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性化管理探析]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摘 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根据高校师生自身特点,笔者提出对高校人性化管理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 人性化管理      众所周知,睦邻友好,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既定方针,也是基本国策。当今,无论是交通运输,还是医疗服务,小则公共汽车上孕妇座位,人行道上的盲人走道,机场残疾人的洗手间,大至抗洪救灾,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无不体现“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但是,在教育部门,这片天天与人打交道的净土上,有些高校领导人对“人性化”管理问题则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师生一味严格要求,量化管理。结果非但不能培养人才,反而制造出一个个“冷漠”的“产品”,有的甚至成为危害社会的毒品。因此,我认为学校推行“人性化”管理刻不容缓。
  要推行人性化管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人性化管理,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所谓的“人性化管理”,通常人们也常说成“管理人情化”,但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却常有将“人情化”理解成“讲人情”。其实则不然,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判别是非不讲原则,唯一标准就是自己的好恶。而前者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是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中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学校的工作都要靠教师来完成,没有每一位教师的身体力行,没有每一位教师的兢兢业业,纵使校长有三头六臂,有再先进的办学理念,也是徒劳枉然的。因此,校长必须亲和教师,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
  首先,要让教师受尊重。校长要认识到教师是学校兴衰的关键,学校发展与否取决于校长管理教师的好坏。而善待教师,就离不开“尊重”二字。教师得到了尊重,必然发挥其工作热情,这样,其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们所说的“领导拿我当人看,我就拿自己当牛干”,就是这个道理最生动的写照。诚然,同一所学校中的教师各有差异,有的能力强,有的能力弱;有的学历高,有的学历低;有的知识渊博,有的知识狭窄;有的经验丰富,有的经验不足……总之,各有长短。而作为校长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唯有如此,才能观赏到那充满个性而又千姿百态的“彩霞”。在尊重教师时,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另眼相待;对待同一教师既要发挥其长处,又要包容其短处。时下常常可以听到高校的校长动不动就“制度管人”,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一味地强调量化,以严格的制度、冷酷的数字来考评教师,罚款扣工资成了家常便饭。这种非人性的管理必然导致教师工作激情丧失,工作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会使教师养成机械、消极、不负责任的应付心态。其实,教育就是一门艺术,而且每天都有新的内容。因此,看待教育工作的眼光也必须不断地调整。管理者在执行制度时,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兼容其个性,爱惜其成果,保护其隐私……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只有激发教师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冲天的干劲投入到无限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去。
  其次,要给教师以关爱。作为一校之长,要知教师冷暖,急教师之所急,要忧教师之所忧,对教师的境遇和困难感同身受。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态度,冷酷无情的“制度管人”,只会使教师灰心失望,心寒如冰。如某位教师,教学工作一向勤勉,深受学校师生的好评。但天公不作美,其子不幸身染绝症,为救爱子,四处寻医问药。虽然花了大量心血和金钱,终究还是回天无术,爱子夭折。这样的打击已经够沉重的了,然而学校给予的“关怀”,竟然是“制度管人”,扣奖金,扣工资。在丧子之痛和这种精神之痛的双重打击下,该教师心灰意冷,愤然辞职。所以说,校长的爱心,关爱教师之心,关系到学校的兴旺发达,也只有这样,学校才不会有热情的沙漠、爱心的荒原,教师才会把学校的关怀化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工作的巨大热情,对莘莘学子的认真负责。
  再次,要减轻教师的压力。校长要积极为教师“减压”:在管理层面上,要重“质”不重“量”,在常规上要去繁就简。让教师有张有弛,为教师的工作和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让每个教师都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教书育人,让教师都能品尝到为人师表的快乐。在诸多校务上,要重视“公开”二字,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以让教师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审议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使教师处处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和自我成长的愉悦,从而激起教师工作的热情和潜能,提高教师职业的满意度。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为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创造一个休养的平台,既强身健体,又培养出教师广泛的业余爱好和生活情趣,当教师真正体会到从事教育乐趣时,就会对教育充满无限热情。
  最后,要引导教师走专业之路。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教师自身也存在着知识更新和充实的问题.尤其面临着教育对象和教材的发展变化,教师“充电”的问题亟待解决。有些教师,尤其是年过半百的老教师,虽然教书十几年、几十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技能还停留在当年的层次和水平上,对于现代的教育显然是落伍了,显然要被淘汰.因此,关心教师的业务,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组织教师培训,接受再教育,确实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学校人性化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高校管理说到底就是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而学生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管理者向被管理者施加影响和控制的过程。管理又是一种艺术,决定这一过程和艺术的本质对象是人,核心是人。对学生的管理和协调,既可以借学校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监督,直至运用处分等强制手段进行法制化管理,也可以依靠引导、启发和激励、奖惩等方法进行人性化管理。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所强调的是学生管理的战略、体制、结构等硬件,相比之下人性化管理则是学生管理中的“软件”。虽然我们看不见它,但它在许多时候比“硬件”的威力还要大。人性化管理是依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大学文化、大学氛围进行的人性化、人格化的管理。它重在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对人性的关注去有效地实现学生管理目标。概括来说,对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就是高校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学生管理的预期目标,实现高校与学生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成长,从学生的成才需要出发,所建立的一种符合人性特点、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
