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广场【杜拉斯与劳伦斯文学创作相似性比较研究】

  摘要: 玛格丽特・杜拉斯与戴・赫・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文学重要的杰出人物,两位作家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二人的相似之处远不仅限于此,通过仔细的阅读与研究,我们发现他们的作品也确实存在大量的相似性。本文便意在对这样的相似性进行探究和深入理解。
  关键词: 杜拉斯 劳伦斯 相似性
  
  一、引言
  
  玛格丽特・杜拉斯与戴・赫・劳伦斯两位二十世纪杰出的文学家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中国的很多读者对杜拉斯可以说是很偏爱的,特别是她的《广岛之恋》与《情人》。杜拉斯早年创作的诸多作品被人们看来是难以理解,唯有知音才能看得懂的东西,特别是在《情人》出版前,她的读者群很少,抨击她的人很多。在《情人》之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她的作品的魅力,争相阅读。她自己也确立了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早她几十年的劳伦斯生前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诸多著作都因为作家的勇敢尝试在他生前被列为禁书,幸免的寥寥无几,1928年写成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1960年才得以解禁。随着人们对劳伦斯认识的加深,他的作品取得了比以前更广泛的关注。把杜拉斯和劳伦斯放在一起来研究不仅是因为两人都经历了从遭受冷落到逐渐引起注意的过程,还因为两人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相似性,而这样的相似性也恰如他们的人生一样富有传奇。
  
  二、对自传成分的运用
  
  杜拉斯早期创作的作品《厚颜无耻的人》和《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已经体现了大量的自传色彩,而这样的自传色彩在《情人》和《北方的中国情人》中无疑体现得更为完美。杜拉斯的一生中,倔强好强的母亲给了她很大的影响,而这在修筑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的苏珊的母亲身上得到了较大的反映。杜拉斯早年一直在法属的殖民地生活,自己的母亲也如苏珊的母亲那样为了在土地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而修筑堤坝,不幸的是堤坝被太平洋的潮水连年地冲毁,倔强的母亲却不断地修筑。同样,修筑堤坝的情节中在《情人》、《北方的中国情人》里姑娘的母亲身上也有近似的展示。
  杜拉斯本人有两个哥哥,而母亲对大哥皮埃尔的偏爱、对二哥保尔的冷落无疑成为了她作品中不断透漏出来的一个主题。杜拉斯对保尔依赖、亲密,于是朦朦胧胧发生了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她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爱着保尔。她讨厌的大哥皮埃尔离开越南殖民地后,保尔是杜拉斯生活中唯一的男人。她爱他像爱未婚夫,爱孩子,她称保尔为“亲爱的小哥哥”。《厚颜无耻的人》中,雅克是以杜拉斯自己的哥哥为原型的。他是那样一个不求上进的人:他偷家里的钱并挥霍一空,逛妓院,花钱如流水,他连家人也都欺骗,而母亲却对已经四十岁而一事无成的他那么喜欢,女儿莫德也异常的无奈。在两部《情人》里,哥哥的无赖行为是那么的让人难以忍受,他吸食鸦片,连自己的妹妹的生活都不顾,敲诈她的情人,在女孩钟爱的小哥哥和她之间永远是一种威胁。杜拉斯把自己大哥的形象成功地运用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魅力是显然易见的,同时她也把自己和小哥哥的那种特殊的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她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段自传情节的部分要属在两部《情人》中所展现出来的她与李公泰的故事。杜拉斯在十六岁于殖民地认识了当时大她很多的李公泰,并为他的风度翩翩而吸引,迅速成为了他的情人。杜拉斯在作品中把这段可能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情感写在了她的作品之中。在得知她的中国情人去世的消息后更是以她的《情人》为原型创作了《北方的中国情人》。但是在两部作品中她都只是用姑娘的称呼叙述着故事,她情人的名字也未有提及。用她自己的话便是:我想告诉人们我的秘密,而这些秘密又都属于我自己。
  劳伦斯的作品中无疑也占有着大量的自传色彩。劳伦斯母亲和他自己的一些教书经历都可以在《虹》与《恋爱的女人》中找到依据。厄苏拉的教书成分毫无疑问渗透着作家自己当年的因素。同样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康妮的妹妹也是这样一位教师。当所有的这些都与劳伦斯自己的经历相似时,我们的断言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他的作品中的自传情节在《儿子与情人》中可以找到更强有力的支撑。劳伦斯的父亲是一位矿工;母亲是当地的一位教师,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在一次宴会跳舞中认识,两人迅速恋爱并结婚。但是婚后,母亲很看不惯父亲的一些陋习,她怕劳伦斯成为和父亲一样的矿工而奋力把持着劳伦斯。小说中,莫太太对保罗的占据,不让他被任何人夺走的情形几乎和劳伦斯自己的经历相吻合。保罗对莫太太的爱也如劳伦斯对自己母亲的爱一样。这样的爱给保罗带来痛苦,他也一直无法摆脱,直到莫太太去世。这样的俄狄浦斯情结在劳伦斯和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较为细致的体现。除此之外,劳伦斯还以他被迫害不得不流离海外的经历创作了其他的作品,如《羽蛇》和《白孔雀》。
  可以说,杜拉斯和劳伦斯对自传情节的把握让读者认识到对作家创作影响甚大的人生经历。同时,将作品与他们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来看也对我们更好理解他们的作品和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两人对非“常态”爱的描绘
  
