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中国_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本文在分析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外资银行进入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资银行 中国银行业 影响 对策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开始在我国银行业乃至经济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全面开放就意味着我国完全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外币业务、人民币业务、营业许可等方面的限制,允许其享受与中资银行相同的待遇。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地域的扩展,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经营的业务种类也不断增加。外资银行采取设立代表处、支行、分行、合资以及股权收购等方式,对我国银行业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
  1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截至2006年末,据《中国金融年鉴》(2007)统计数据显示,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033亿美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其中,存款总额397亿美元,贷款余额616亿美元;外汇资产总额676亿美元,存款总额178亿美元,贷款余额359亿美元;人民币资产总额278亿元,存款总额1706亿元,贷款余额2003亿元。2006年12月底,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下设19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5个城市设立了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242家代表处。
  从外资银行的规模来看,到2006年底外资银行资产规模仅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但是外资银行资产规模扩展速度在逐步加快,2003年资产规模比2002年增长了16%,2004年比2003年增长55%,2005年比2004年增长也达到了23%,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29%。截至2006年末,在中国的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1033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其中外汇贷款额占我国外汇贷款总额的20%。外资银行所占市场份额尽管不高,但业务发展非常迅速。
  从外资银行在中国分支机构数量来看,截至2006年底,已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开设了242家代表处,比入世前增加了28家;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国银行在中国25个城市设立了279家营业性机构,比入世前增加了84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范围增加到25个(银监会,2006)。同时,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资产规模增长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2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鲶鱼效应。外资银行进入必然会伴随着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的争夺。在产品、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具备成熟经验的外资银行进入,加重了我国银行业的生存发展压力,迫使这些银行提高效率,采取更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改善服务质量,以应对竞争,保持国内市场份额不被外来者抢夺。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研究也表明,通过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潜力很大,竞争越激烈,效率越高。从长期看,这正如在我国高度寡头垄断、缺乏活力的银行业市场上放入了一条“鲶鱼”,能够打破寡头垄断,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效率。
  2.1.2 技术溢出效应。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能够使原本陌生的新技术被迅速传播开来,使中国银行业掌握高效率的银行业技术。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系统内效应。这里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外资银行系统内的技术转让(总行向东道国分行转让有关技术);然后是我国分行员工和管理的本土化,使得技术向其他银行和整个社会扩散:二是系统外直接效应,包括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直接技术转让,外资银行提供我国技术培训并进行技术交流,以及外资银行通过与我国银行合作或合资使我国银行得到有关技术等;三是溢出与外部效应,主要是通过外资银行驻我国分行和我国银行之间的人员流动而实现的;四是激励效应,即外资银行的存在增加了竞争程度,促使当地银行采取更有效的技术等;五是示范效应,即外资银行给我国银行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其先进的技术设备及由此导致的较高利润对我国银行有示范作用等。
  2.1.3 人力资源效应。银行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也是知识密集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来自于其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外资银行对于我国银行业人力资本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人力资本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资银行在进入之时可能会从总部调来资深的银行经理,通过这些人全面的言传身教,本地的银行雇员就可以学到国外先进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二是外资银行对我国雇员进行培训。为了在中国业务的迅速开展,外资银行势必大量雇用具有语言和社会关系优势的本地员工。而为了银行的正常运行,外资银行必然对这类员工在业务技术、管理理念等各方面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系统培训。这也相当于为我国进行了人力资本投资,而且这种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提高还会产生巨大的乘数作用。
  2.2 消极影响:
  2.2.1 对国内优秀客户的争夺日趋激烈。已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均为资本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型跨国银行,再加上新进来的外资金融企业与中资银行共同争夺有限的金融服务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可想而知。市场选择法则使那些目前国内经营良好的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可能成为外资金融机构以其高质量服务争取到的客户,结果留在国内银行的客户大多是“体弱多病”的企业。
  2.2.2 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增加。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和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抵抗外来金融风险的能力还不够强。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给我国的金融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当前各国对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措施缺乏协调,跨国金融机构在任何一国的经营失败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从而影响其他国家金融业的正常运行。
  2.2.3 银行业的监管难度加大。首先,增加了货币政策协调的难度。其次,增加了外汇管理的难度。在市场开放情况下,外资流入是对现行外汇体制的挑战。再次,增加了防止银行信贷风险的难度。最后,增加了对金融机构监管的难度。按照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具体承诺计划表实施后,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压力变得更为巨大。
  3 激烈竞争下对我国银行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3.1 加强业务创新能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银行业开发新业务、新产品;另一方面是银行业对原有业务进行改进,使其更加趋于完善。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市场需求和同业竞争的推动下,金融产品成倍增长,但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深度、广度不够,管理不善,缺乏品牌效应。国内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制定金融创新战略,明确创新业务发展重点,突出特色,形成强势,创造品牌效应。
  3.2 优化业务结构,吸引优质客户。国内银行应当把拓展业务的重点地区转到沿海大中城市,并对沿海省市发展潜力较大的经济区域从战略上加大资源投入。中资银行要加快业务创新,提高服务水平,调整业务竞争策略,尽可能多的吸引优质客户。中资银行不仅要与外资银行争夺外资企业,更要争夺日益走向国际化的国内优秀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壮大,国内企业也逐渐开始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这批优质客户,也是国内银行需要重视的一大目标客户群。
  3.3 加强监管协调。要加强外资监管的国际合作,使外资银行受到我国和母国监管部门的双重监管。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在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之前,我国监管当局与其母国监管当局建立双边信息交换协议:二是我国监管当局应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完善信息收集、分析和分享系统,加强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当局的协作;三是督促外资银行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其及时向外进行信息、市场、衍生工具等风险的信息披露。四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实时信息在各国监管机构间的及时传递,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针对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3.4 正确对待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关系。在与外资银行进行业务合作中,中资银行应积极地学习,模仿创新出自己的专利性金融产品,不能产生长期的在技术上对外资银行的依赖。中资银行既然以提供庞大的网点机构作为交换外资银行核心技术的条件,就要真正从外资银行那里学到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服务,就要参与新产品的实验、开发和推广的全过程,千万要避免与外资银行进行所谓的分工合作,即外资银行对客户提供高端和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成为知识密集型银行,而中资银行则纯粹提供一个通道或媒介,从事前端的、低级的产品和服务,变为劳动密集型银行。

推荐访问:外资银行 对策 中国银行业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