  人性化管理要融入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它需要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但不是限制和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指导和引导他们做什么。我认为,在学生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管理者需要制订一些适宜的、行之有效的内部制度,以便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在对学生评价时也要有一套统一的标准,目标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实行人性化管理,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管理者与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事物的结论便会不同,这样就要求管理者熟练应用换位思考来衡量自身行为做法的合理性,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学生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对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解决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认同,逐步形成大学的特色文化。
  首先,关心学生的内在需要,增强他们的内动力。一是要承认大学生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大学生的动力源泉;二是要研究大学生的需要,只有了解大学生的内心需要,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三是要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就是要解决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为大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四是要提升大学生的需要,把需要引向更高层次,教育者不仅要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要,更要提升他们的需要,同时要将大学生的需要引向更高的层次,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激发自己的潜能,真正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其次,实行导师制,全方位、全过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对大学的学习环境非常陌生,他们能否顺利地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班导师作用非常重要。在弹性学分制下,导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选课和学习,有利于防止学生在选课时避难就易,为了凑学分而随意选课,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在“大众化”教育的环境下实行“精英”培养,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班导师每学期初为学生指明本学期所学知识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学生的学习规划,引导并告诉他们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各应做什么,使得不同学生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学校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某些专业知识,更要教他们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创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的高素质“精英”人才。
  再次,尊重和关心学生,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尊重和关心学生,是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把尊重和理解学生的理念渗透到其他一切管理方法和手段中,并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大学生教育管理需要爱,更需要情,在管理过程中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交流,用“心”来引导,用“心”来把握一切;要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启发他们、引导他们,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他们遵守校规、校纪的自觉性。在工作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他们的生活,面对多样化、个性化日益突出的管理对象,必须彻底抛弃把学生视为被动管制的对象;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学生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新时期学生间学习能力差异加大、学习目的多样化的现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
  最后,以规范化的教学制度管理为保证,保证管理工作规范有效。合理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依法治校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保障。离开了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将没有依托,各项工作将成为一盘散沙。倡导人性化管理,更应该注重改进和完善我们的规章制度,让我们的规章更人性化、更科学化,只有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教育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学生才能乐于接受管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发展与提高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其实,推行高校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随着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当今高校师生的个性意识和法律意识变得越来越强。个性独立的师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就会奋起抗争,倘若管理者还是一味采用原来那套已经不适事宜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则势必出现冲突。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代价太大了!因此我们呼吁该是推行高校人性化管理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戴新利.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干预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6,(6).
  [2]张滨生.综观各派管理理论看管理未来的发展――论管理的人性化趋势.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2004,(23).
  [3]李璞.论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

推荐访问:探析 高校 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