  在非常态爱的方面,首先应该看到的就是在自传性中已经探讨到的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无论是杜拉斯还是劳伦斯,这种爱有时是超乎了正常的范式或范围的。《厚颜无耻的人》里母亲对大儿子雅克的放纵就是第一个例子。母亲对他的爱是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正像《情人》和《北方的中国情人》中所揭示的那样。正是因为大儿子的一事无成,母亲对他的爱才更为无法自拔。而对小儿子和女孩来说,尽管女孩哭在母亲的怀里,他们俩对母亲来说永远都是她的另两个孩子,都不能够和她的大儿子相提并论。然而,他们两个也深爱着母亲。女孩体会着母亲对他们俩的不公,甚至在母亲抱着哭着的她的时候告诉母亲要把她杀掉,爱还是无法自拔的。
  在劳伦斯身上,《儿子与情人》中莫太太对保罗的霸占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保罗的爱情。他渴望在别的女人身上得到不一样的爱情,却被母亲严格控制着,他与克拉拉和儿时青梅竹马的伙伴间总是不和谐的,而母亲对他的占据已经使他无力处理这一切,只好与她们一个一个地分手。
  两位作家也都涉及了同性恋的问题。杜拉斯的两本《情人》中,姑娘不仅爱着她的中国情人和她的小哥哥,同时还与她的一个女同学有着一场亲密的关系。她是女孩在寄宿学校的同学,经常在女孩外出晚上不在的时候在宿舍路边的凳子上等她回来等到很晚。女孩会亲她、抚摸她、和她一起睡觉,甚至还想着和她一起来分享她的中国情人。对这样的描述,杜拉斯是直言无讳的。她的作品中对同性恋的思考包括《乌发碧眼》。小说很大篇幅都在讲述相爱的一对男女。她爱着他,他也爱着她。然而,尽管两个人总是在一起睡,男子对她却没有一点的肉欲,仅仅是让她脱得一丝不挂走到灯光的下面给他看。女子却很想占有他,然而没到身体接触的时候他就会哭泣不停。有时两个人一起哭,无法摆脱这样的处境。她对他讲述了她所喜欢的那个蓝眼睛、黑头发、穿白衣的外国小伙,告诉在和他约会。而男子也对那个外国小伙很不平常地关注,甚至在他离开港口的时候两个人还去送他。《乌发碧眼》是一种不一样的独特视角,体现了一种完美的杜拉斯类型。
  在劳伦斯的作品《虹》中,劳伦斯给予了厄苏拉同样的同性恋经历与尝试。厄苏拉与她的一位女性老师发生了一段短暂的感情。劳伦斯的这一段同性恋描写显而易见。然而在《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一段两个男性间的暧昧经历却并不是那么明显,甚少会有评论人士注意。柏金和吉拉尔德的那种超脱两个男性正常友谊的关系写得很隐含。柏金说需要一个吉拉尔德那样的男性去理解他,交流心声,他所讲述的就是一种似同性恋的非常态的爱,尽管劳伦斯没有很直接讲出来。同性恋情节也是为什么《虹》与《恋爱中的女人》在出版后便迅速遭禁很长时间,劳伦斯自己也受到压抑的主要原因。
  
