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的五条原则 高中记叙文作文批改原则

  语文教学难,阅读难,作文更难。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本身就担当着学以致用的重任。要想提高语文水平,作文是首先需要提高的。传统的语文教学重阅读轻作文,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讲评、重练笔轻批改的现象比较普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对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足以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
  作文教学流程中的主要环节――作文批改也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和学校领导普遍关心和重视的焦点。有些学校在检查教学任务和语文教师的工作时,往往以数作文的篇数和看作文本上的红笔迹的多少来评定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质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依据。但笔者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形而上的,也是很不科学的。诚然,学生作文训练要有一定的量,每周一小作,间周一大作。教师要在学生习作上留下一些经过思考的记号。不批改作文,敷衍了事,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蔑视。但是用批改多少来衡量和判断教师的业绩,显然有点以偏概全和本末倒置。笔者以为,作文批改的质量好坏不在于红笔迹的多少,而在于思考的深浅,以及学生受益的大小。
  在多年的作文实践中,笔者深深地认识到,作文批改必须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一、批改要明确目的和重点
  
  批改作文应将文章的思想性、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和文字表达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力求通过批改,指出学生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长处和不足,让他们看后有所启发、感悟和帮助。对于文章的思想性,流露出来的高尚、优美、向上的要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对于消极、丑陋甚至不健康的要及时指出、批评和教育。对学生作文中所反映出的观察、想象、思维及审题等能力,更要特别给与重视,因为这些正是作文水平提升的关键。文字方面,如果只注重批改错别字和语句等,就完全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会因小失大。清末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在《作文法》中指出:评改宜专就理法讲,词句修饰偶一为之。改文时应注意思想清不清,组织对不对,字句不妥为不大要紧(因为这是末节)。
  
  二、批改要讲究合理而科学的方法
  
  信马由缰,不讲技巧,会吃力不讨好,往往事倍而功半。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可能什么也抓不到。在作文批改中,不少教师坚持“精批细改”,这精神固然可嘉,对于时间允许、精力过人且能力出众的教师来说未尝不可,可一般的语文教师大多承担两个班的教学,有的还做班主任,一百多个学生,想要每一篇都“精雕细刻”恐怕不切实际。有时只是教师费时过多,而学生没有什么收获。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操作简便的批改方法:一是“分档选择批”。教师把该次作文通览一遍,大体分成优、良、中、差四个档次。然后在每个档次里挑选一两篇重点批改,既积累了讲评的素材,又让学生二次作文有了依据和借鉴,其余的粗批略改。当然分档前由于是浏览,未必准确,发到学生手中时,通过讲评还是能发现和修正问题的。二是“分组轮流批”。一个班四大组的作文,一次重点批改一大组,依次轮换。未轮到的采用粗略批改。学生对照精细批改的作文去揣摩。三是“对症下药批”。对前次作文中问题较多或较突出的学生重点照顾和关心,看他们是否有了明显改进或提高;对字、词、句等尚未过关的优先考虑,看他们的语言是否有所改观;对篇章结构、条理、详略、呼应等方面还存在问题的重点看思维的清晰度;对立意肤浅、题材老套的重点看主旨和选材。四是“按照要求批”。在每次作文前特别强调一两个特定的写作要求。批改时就根据既定要求落实对照,符合或体现要求的肯定表扬,达不到要求的指出重写。当然这些要求都是具体的、明确的,也都具有可操作性。五是“张榜示范批”。教师可写出下水作三篇,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第,贴出来或者制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评议和领悟,引导他们讨论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再将学生的作文发给下去,让他们对照范文互相批改。
  当然,每一种批改方法都有其长处和局限性,切不可只取一种,可以轮流选用,也可交叉进行,一学期下来,至少每一种形式都用上。而且还应把精批细改、轮批换改、面批面改与学生互批互改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把教师从批改作文的苦海中解救出来,又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让他们受益匪浅。这实在是作文教学的一大幸事和乐事。
  
  三、批改要和讲评结合起来
  
  批改是讲评的基础,讲评是批改的深化。没有认真批改就不可能有有效的讲评。批改的唯一目的就是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和败笔,及时、准确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使他们有所认识和醒悟,从而有所进步和提高。如果摒弃了这一条,作文批改就流于形式,最终归于失败。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害怕批改作文,批改时心虚气短或者心烦意躁,有的还心猿意马或者心不在焉,这都是不应该的。作文批改务必心平气和,全身心投入。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眼力有深浅,但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真再认真。也有个别教师似乎是为了对学生有个交代或对领导有个说法而批改,抱着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完成任务的心理,这也是很不对的。每次作文批改后,教师都应当把批改情况向全班公开并深入讲评,以详实的事例和具体的范文来讲析。表扬好的,分析成功的地方,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同时也要针对较普遍的问题或个别的缺憾加以深入浅出的指导。如果批改不细致、不用力,讲评时就会心中没底。只有批改和讲评结合,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四、批改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一般来说,一个班的学生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只有少数几个对作文有较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多数学生是害怕作文的,他们认为作文简直是“榨文”。所以批改时,教师对那些写得好的固然要多精批细改,给学生以充分的表扬,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使他们能“更上一层楼”。对那些作文不怎么样或者平平常常的也不能冷落,更不可嘲笑、责骂和打击。批评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不能严厉过度,应充满人情味。话语含蓄、委婉,措辞精当、得体,如话家常,让他们感受教师的情怀,体现人文关怀。对特别糟糕的要以面批面改为主,重在鼓励和指导。通过推心置腹的谈话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懂得提高作文的技巧并收获哪怕是一点点信心。
  
  五、批改要坚持一视同仁的理念
  
  学生作文水平有高低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教师批改前先入为主,凭印象觉得哪几个学生作文基础不错,特别注意他们的作文,还有几个好像比较差劲,也找出来当作反面典型,其余大部分作文只粗略地看看,这是很不科学和合理的做法。上次作文好的不一定此次还写得好,差的不一定这回还差。不同的文体、题材,各个人的喜好不同,波动是正常的。更主要的是,这种抓住几个忽视一大片,结果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素质教育的真谛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很显然,个别或者少数学生不是“一切”。要想全面提高语文和作文素养,所有学生的作文都应重视。作文批改的精髓是让全体学生的水平得到大面积的提高,这就要求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精批细改的机会应是均等的,不可成为几个人的专利。
  作文批改是一门学问。不断学习和探索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能提高批改质量和作文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推荐访问:批改 作文 五条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