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大学生对户外运动自救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户外运动项目

  摘 要: 本文作者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陕西理工学院8个不同院系的部分大学生,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掌握的自救知识异常贫乏,自救实践技能欠佳,并针对我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自救能力 现状 对策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推行,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全民体育健身的热潮,特别是在充满活力的大学校园,一些内容新颖、形式各样的体育活动蓬勃兴起。广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不可避免地会遭受诸如擦伤、肌肉拉伤、扭伤、骨折、脑震荡等运动性损伤,而对此类伤病的紧急处理直接关系到伤病的康复,甚至伤者的生命。在国内,自救工作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才得到真正的重视。且在目前,北京获得“自救员”证书的也不过千人,只有北京常住人口万分之一的比例。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内,严重创伤伤员抢救黄金时间是30分钟内。由此可见,户外运动自救工作的重要性。为了解我校大学生自救能力的现状,我对此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推动全民健身科技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陕西理工学院随机抽样8个不同院系,100名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包括:初步自救(BLS)、常见运动性伤病自救、意外伤害事故自救、对学习自救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等四个方面。发出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8份,有效问卷98份。
  1.2.2数据统计法。
  Excel统计分析。
  1.2.3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件、教材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我校大学生自救能力的现状
  我校大学生初步自救能力(心肺复苏等)、常见运动性损伤(骨折、拉伤、扭伤等)自救、意外伤害事故(中暑、溺水、煤气中毒等)自救三方面的调查结果见表1―3。
  从上述各表可见,我校大学生自救能力普遍欠佳。
  2.2学习自救知识技能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有92.2%的人认为掌握几种救护技能是有帮助的,有90.8%的人认为有必要学习几种自救技术,有91.8%的人愿意学习几种救护技术。
  3.建议与对策
  3.1建立自救的意识
  各种伤病意外事故正危及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我们头脑中应有一根防患于未然的弦,对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保持高度警觉。对发生的运动性伤病、意外事故,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科学地抢救伤员,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维护健康与生命。
  3.2普通高校增开保健课程
  3.2.1加强自救知识的普及、宣传力度。
  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对自救知识不甚了解。一方面说明我校大学生自救的知识比较贫乏,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大学生思想活跃、文化层次高的优势,通过定期出自救知识专栏、图片展,开展形式各样的自救知识竞赛活动,以及邀请专家、教授进行自救知识专题讲座,给新生发放自救知识手册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自救能力。
  3.2.2军训增加伤病救护的内容。
  我校新生入学军训时间一般安排在9月至10月,而这段时间正值我省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期,在军训中极易发生中暑、昏迷、休克等意外事故,在作战技能训练中易发生擦伤、扭伤、骨折等运动性伤病。因此在军训中增加伤病救护的内容,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无谓的伤病,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应对各种场合、各种类型伤病意外事故的自救互救能力。
  3.2.3体育课增加救护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
  以身体参与为主的体育课,各种运动性伤病时有发生,体育教师不仅要担当“第一医生”的角色,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知识与技能。体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预测各种体育活动项目中可能出现的伤病,并就可能发生的伤病讲解救护的知识与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具体、更确切地了解与掌握自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增强自我保护、自我救护的能力。
  3.2.4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虚拟现实教学模式可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戴上一副数据手套,我们不仅能感知,而且能操作虚拟世界的各种对象,如星际旅行、外科手术等。多媒体计算机虚拟现实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经历,变抽象的讲学为具体感知,使学生更具体、更生动地学习自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利用网络信息分布广、信息读取速度快、资源共享等特点,把自救知识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人更方便、更快捷地了解和学习自救知识与技能,提高广大民众的自救能力,为人类健康、文明作出贡献。
  4..结语
  户外运动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也为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条件。一是户外运动能够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具有全面性。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环,应把体育科学知识、价值观念取向等各方面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现实的基础。二是户外运动本身具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具有最大的迁移效果,能有效地应对将来社会生活的需要。三是户外运动具有活动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掌握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完成的,户外运动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观察、思维、探索体验等方面都十分有益,因此,为了学生在户外运动中不受伤或受伤能及时处理伤情,建议体育教师应对学生专门进行培训,使学生掌握户外所运用到的知识、技术、技能,以确保学生在户外运动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于文谦,牛静.中美休闲体育的比较研究工[J].中国体育科技,2005.
  [2]向梦乔.实用自救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3]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山版社.
  [4]全民健身汁划纲要.中国学校体育,1995.
  [5]赵子建.现代急救――体育教师的时代职能.中国学校体育,2001.
  [6]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自救 户外运动 我校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