  四、对性的思考
  
  可以说作品中永远都不脱离性的主题也是两个作家的共同点之一。杜拉斯的作品无疑是对虚实不定的现实的莫名焦虑,她的作品总是揭示出现代人对性的感悟和反思。无论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对性放荡,和镇上几乎所有女人都睡过觉的约瑟夫,《乌发碧眼》中那对青年男女对性的迷惑,两部《情人》中姑娘对自己的中国情人、小哥哥和自己女同学的性,还是《广岛之恋》中法国女演员和日本男人的短暂的爱,尽管女演员和日本男人知道那许多的不可能,但还是疯狂相爱,不忍放弃。杜拉斯似乎在告诉人们,性永远是我们所无法回避、必须面对的东西。多数描绘都是违反传统、不合常理的感情,有的甚至是病态的,就像《乌发碧眼》中那对男女那样,但杜拉斯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她可以将这些东西运用得娴熟自如,这样的感情描绘也衬托出她的才气。同样,过去我们对她作品枯燥的理解也必将因这些对性的情感、力量和激情而感叹。她的作品中爱是可以超越道德的,而性无疑是最好的表述工具。女孩与小哥哥的乱伦,与女同学的同性恋关系,还有家庭和幸福生活的法国女演员与日本男人的短暂故事无一不投射出她这样的观点:爱可以超越这一切,超越家庭血统,超越性别,超越道德。杜拉斯这样的思考是与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所分不开的,这样的创作也是她源自对自己过去经历的感悟。
  劳伦斯认为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肉体、欲望和激情,另一个是我们的精神,关乎人的意识。显然,在这两个自我中,他更为崇尚的是前者。他的“血性意识”理论也认为对血与肉体的崇拜比理性会更富智慧。劳伦斯的作品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他作为文论家的观点。20世纪初期,英国成为完成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而工业革命所带了的诸多问题都被劳伦斯迅速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大大忽视,机械化破坏了人的自然属性,导致两性关系扭曲。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克利夫特的性无能、保罗的迷惑、厄苏拉的同性恋经历。劳伦斯呼吁性,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找到他对这种欲望的要求。他崇尚性本能,弘扬生命现象,并认为性是解决工业社会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的途径,这也是为什么康妮和麦勒斯能够走到一起的原因。性是使所有的不和谐取得最终融合的驱动力。
  
