比较文学比较视域 [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普鲁斯特小说创作]

  摘 要: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本文从作者研究和作品研究两个方面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主题及创作手法等方面做了简要的概括,并对普鲁斯特接受外来文化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时间;无意识
  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文学研究呈现两种研究趋向,各有不同的侧重。一种趋向是以作者为直接研究对象,进而解读文本,可称之为“作者研究”。另一种则是直接研究文本,而基本不论作者,可称之为“作品研究”。研究趋向的不同,自然也就导致研究内容的差异。“作者研究”侧重文本外部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历的研究,通过研究作者生活的家庭和创作环境,反观作品。“作品研究”则侧重文本内部作品内容的研究,通过研究作品内部呈现的不同的方面来解读作品。本文拟重点从作品研究方面对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创作作一评述。
  1、罗斯金的思想意象
  约翰?罗斯金(1819-1900)是维多利亚时代伟大的作家、文学批评家。他把大自然比作神,认为人们只有尊敬大自然、欣赏并且保护她的美,才能称得上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罗斯金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普鲁斯特,1906年他翻译和出版了罗斯金的《芝麻与百合》的法文版,并在译作前添加序言。他从这里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同时也在翻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观点。
  通过阅读和翻译罗斯金的作品,普鲁斯特对罗斯金提倡的直接接触艺术作品的方法提出了异议,同时他也从中懂得大自然的重要性,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描写到,当年在草地上嬉戏的花朵,阳光下流淌的河水,由野蔷薇接替的那株山楂花的芳香、花径台阶上没有回音的脚步声、河中泛起扑向一棵水草又立即破碎的水泡,……“这些景物至今仍留恋着它们当年的无意识的或者散淡的风貌,……一直留在我激荡的心里,而且连续那么些年都久久难忘,而周围的道路却在记忆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有时,延存至今的那一截片断的景物,孤零零地从大千世界中清晰地浮现,繁花似锦似的小道在我的脑海中漂动,我却说不出它来自何方,起于何时——也许干脆出自什么梦境。”[1]P107普鲁斯特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重现了往日的时光,更是对过去生命的再度体验并使这些独特的体验呈立体化的特征,显示了无穷的魅力。
  普鲁斯特从普通的日常生活或自然景物中去发掘感受,提炼诗意,引起内心波澜,一切都为了追求一种诗意审美与哲理思辨的契合,把作者的观点和认识升华到一种具有普遍审美意义的本质高度,凝结在了哲理性警句之中。普鲁斯特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重现了往日的时光,更是对过去生命的再度体验并使这些独特的体验呈立体化的特征,显示了无穷的魅力。
  2、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精神分析疗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学说包括三个方面: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说和梦的学说。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无法克制的强烈要求发泄的一种心理能量,其活动遵循快乐原则,其规律是不断企图深入意识的层次中的,只有通过获得本能的欲望的满足才能得到愉快,并避免对本能欲望的压抑。弗洛伊德在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东西都可以用来将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感(自我认同)加以戏剧化和具象化。
  意识流文学创作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它的特点就是故事的情节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并收回,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结构。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肯定人的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是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在普鲁斯特之前,意识流基本上还是未被开发的领域。”[2]普鲁斯特根据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创作了作品《追忆似水年华》。在作品中,作家对人的内心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变性,以及对变态心理和无意识领域的都有所探索和开掘。柳玉刚在《普鲁斯特与无意识》文中谈到,“普鲁斯特与弗洛伊德可以说是同时代的人,他不可避免地受到后者的精神分析法的影响。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层次的理论,并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机制作出了一种解释,特别是对无意识的前意识活动提出了和传统观念完全不同的观点,所以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意识流方法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涂卫群先生在文章《百年“普学”》中谈到,“从心理学角度看,《追寻》的独创之处不在于其关于记忆的思考和在时间理论上显示出的某种柏格森的影响,而在于与弗洛伊德的某种接近,他们两人均试图通过情感的征兆来理解情感。”[4]
  《在斯万家那边》,随着叙述者打开回忆的大门,读者便走进了他失去的童年伊甸园。他的意识活动就像河流潺潺流动,把读者带进了主人翁的心灵世界,随着“我”的意识活动洞察“我”心理变化过程。童年的记忆是最使人难以忘怀的,亲身的经历使贡布雷这座小城在他的眼中倍感亲切,当前的感觉与重新涌现的记忆组成一对,这也正是普鲁斯特对贡布雷的感情所在。书中小玛德莱娜点心茶所产生的意识活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偶尔也会出现,作家普鲁斯特只是按照着人所记得的样子用无意识的感觉作为根据,来把握世界的。也只有相信这样的无意识才是真实的,整个注意力才能专注于这类过去的经验。
  3、柏格森的时间绵延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无主题的作品,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故事情节和发展,然而,它却有着很深刻思想:“超乎时间之外的记忆追寻并召回那似乎已经失去但其实不过是被遗忘所掩盖的时间和生命。”[5]也就是时间。普鲁斯特通过小说让我们品味到了一种感受的生命,一种超乎时间之外的真实。普鲁斯特认为,我们之中最渺小的人也包含着无穷的世界,活在现象世界中的人,必然地要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最直接、最真实的方式就是人的感觉。这个世界以形象的力量在我们的感觉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印象贮存在心灵内部,当它与现实情境再度偶然契合时就会引发无尽的生命的愉快。存在与自然界中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它终究要现形于自然界的最高法则——时间。当普鲁斯特以回忆的方式激活这些印象时,所有的声音、图像、颜色等等,都是人自我存在的印证。普鲁斯特以一个孩子的感知能力去感受世界,在心理时间的框架中复现往昔的情境,并在另一个层面上对心理时间进行了深度体验。

推荐访问:视域 比较文学 斯特 普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