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_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

  摘 要: 运动性疲劳的及时消除是每一名教练员(运动员)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运动性疲劳消除后,不但使运动员身体各项生理指标恢复到原水平或超过原水平,而且可以达到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在正确诊断运动性疲劳程度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制定良好的生活制度、科学的训练计划、合理的膳食结构并运用医学手段来有效消除运动性疲劳。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合理营养 物理疗法 心理疗法
  
  1.判断疲劳程度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前提条件
  在运动训练中,一般是教练员首先通过观察运动者的运动征象和自我感觉,再参照运动性疲劳程度标志表(见下表),对运动员的疲劳程度作出判断。
  2.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2.1训练的方法、手段要科学,这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重要环节。
  2.1.1科学、合量地安排运动员训练的周期及负荷的量与强度,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性疲劳的出现与发生。
  2.1.2积极性休息。积极性休息对紧张训练和比赛引起的肌肉和精神的疲劳有着良好的缓解作用,教练员可根据周边条件和运动员的不同爱好,有选择地安排适当的活动内容实现运动员的自我调节。
  2.1.3保障睡眠质量。运动员应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并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每天就寝前应尽量使心态趋于平稳,避免外界刺激,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保证不少于8―9小时的睡眠时间,在大运动负荷训练后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还可适当延长。
  2.2剧烈运动后进行整理放松是消除疲劳的一种积极手段。
  2.2.1生理放松
  在体育比赛和训练之后,应安排运动员做适当内容的整理放松,如在剧烈赛跑后,逐渐转为慢跑和走,同时做深呼吸,腿部屈伸,自我按摩或他人按摩;负重练习后,可安排轻跳,慢跑等练习内容;训练结束后还可以通过做拉伸练习、自编舞蹈和趣味游戏来达到放松身体各部肌肉的目的。
  2.2.2心理放松
  心理恢复主要是通过意念活动进行放松,它是按一定的套语暗示进行自我引导,使肌肉放松,心理平静,从而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机能,加快身体尽快恢复。
  2.3合理营养是消除疲劳或提高抗疲劳能力的重要方法。
  不同专项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营养:
  速度性的运动项目:膳食中应含较多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和维生素C,为满足神经和肌肉代谢的需要,还应供给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和磷,为使体内碱储备充足,宜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耐力性运动项目:能量补充要多供给糖以增加糖原的储备,同时还要增加维生素B1、维生素C和磷,超长距离项目,中途还需少量多次饮用水及运动饮料。
  力量性运动项目: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2,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功能的钠、钾、钙和镁也要及时补充,同时,对碳水化合物、铁、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的需要量较多。
  柔韧灵敏性运动项目:热能消耗不大,但要求机体协调性高,神经系统较紧张,为保证神经系统的机能,需要较多维生素B1、维生素C和磷,膳食中不宜摄入较多的脂肪,以免影响体重和体脂。
  2.4利用理疗手段、中药和吸入法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
  2.4.1运用各种理疗手段,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疲劳的消除及机能的恢复。按摩是促进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疲劳情况进行,身体负担量较大的部位,应是按摩的重点部位,按摩时,对肌肉部位应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扣打等手法,在肌肉发达的部位,如按摩者手的力量不足,可用肘顶、脚踩、脚搓等手法,关节部位应以擦摩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要求在按摩时一定要由轻到重让关节逐步适应,否则会出现损伤,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一般在训练、比赛之后,当身体还处在发热状态下进行按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进行温水浴,它不但可以加快身体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还以可起到加快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的作用,从而促进运动员的机体得以尽快恢复,温水浴可分盆浴和淋浴,水温一般在40摄氏度左右,每次一般在15―20分钟,不宜过长。运动员还可通过热敷消除运动性疲劳,它能减少肌肉中酸性代谢物的堆积,消除肌肉僵硬紧张和酸痛,进行热敷时的温度控制应以47―48摄氏度为宜。
  2.4.2运用中药疗法。黄芪、刺五加、参三七,这些中药都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起到扩大冠状动脉和补气壮筋的作用,对消除疲劳有较好的效果。运动员服用麦芽油和花粉,也有抗疲劳、增体力的功效。在运用中药治疗时必须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疲劳程度,在医务人员监督下进行。
  3.结论与建议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又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一旦运动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就容易导致过度疲劳,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所以,在运动训练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医务监督,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另一方面在运动训练结束后一定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恢复措施,及时消除运动员的疲劳,使他们的体力得到较快的恢复,继而实现运动员运动水平及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体育保健学教材编写组编.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2版.
  [2]王维群主编.营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中国学校体育.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1999,(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消除 运动 方法 性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