  五、对传统的反叛和对自由的追求
  
  杜拉斯的早期文学创作还有很大的传统因素。《厚颜无耻的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等一系列她早期的作品都有着传统小说的印记,情节比较丰富。这一时期她也运用了一些自传成分。可以说这一时期作品还是比较好读懂的。而在她创作的第二个时期,杜拉斯一改创作风格,在创作中基本上忽略了情节,转而去通过许多间断的故事去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由于缺乏完整的故事情节,她这一时期的作品显得比那些传统风格的小说晦涩难懂,这也是她为什么会遭到人们批判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她的作品有《广岛之恋》等。这期间,杜拉斯的小说无疑是新小说的形式,而她也在这时候积极活跃在电影领域中并创造了很多电影,可以说她这一时期的小说显示出明显的电影特征,电影中又引进了小说元素;加上对情节的淡化和人物内心的探究,她被很多人所批判。有人认为她总在搞那些别人完全看不懂的东西。可以说这个阶段她完全脱离了传统小说的束缚。而在她创作的第三个时期,随着《情人》的出版,她继续了她第一时期的自传风格,同时又与她第二个时期的创作思想相结合,写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依《情人》为据写的《北方的中国情人》也出自这个时期。除了这些反故事因素外,在叙事视角方面她也在进行着尝试。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频繁更改在她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展示,故事的叙述便成了这些不断改变的人称的意念。可以说,这样的变化使人眼花缭乱,却也又自成风格,写作挥洒自如。尽管杜拉斯曾经遭到许多质疑、批评和反对,她始终都没有放弃这些尝试,最终她没有被传统风格所羁绊,写出了自己的天地,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阅读和喜欢,而不再是一个只有知音才能读懂的作家了。
  和杜拉斯比起来,劳伦斯生前理解他的人太少了,所有作品基本上都难逃遭禁的命运,加上长期流亡,他过早地去世了。劳伦斯现在却被人们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因为他把心理分析的写作方法在他的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生活的时期,正恰恰是现实主义比较作家最为高产,所写出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最丰富的时候。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例,劳伦斯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劳伦斯的作品尽管从一开始就遭到禁止,但他还是不断坚持自己的传统。他的作品中对性爱的描绘许多作家根本不敢尝试,而他自己身上,也因深爱着爱人最终与她私奔,过着漂泊的生活。可以说,无论是他自己的人生,还是在他的作品中,他都在追求自由。曾经写过《性的人》、《我们的时代》等以性为主题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经指出:二十世纪留给作家开垦的领域很少了,所留下的只有性。如果大江健三郎的论断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看到劳伦斯的创作和思想无疑是超越时代的。文学家的嗅觉是灵敏的,劳伦斯对性的感悟可以说是像史蒂芬・克莱恩对战争的预见一样。而在那样一个年代能产生这样先进的思想,劳伦斯是一个注定要孤独的英雄。只有许多年过后,我们才认识到他这些作品的意义。
  
  六、结语
  
  尽管对玛格丽特・杜拉斯和戴・赫・劳伦斯的对比研究比较少,但并不意味着把两位伟大作家放在一起研究不得当。相反,通过分析,我们看到两个人在以上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只是在每个相似处又各有其特色和不同。无论是杜拉斯还是劳伦斯,他们两个都是勇敢的,敢于在众人怀疑的时候继续尝试自己的创作思想并坚信自己的文艺理念。我们对他们的对比分析无疑是对他们研究的新尝试。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他们二人作品掌握的加深,我们也必将对他们的对比研究有更好的把握。
  
  参考文献:
  [1]Lawrence,D.H.Lady Chatterley’s Lover[M].England:Penguin Press,1997.
  [2]Lawrence, D. H. Sons and Lovers[M]. Hertfordshire:Wordsworth,1993.
  [3]Lawrence,D. H. The Rainbow[M]. Hertfordshire:Wordsworth,1995.
  [4]Lawrence,D.H.Women in Love[M]. Hertfordshire:Wordsworth,1992.
  [5]杜拉斯著.胡小跃译.北方的中国情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2.
  [6]杜拉斯著.张容译.抵挡太平洋的堤坝[M].沈阳:春风文艺传版社,2000.
  [7]杜拉斯著.边芹,郑若麟译.广岛之恋[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
  [8]杜拉斯著.王士元译.厚颜无耻的人[M].沈阳:春风文艺传版社,2000.
  [9]杜拉斯著.王道乾,南山译.情人・乌发碧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10]李云峰.杜拉斯小说的叙事策略及其文化意义[J].世界文学评论,2006,(2).
  [11]张静.人性的回归―劳伦斯小说的性爱观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7,(5).http://www.省略.

推荐访问:劳伦斯 相似性 文学创作 杜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