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申请书1500_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当代大学生“御宅族”问题初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个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特殊的群体――御宅族。他们依赖网络,不想上学或者上班,极少出门,不喜欢接触陌生人,有收藏癖、独身喜好等,这些青年的行为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网瘾、自闭、消极、不适应社会等问题。尤为令人担忧的是,为数众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御宅族”的行列,成为当代典型的“宅男”“宅女”。长期的“御宅”生活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若没有好的措施进行引导,必定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高校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当代大学生“御宅族”问题,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长期“御宅”的危害
  
  1.“社交恐惧”和“交流障碍”
  美国学者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为人处事的能力。”[1]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大学校园里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留在宿舍里上网、睡觉、玩游戏、看小说……他们沉溺于自我的世界,过着自娱自乐的生活,排斥正常的学校和社会生活,反感甚至害怕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除了同室的人之外,他们很难与外界沟通,容易形成孤僻、自卑、内向的性格,造成感情冷漠,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从而产生了“社交恐惧”和“交流障碍”。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当前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对他们进入社会后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2.损害身体健康
  首先是对视力的损害。长期使用电脑或者躺在床上看书,尤易引起大学生近视和睫状肌痉挛。长期如此,除了会引起眼睛疲劳、重影、视力模糊,还会引发其它不适反应。其次是还可能引发软组织性疾病。操作电脑时重复、紧张的动作,会损伤某些部位的肌肉、神经、关节、肌腱等组织。除了腰背酸痛外,患上腕管综合症者,除了手腕疼痛甚至麻痹外,这些症状会延伸至手掌和手指。另外,长时间呆在室内,空气流通不好,还会对他们造成呼吸系统的危害,甚至导致肺部发生病变。
  
  二、当代大学生“御宅族”产生的原因
  
  “御宅族”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仅源于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疏离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一种个性化体现。当代大学生“御宅族”的产生更是有其独特的外部和内部原因。
  1.当代大学生“御宅族”产生的外部原因
  大学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为大学生的“御宅”提供了前提条件。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中学阶段,学习进度由老师确定,每星期、每天、每节课,甚至业余时间都被学校和老师安排得满满当当,学习环境的确定性很强,而且父母、老师总是经常提醒学生“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什么时间必须做什么”,而没有过多地告诉他们考上大学后该做什么,学生在种种限制下,没有空闲时间自己自由支配。考上大学以后,升学的压力没有了,原先完全由学校和家长安排的作息时间全没了。多数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大学里课程的设置大多比较宽松,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为他们的“御宅”提供了条件。
  网络的普及为大学生“御宅”提供了物质条件。互联网的发展对宅男宅女的形成起着推动的作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合作的一项调查(有4610人参加)显示,有58.5%的人认为宅男宅女的形成是因为过度依赖网络。[2]我国的大学生网民占我国网民总数的60%。网上娱乐、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网上订餐等各类网上活动,对大学生而言都已不再新鲜。大学生“御宅族”的生活往往都离不开电脑和网络,这是当代大学生“御宅族”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2.当代大学生“御宅族”产生的内部原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宽松的教育坏境和网络是导致大学生“御宅”的外因,网络再强大,也只不过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0后的年轻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从小生活在孤单和溺爱中,缺乏安全感和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导致性格内向和交往障碍。进入大学以后,一方面他们渴望与人交流,但现实是由于他们交往能力的缺乏,使他们接连受挫。有的人面对挫折选择用一种逃避的方式来面对现实,自己不去努力克服,只想躲在宿舍那个狭小的天地里,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于网络。另外,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但是大学生的成熟是相对而言的,偏于认知方面,全面地看,此时的大学生还未完全成熟,他们缺乏足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缺乏足够的理性分析力,不能够很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上网次数、上网所做的事情。因此,大学生内心的脆弱和自控能力低是导致其“宅”在宿舍的最根本原因。
  
  三、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当代大学生“御宅族”问题的对策
  
  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就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由当代大学生“御宅族”所引发的一系列思想和道德问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重大挑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抓住“以人为本”这个中心,“以人为本”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当代大学生长期“御宅”的危害以及形成当代大学生“御宅族”的外部和内部原因,来探讨解决当代大学生“御宅族”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1.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个性发展
  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3]这个新的提法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学生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当代大学生“御宅族”不喜欢与人沟通交流,对外界充满恐惧,社交恐惧和交流障碍的症状十分严重,同时他们感情冷漠,缺乏同情心和道德责任感。针对当代大学生长期“御宅”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地予以重视。首先要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把爱和关心渗透进学生心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耐心地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给予他们帮助,用一颗真诚的心来软化大学生“御宅族”冷漠的感情。其次,对于学生的心理障碍,不能只是单纯地当作思想问题来解决,必须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把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辅导讨论,开设心理咨询热线,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机制。另外,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大学生“御宅族”的个性。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这些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倡导对他们进行能够促进他们个性充分正确发展的进取性道德的教育。
  2.加强大学生自律教育
  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实践道德行为,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离不开自律的修养过程。自律是通过对自身行为的审视、反思而使个人的行为和心灵得到净化,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网络再强大,也只是导致大学生“御宅”的外因,当代大学生“御宅族”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内因,还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控z制能力。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是引导大学生“出宅”的重要举措。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仅仅依靠空洞地讲大道理,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首先通过团员组织和党员骨干调动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其次是依靠各学科的老师。教师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的,更要教学生做人。明确各专业教师教书育人、做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我控制力。
  3.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和深入来实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新时期的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受到的磨难少、挫折少,尤其是长期“宅”在宿舍的大学生更是不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不懂得怎么磨砺自己成长。当代大学生“御宅族”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课余时间的增多,而他们又不懂得如何合理分配较多的空闲时间。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大学生“御宅族”的思想实际和生活现状,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气氛活跃、参与性强的活动,有效地调动其生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走出网络的“天堂”,走出宿舍、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到名胜古迹参观游玩,深入农村、企业调查,到革命老区参观学习,参加希望工程、助学扶贫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大学生走出宿舍,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了解国情,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同时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使整日待在宿舍荒废学业、浪费青春时光的情况不再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宏伟.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吴荇.闪居一族:宅男宅女是怎样炼成的[J].社会观察,2008(12).
  [3]党的十七大报告[EB/OL].http://news.省略/newscenter.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初探 科学发展观 当代大学生 御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