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的朴素与华丽]华丽与朴素色彩图片

  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是最能体现一张报纸舆论方向的新闻报道方式,体现着舆论工具的引导能力,选题策划上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论述上更因其关注现实、贴近时代的立足点,受到广大读者和新闻界的关注。
  有人问,评论该如何写?其实写评论并无一定的模式可循,只要主题明确,立场鲜明,论据充分,怎么写都可以成就一篇别具特色的评论文章。评论是没有长度限制的,少的几百字,多的洋洋万言。目前我们常看到的报纸评论,沿用的几乎是一种模式,有的呆板平淡,枯燥无味,很少运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缺乏文采;有的语言过直、过白、过细,文章虽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过分直白,缺乏气势。评论文章是报刊的灵魂和旗帜,起着宣传和导向作用,若正确掌握语言特点,在表达清楚完整意义的基础上,加入美文的艺术享受,可使文章锦上添花,获得读者的认可,更能增强宣传效果。
  撰稿人能否驾驭评论文章的语言,是完成好宣传任务的关键一环。目前,一些党报的评论文章还存有读者不爱看、可读性不强、宣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不能正确掌握评论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影响报纸宣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定位准确。报纸评论人员应牢记自己的社会角色是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也是和读者平等的报纸评论作者。只有按照社会成员的社会定位,讲出社会角色本人应当讲的语言和道理,才是顺理成章的,才有说服力。二是把握语言分寸。要写出一篇读者欢迎的文章,需要事先分析读者群体。按照文化对应的原则,选用适合读者文化层次的语言写作,才能使读者更容易接受。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层次,都有自已的语言行为方式,对于特定的个体而言,只有选用符合其文化范式和文化层次的语言,才能使读者感到亲切、熟悉、乐意接受。三是要文风活泼。文字呆板、枯燥、平淡是评论文章的弱点。要写好一篇评论文章,应当发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文字功底,使文章的文风活泼。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加大语言表现能力和论证的气势,做到言之有物,避免那些从概念到概念、从判断到判断的含混不清的推理。论理透彻,而且通过各方面的综合努力,精心推敲,才能达到文笔犀利、文风活泼、文字精练的理想标准。
  许多优秀评论的章节段落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少句子更是生动灵活,包容万象。譬如《人民日报》评论《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写道,“‘北京时间’,‘中国道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百余年的屈辱历史、六十年的沧桑巨变……过去和现在,如何集合那万千点滴,在百转千回中汇成一个民族顽强生长的脉络?古老文明的荣耀、‘中央帝国’的迷梦、山河破碎的痛楚、‘巨龙腾飞’的辉煌……中国与世界,如何统揽这千年巨变,在跌宕起伏间呈现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转身?新中国必须用改天换地的双手,拨快走向现代化的‘北京时间’。”品读着铿锵有力的语言,体会着字里行间的厚重情感,这些映射闪光思想的文字,令人折服,令人感动,令人振憾。综上所述,只要正确掌握和运用评论文章的语言特点,扬长避短,就一定会不断提高评论文章的质量,增强报纸的宣传效果。
  真正的评论,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或朴素或华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朴素语言与华丽表达的关系,极像灵与肉的结合,是一种极致,一种默契。只是首先要明确的是评论的本质和内涵,华丽并非完全源自外在,而是由内而外,由质而生,和谐统一,方能显示出评论文章发自肺腑的动人之处。
  (作者单位:包钢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陈玉文

推荐访问:朴素 评论 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