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谁可称之为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概括地说,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师。学校渴求有效教师,因为教师的水平极大地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而影响着其发展。学生更是期望能够幸运地遇上优秀老师,以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家长往往不惜重金,各显神通,希望把自己的宝贝送到重点学校,名校,以有望得到名师的栽培。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与教育领域内的任何其他主题相比,对优秀教学的定义、鉴别、测量得到了更频繁的讨论,也受到了更多的教育者与家长的关心。”[1]那么,究竟谁可称之为有效教师呢?
  
  一、有效教师行为或特点的研究
  
  1920年至1960年关于有效教师行为或特点的研究就风靡西方,最新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 1998年,波特和博若费(Porter & Brophy)的研究指出,有效教师具有以下一些特点:“教学目标明确;熟悉教学内容和策略;使学生明白寄予他们的期望以及原因;恰当运用现有的教学材料,以便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满足学生需要,预见他们知识中可能存在的误解;教给学生“超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掌握;提出高低不同的认知目标,给予经常的适当的反馈以检测学生的理解水平;使自己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交融为一体;对学生成绩负责;反思自己的实践。[2]
  以上研究精确明晰地说明了有效教师具有哪些行为或特点,对于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具有以上行为或特点的教师就是有效教师呢?不具有以上行为或特点的教师就不是有效教师呢?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证据显示拥有这些特点的教师比无此特点的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达成任何教育目标。同样一件事,同样一句话,不同的教师做或说,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而同一个教师以同样的行为对待不同的学生其效果也可能有天壤之别。因此,用有效教师行为或特点来鉴别有效教师不仅难以操作,而且也是不够具有说服力的。
  
  二、学生测试成绩及量化考核
  
  虽然“不准排名”“不打分数”的呼声此起彼伏,而此呐喊也恰恰说明了分数的重要角色。然而没有学校会冒险放弃以学生测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做法,高考,中考的成绩对于教师的业绩考核仍是重中之重,我想说的是,重视学生测试成绩无可厚非,但是以学生测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来考评教师却问题颇多。
  “标准成绩测试的设计是用来测试在国家,省,市级水平上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累积成绩或知识,并不适合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也不适合用于测评学生在短时期比如一个学期或者一年内学到了什么。”[3]以上艾伦(Allan)的陈述至少说明了标准测试成绩受学生的原有学业水平,以及测试内容的的影响。除此之外,影响学生标准测试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学生的学习风格与能力、学习兴趣与态度、家庭支持、情绪、疾病等。而且,学生在学校同时受到了多个教师的影响,某门学科的测试成绩也是所有任课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是影响力大小不同而已。比如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分配与投入,通过影响学生的情绪从而或促进或抑制了学生对数学以外的内容的学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究竟谁的教学更为有效,标准测试成绩的回答显得不够有说服力。
  再来看量化考核,且不说学生测试成绩在量化考核中所占的份量之重,单是考核总成绩的由来就足以说明该数字用以鉴别有效教师的苍白无力。考核表从制定到具体的操作均是学校领导主导的,教师或极力顺应或对其藐视却无发言权。当然不否认确有英明公正的校长,然而教师总是有理由把分数低的原因归咎于领导的行为或是其他,也许不会去深入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还有, 在某些学校, 教师在双方均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互换名次。因此, 不难理解为何从校领导到教师到学生,都不以量化考核的名次来衡量教师的有效性。
  
  三、超越学生评教量表法, 以选论教
  
  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到底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旁观者的判断无论如何都具有猜测的性质,只有学生的深切感受是信度最高,并最具有意义的。如果一个学生无法适应某位教师的教学,那么该教师所拥有文凭、名望、职衔等一切标志权威的东西对于这个特定的学生来说,均是毫无意义的。明明白白的事实是:该学生正在遭受着无效教学的浸泡!在这里,我绝无否定权威的意思,只是强调了学生的深切感受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教师只要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只要使学生或家长较为满意,就是当之无愧的有效教师。如果学生还不够成熟,价值观还有待形成,那么,学生家长应该有足够的责任心、能力和权力来评价孩子的老师。
  随着以上理念的普遍被接受, 近年来悄然兴起的“学生评教”之风也大有愈刮愈烈之势,教育者对此的探讨也逐渐多了起来。日本学校的实践经验与研究者的调查结果表明,评教结果如果不与教师的报酬待遇挂钩,就不会受到被评教师的充分重视,也就不会对教学起到最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如果与报酬挂钩,就必须确保评教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目前我国的研究者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学生特征、课程特征、班级规模、评教时段、教师特征等都影响着评教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此外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大多数学生的态度还是公正认真的,不容忽视的是有个别学生态度极不认真。因此,座谈、评教量表等学生评教方法受到一定的质疑,显然不足以作为判别有效教师的依据。
  说到最后,到底谁可称之为有效教师呢?既然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由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天经地义,比之座谈、量表等方法,学生和家长更真实、更具说服力地回答应该是以实际行动作出的――即为自己选择最佳的老师! 因此,从相对意义上讲,学生乐意选择其为自己指导者的教师, 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或家长较为满意的教师,就是有效教师.而选择某位教师的学生人数,就可作为衡量该教师有效性的指标。
  
  参考文献:
  [1][3]Allan C.Ornstein. Teaching and Teacher Accountability, Allan C. Ornstein, Linda S. Behar-Horenstein, Edward F. Pajak 当代课程问题[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49,250.
  [2] Alma Harris.Effective Teach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chool Leadership or Manegement,1998,(1):18.1998,(2):172.

推荐访问:称之为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