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婚俗文化】 穆斯林婚俗规矩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前进,民族间的交往日益增多,民族关系不断改善,回族青年与其他民族青年通婚的现象也多了,所谓“随教”仪式实际上已不存在。不过,回汉通婚后,汉民应尊重和随从回族的清真饮食风俗习惯。本文就穆斯林的婚俗作简要总结,并对其蕴含的文化教育功能进行粗浅分析,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关键词:穆斯林;婚俗;文化习俗
  中图分类号:J21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c)-0105-01
  
  任何一种民俗,作为特定范围内的公认或约定的准则及行为规范都不能在短时期内强行摆脱,其中某些对社会进步起消极作用的内涵必然在社会发展中逐渐淡化而失去约束力,但是,其表现形态的一部分却可成为一种文化特征延续下来。伊斯兰教对穆斯林而言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同时更是一种与普遍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它渗透到穆斯林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经济生活、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等。对于穆斯林,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是一种交集关系并且绝大部分重合,回民民俗除作为一种“约定’夕、“规范”之外还与其宗教信仰关系甚密。因此,回民民俗的内核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及相对稳定性。这些民俗文化同宗教文化一并成为回民区某些特质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穆斯林的婚俗作简要总结。
  伊斯兰教历来提倡“两世吉庆”,重视人生价值,反对独身主义,《古兰经》云:“真主以你们的同类做你们的妻子,并为你们从妻子创造儿孙。”(十六:72)伊斯兰教认为,穆斯林男女成年后缔结婚姻,组成家庭是真主的命令、穆圣的遗训、当然的义务。穆斯林婚姻的成立是以共同的信仰为基础,以男女双方相互爱慕为前提,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保障婚姻家庭和谐稳定的第一要素。因此,穆斯林在选择婚姻时,一般不主张以门第和贫富为条件,而是更注重男女双方的信德和才貌。伊斯兰教主张男女双方婚姻自择、自主,反对包办、强迫和买卖婚姻。穆斯林主要以族群内婚为主,但是,在城市社会中,回汉族群间族际通婚也发展比较快。但非穆斯林一方,不论是男,还是女,改信伊斯兰教仍然是成婚的第一条件。
  从民族传统习惯上讲,回族青年男女的婚姻,多是从提亲(说亲)开始的。回族子女到了婚嫁年龄时,父母就要考虑他(她)的婚事。当男方父母托媒人(一般都是自己的回族亲戚)提亲时,媒人往往义不容辞。因为按照回族的风俗,做媒人是一件好事。自己的女儿被人看中,父母感到脸上很光彩,所以当媒人在“主麻”日(星期五)到女方家提亲时,女方父母会热情接待。经过提亲交谈后,女方父母一般要在下一个“主麻”日回话。媒人提亲后,男女双方的父母都要征求子女的意见,如果子女同意就安排双方见面。同时,双方的父母还要想办法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情况,尽可能弄清楚对方的家世、为人和品德。经过了解、见面,男女双方均表示同意后,父母就正式给对方“口唤”(允诺)。虽然婚姻的决定权由父母掌握,但对于子女的态度,父母一般都会认真对待,不能强迫子女同意或不同意。所以当有人来向自己的女儿求婚时,作为父母必须把男方的情况介绍给女儿,女儿同意时即成。
  再之,在举行婚姻的仪式方面也有显著不同。回族穆斯林的结婚除了按法定的要求领结婚证外,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宗教仪式“尔曼里”,回民结婚时间多选在出某个星期四或星期五进行。结婚当日,一般在早上晨礼后,宴请阿旬及亲朋于家中,举行最年祖辈的活动,中午宴请亲朋,然后在女方家中,请阿旬诵颂(古兰经),阿旬当场向一对新人提问有关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知识,然后念“尼卡哈”(证婚词)表示婚姻成立。送走阿訇后,青年们(新郎、新娘之兄、弟)设法“请”出新娘子,与新郎围一起戏嬉耍闹,出些“节目”让新人去做取悦众人。随即,又让新娘逐个端递糖茶得到“封赠”后方得端给下一个。这些封均为老表们即兴编诌的四言八句闹至深夜方散。晚上,女方在亲朋陪送下直男家完婚。整个迎娶过程不鸣鞭炮,不敲锣打鼓,新郎新娘亦不拜天地父母,一切都在平静井然有序进行。次日席桌上,新娘要给婆家长辈们饭。饭毕用茶,新娘端杯子、新郎提茶壶次给亲友敬茶,边递边称呼。最后,新“端东西”,即把自制女红礼物捧送亲友给公婆一对绣花枕头或两副“脚布手巾”(做小净用),送叔伯兄弟姑嫂或一双鞋、一根绣花裤带、或一块绣花手巾等,对方回赠钱币若干。至此,一台热热闹闹的婚结束,村子里又多了一对恩爱夫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回族穆斯林族群在婚姻方面对共同信仰的强调,从而硬结了族群社会内部结构,强化了族群边界。
  在回族中由于共同的宗教信仰与民族感情、文化习俗融为一体,伊斯兰的思维方式、行为价值、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转成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因此,回族的生产活动、社会生活、政治地位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仅属于其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包括心理状态和民族意识。这种民俗,有的虽与伊斯兰教有一定联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伊斯兰教教规,也有别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其它民族。如回族爱清洁、讲卫生的习俗,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习俗,回族善于经商的习俗,尤其善于经营皮毛、饮食、屠宰、运输以及金银珠宝等,已成为回族的主要特点。这些宗教文化、风俗特征对其居住文化和生活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古兰经.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周传斌,马东平.回族婚俗文化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47-52.
  [3]高惠珠.阿拉伯的智慧:信仰与务实的交融.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4]丁一波.情趣盎然的回族婚俗文化.华夏文化; 1995年05期.45-46
  [5]徐晓萍.回族婚俗述论.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6年03期;86-89
  [6]马健君.回族婚俗的传统与现代流变――以西安回族婚姻民俗文化为个案研究.回族研究.2001年03期;17-20
  [7]福尔卜.青海回族婚俗文化.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02期;82-84
  [8]马仲全.昭通回族穆斯林婚俗趣谈.中国穆斯林.1999年06期;43-44.
  [9]马平.婚俗的阐释性分析――一个回族村的法人类学观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62-64
  [10]周建新.回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族际族内通婚.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53-57

推荐访问:穆斯林 婚俗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