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探险精神对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启示 自主创业的人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心理现状,认为西方天人观、人际观、动静观和时间观突出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探险精神,指出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应该学习这种探险精神。
  关键词: 探险精神大学生自主创业启示
  
  1.引言
  
  就业是大学生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应该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曾田甜[1]指出,大学生应有效面对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策略。张玲[2]和田丽[3]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义、成功的条件,并提出了建议。李银魁[4]和费小平[5]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建业和创业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入思考。曾晓玲[6]、李军红[7]等对部分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因素。孟凡臣[8]分析了针对国家文化对创业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于创业动机与意图。高飞[9]认为,营造创业文化氛围能够促进创业教育发展。
  纵观关于当代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不难发现存在以下缺陷:(1)很少研究高职院学生创业问题;(2)没有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实证调查;(3)没有专门从文化角度探讨大学生创业问题。为了弥补此课题目前研究之不足,本课题将调查高职院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并从西方文化这一崭新视角分析探险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启示,旨在对高职院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就业心理调查
  
  笔者于2009年5月25日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英语、日语、德语、韩语四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问题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10份,回收110份,回收率达100%,调查结果如下。
  2.1就业问题
  绝大部分(90%)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或非常严峻,大部分(74.50%)学生不太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大部分(80%)学生希望毕业后到外资企业工作和国有企业工作,只有少数(11.8%)学生希望到私企工作。大部分(69.09%)学生希望毕业能成为收入比较稳定,月薪1500元以上办公室职员,少数(18.11%)学生希望当上收入比较稳定,月薪3000元以上的车间工人。大部分(57.20%)学生认为找工作最主要靠个人努力,一部分(41.80%)学生认为主要靠社会关系。大部分(81.82%)学生希望今后在南部和东部地区工作,到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工作的只占18.18%。当被问及在上海、南京、常州市和武进区选择一地作为自己工作地点时,大部分(76.37%)学生希望到上海和南京工作,到常州市和武进区工作的只占23.63%。
  2.2创业问题
  大部分(74.55%)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或很少接受过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教育。大部分(89.09%)学生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接受这方面的教育。绝大部分(96.37%)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国家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具体政策。大部分(82.72%)学生认为如果毕业后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个人的压力和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压力,而来自家长和亲戚的压力仅占17.28%。如果毕业后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大部分(65.46%)学生会继续找工作,只有20.91%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如果初次创业失败,大部分(80%)学生决定找一份工作,积累一定资金后继续创业,一部分(16.28%)学生选择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而向家长或朋友寻求经济资助,继续创业的只占3.72%。
  2.3创业难点和创业地点
  大部分(50.90%)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经验,26.30%的学生认为是缺少资金,11.78%的学生认为是缺少社会关系。大部分(64.55%)学生在东部和南部进行创业。当被问及在上海、南京、常州市和武进区选择一地作为自己的创业地点时,到武进区工作的只占15.4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学生知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尚不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大部分学生热衷于收入较稳定、比较体面、相对轻松的工作。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能否成功取决于社会关系。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方面的教育,不太了解目前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大部分学生在待业期间不会进行主动创业。面对创业失败,大部分学生在短期内不敢再次尝试。大部分学生认为缺少经验、缺乏资金和缺少社会关系是创业的最大问题。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南部和东部地区进行就业和创业,而不愿选择中、西和北部地区。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城市里就业或创业,而不愿选择小城市。
  
  3.西方探险精神的文化根源
  
  3.1天人观
  西方哲学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对立的,一分为二的,如: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自然与社会等。人是作为自然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并且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地位。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地位,不会认为这是天命,而是认真分析自己存在的不足。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切二分”的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维方式和重逻辑的思维模式。西方人对“原罪”的自我意识使他们为了赎罪而勇敢地征服自然,达到神人合一。
  3.2人际观
  Geert Hofsted曾就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主义取向程度作过调查和比较,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取向占第一位,日本占二十二位,香港地区占三十二位、台湾占三十六位。可见东西方在个人主义取向方面的差异相去甚远[10]。洛克认为生物的个体是自然的基本单位。哲学家Ballah指出,社会制度产生于存在社会秩序建立之前的为个人利益而行动的个体之间的交往之中。这个“人本位”的观点对早期美国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而且被著名经济学家Adam Smith用来指导经济建设。Benjamin Franklin把个人主义精神在其著作中具体化。他指出:“上帝帮助自主者。(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英国曾任首相的Churchil在理解西方的个人主义时指出每个美国人从父母那里得到只是名字而已,不是财产。他认为美国人必须通过拼搏而寻找机会,努力把握每一次机会。
  3.3动静观
  求变、求动是西方人的精神动力。“做事”、“有所成就”是他们的重要的文化取向或价值观念。西方人重视外向的行动和行为,西方人具有崇尚进取,追求效率,并有所成就的积极品质。为了改善社会地位,为了获得成就,西方人努力奋斗,并往往获得成功。对于美国人来说,为了做好人而自我压抑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此他们养成了尽量满足自己欲望和要求的习惯。“动”和“做事”取向使美国人养成了较为外向的性格和向外索取的精神;他们直率、好动、敢于探险、追求变化、崇尚独立。
  3.4时间观
  西方人一切着眼于未来,未来取向是他们的重要价值观念,对他们来讲回归过去如同走向“原罪”,所以后退是没有出路的,而且他们对目前不十分在意,尽管眼下生活很幸福,但他们相信未来会更加幸福。当然对他们来讲,所着眼的不是遥远的,或理想中的未来,而是近期的未来。由于这种取向的影响,西方人反对循规蹈矩,年龄和经验也未必值得敬仰。他们不相信命运,因此他们的精力和努力都放在实现近期规划方面。
  
  4.启示
  
  西方天人观、人际观、动静观和时间观突出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探险精神。西方人认为人定胜天,人一定能战胜自然,能够征服世界。西方人认为传统观念不应该成为束缚人们行为的枷锁,人应该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当代大学生应该养成不断打破常规、不断创新的精神,而且是永无停顿地变化、永无停顿地创新,大学生应该永远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绩,尽力适应变化,勇于探险,大胆创新,努力使自己摆脱传统秩序、经济、教育乃至个人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大学生不应过于热衷收入较稳定、比较体面、相对轻松的工作。一定的社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社会关系绝对不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应该积极了解目前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在待业期间主动创业。失败乃成功之母,面对创业失败,大学生应该敢于再次尝试。东南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城市设施相对完善,生活条件相对舒适,就业机会较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提高祖国的综合实力,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欠发达的中、西和北部地区。大学生应积极到中、西和北部地区进行创业,不断迎接挑战。
  
  5.结语
  
  就业工作不仅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而且是一件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的大事,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各个部门的力量。当代大学生与其等待就业不如主动创业。大学生要汲取西方文化探险精神的营养,敢于探险,大胆创新,积极了解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曾田甜.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
  [2]张玲,王富明.浅论大学生自主创业[J].教育工作,2007,(11).
  [3]田丽.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3):62-63.
  [4]李银魁.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建业和创业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
  [5]费小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与分析[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4).
  [6]曾晓玲,吴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J].船山学刊,2007,(2):193-194.
  [7]李军红,蔡丹,王美艳.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经济师,2005,(12):86.
  [8]孟凡臣.文化对创业意图影响的比较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76-178.
  [9]高飞、吴利敏.营造创业文化氛围促进创业教育发展[J].科技风,2009,(2).
  [10]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推荐访问:探险 中国大学生 西方文化 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