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改革 [关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思政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政课” 教学改革
  
  知识经济到来之时,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人才竞争上,而人才竞争的决定因素是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培养出的学生素质的高低。创新思想、创新能力是人的素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教育理念
  
  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树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理念。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特别是本科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社会各方面都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教育思想对于创新教育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的作用。创新教育就是要探索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它不仅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要创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创新,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要创新,而且要求学校的教师要创新,教学管理制度要创新。这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所以高校的创新教育首先要注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要从科技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出发,变狭隘的人才观为全面的质量观;变传统的教学观为创新性的学习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教师要善于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发展为对科学的追求和探索。
  
  二、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改革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本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有机地引进课堂,并适当地介绍给学生,促进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研究信息、成果的了解,借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也可借此机会,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自己的科研创新成果,对学生可起到导向和示范作用,也容易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样做既能把有关科研成果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并统一起来讲解,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又能激发起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某些学术问题探究的欲望,深受学生的欢迎,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与榜样作用。
  (二)改革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成为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良好的道德人格养成。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1)开展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
  学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本身就带有积极的教育因素,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的春季与秋季学期,利用纪念“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每年开展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活动结束后,教师利用课堂讨论的时间请学生谈心得、谈感想、谈收获,使活动的结果进一步得到升华,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效果。
  (2)组织学生观摩法庭,延伸课堂教学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指学生走出校门去旁听法庭审判、社会调查、参观法制展览等;“请进来”指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来校开设法制专题讲座等。
  (3)成立大学生学习研究会,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
  大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加两个研究会,其中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是必选研究会。由各研究会的指导教师集中讨论确定学生必读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确定读什么、何时读、如何读,然后,提交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学习研究会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给学生评定成绩。
  2.采用“案例型”课型教学
  以个案研究为基础、以问题研究为核心开展教学。教学中教师广泛地阅读有关的资料,选择一个与授课内容相吻合的案例,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参与案例研讨的积极性;学生根据提纲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可推举代表发言;针对讨论的内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讨论的表述方法等方面进行小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拓宽教学信息传播渠道,建立网上“思政课”教学园地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全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网络深入了大学校园生活,使学生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必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带来深刻的变革。把网络教育方法运用于大学每个具体门类的课程教学之中,不仅是一种国际趋势,也是大学课程教学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美国的大学中,“在第一堂课上,教师都要将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以方便师生通过 e-mail 进行交流。……一些大学正通过开发相关的教学软件、更新网络设施、开展新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服务和典型经验示范等方式支持和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技术。”网络环境中的“思政课”教学拥有更广阔、丰富的信息,能体现教师与学生更富成效的互动和最快捷的信息传递与反馈,能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魅力,能更好地发挥联系课堂和现实社会的桥梁和中介作用,能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工作效率,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为让学生在网上能时时听到“思政课”的声音,我们应增大网络中“思政课”教学信息量的比重,尤其是要充分运用校园网络系统,构建网上“思政课”教学基地,向学生即时发布教学信息资料。教师可以把自己所讲课程的电子教案、教学资料发布在网上供学生浏览,还可以在自己的个人主页或专题教学网站上,建立关于教学内容交流、研究和探讨的专题 BBS 或聊天室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具体的教学服务,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当然,“思政课”教学的课堂不能完全是虚拟的,现实的教学课堂以其独特的魅力表现而不可替代。现实的“思政课”课堂虽然少了些快捷和方便,但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的人格魅力的巨大感染作用却是不可虚拟的。学生理解科学理论的状况和思想上的细微变化,也必须靠现实课堂中教师的细心去体察。师生之间的交往如果完全依靠网络,最终将形成新的沟通障碍。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网络只是教师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虚拟课堂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现实课堂,二者必须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功能,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做好网上虚拟课堂的“思政课”教学的同时,不能放松日常的现实课堂的“思政课”教学,要做到网上网下互动,网内网外结合,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
   “思政课”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灌输”思想政治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行为品质。这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应突破传统学科考试的模式,改变以往单纯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行为品质培养的引导的片面做法。新的考核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可把多种方式结合起来:(1)命题考试题目应灵活,在侧重知识点考核的同时,主要应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平时的政治思想道德表现应计入学生总成绩之中,但平时成绩应有根有据,杜绝主观随意性,尽量做到客观公正;(3)在“思政课”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对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应充分肯定,着重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4)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有关“思政课”命题进行辩论,不仅辩手可以参与,也可让听众参与,让其他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教师在辩论中要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总而言之,“思政课”的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一点教师应该认识得非常清楚,考试应该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思政课”教学目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别敦荣.美国大学教育观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12.
  [2]胡成广.浅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2).2.
  [3]唐凯兴.“两课”教学新模式初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7.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几点思考 关于深化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