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菲律宾华文教育】华文教育官网

  摘 要: 菲律宾华文教育始于1899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菲律宾曾先后被西班牙、美国、日本统治,1946年,菲律宾独立建国。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菲律宾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政策下华文教育的状况。目前,菲律宾华文教育取得了应有的发展,但在教育资源、师资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 菲律宾 华文教育 发展历程 问题与困难
  
  在谈菲律宾华文教育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菲律宾这个国家的概况。菲律宾拥有“西太平洋明珠”的美誉,素有“花园岛国”的美称。陆地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8857万。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菲律宾有70多种语言,国语是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在菲律宾民族中,华侨华人有160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华人血统约占20%,大多数华侨华人祖籍福建。
  
  一、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
  
  菲律宾祖先是亚洲移民。早在初唐时期,中国商人就带着丝绸、瓷器来到菲律宾经商。随着两国交往的愈加密切,随商船到菲律宾定居下来的华人日益增加。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商人大都是只身到菲律宾经商谋生的,因此不存在子女的教育问题。1565年,西班牙侵占菲律宾,自此统治菲律宾300余年。
  (一)美国统治时期(1898―1935年)
  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宣布独立,成立菲律宾共和国。同年,美国窃取了菲律宾的革命果实,在菲建立了殖民统治。在教育领域,美国在菲律宾鼓励私人办学。所以,菲律宾华侨可以自由办学,无须向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政府立案。在这种宽松的办学环境下,菲律宾华侨学校在数量上和层次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899年,菲律宾创办了第一所华侨学校“小吕宋大清中西学堂”(今菲律宾中西学院)。1912年,怡朗市创办了马尼拉以外的第一所华侨学校――怡朗中华实业学校(现怡朗华商中学)。1923年6月,菲律宾华侨教育会创办了第一所中学――华侨中学(现菲律宾文华中学)。
  (二)菲律宾自治政府时期(1935―1942年)
  1935年成立的菲律宾自治政府对华侨在菲律宾办学仍然没有任何限制。政府仅要求华侨学校的英文部向教育部立案。但是,此要求是属于非强制性的,所以,菲律宾华侨学校的英文部在菲律宾政府教育部立案的仅占一半左右。据统计,至1936年,全菲共有116所华侨学校[1]。
  (三)日本统治时期(1942―1945年)
  从1942年开始,日本统治菲律宾,在这期间,所有华侨学校全被关闭,有的被日军占为军营,导致华侨学校学生有的失学,有的转入菲国学校。
  (四)菲律宾独立建国后(1946年―现在)
  二战结束后,1946年7月4日,菲律宾正式摆脱美国殖民统治,再次获得独立。此时,菲律宾政府允许自由办学,各华校分中文部和英文部,政府只要求英文部向政府立案,对英文部进行督察,对于华文部的课程、学制和教材等,菲政府不予过问,即对华校只进行半督察。在华校,华文部在上午上课,英文部在下午上课,这体现了华校以华文部教学为主的特色。
  1947年,中菲两国签订友好条约,规定双方可在对方境内设立侨校。在这样的政策下,菲律宾侨社纷纷建立新的华侨学校,原有的华校也开始复办。根据1947年统计,菲律宾共有各类华文学校149所[2]。其中,1955年马尼拉中正学校创办了华侨师专,成为全菲华侨学校中唯一的大专院校。不久,华侨师专与中正学校合并为中正学院。
  1956年后,菲律宾政府对华校实行全面督察,使之中文课时少于英文,但是相差不大。但是,菲政府对华文学校的具体工作管理不严,华校照样可以利用各种明目和机会加授中文课,华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稳步发展。此时,菲政府的全面督察政策有名无实,因此,华校性质保持不变。
  据1956年统计,全菲侨校150所(包括师专1所、完中2所、完中暨附小13所、初中暨附小27所、小学105所、女职校2所),在校生4.8万余人(包括师专生100余人,高中生2582人,初中生6275人,小学生33173人,幼儿园5974人)”[3]。至20世纪60年代达到高峰,共有各类学校223所[4]。1972―1973年,菲律宾全国共有154所华侨学校,学生68505人[5]。可见,此时菲国华侨教育蓬勃发展。
  1973年4月16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颁布第176号法令,规定1973年至1976年为过渡期,限定所有外侨学校最迟须于1976年完成菲律宾教育体制一体化;同时申明:“一、只有100%为菲人所有或菲人控制60%以上的社团可创办学校;二、学校董事会成员和行政主管必须全部为菲公民;三、任何学校招生,外侨学生不得超过该校全部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6]
  在“菲化”的过渡期间,马科斯总统于1975年4月11日颁布了第270号法令,放宽了外侨入籍条件,随后,为加速华侨入籍的进程等又颁布了其他有关法令。于是,随着大部分华侨及其子女加入菲律宾国籍,华校的董事、行政主管及学生的国籍问题都获得了解决,从而也使华侨学校顺利达到“菲化”的规定。经过三年的过渡,于1976年夏实现了“菲化”,此时侨校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原来的华侨教育转变为华人教育。
  华校被“菲化”后,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采用英语或者菲律宾语进行教学,华语只能作为一门外语,华文课程只能作为选修课,授课时数每天不得超过120分钟。据统计,“菲化”后的华校共有126所,其中马尼拉41所,中吕宋17所,南吕宋9所,米骨地区13所,米沙鄢地区29所,南岛17所,学生101600人[7]。同时,不少华校进行扩建,办成自幼儿园至中学连贯制的学校。截止到2004年度,统计90所华校在校生数量为68299人[8]。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经济的快速发展,华语实用价值的日益提高,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汉语热”一直增温,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一亿。华语逐渐成为菲律宾社会的重要语言之一。目前,全菲有侨中学院、中正学院等大约130所华文学校,2000多名华文教师,超过10万名学生在校学习华文[9]。
  
  二、目前菲律宾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虽然菲律宾华文教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师资队伍。
  华校的华语教师绝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士,而且绝大多数是女教师,青年教师少,老龄化趋势明显,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二)教学对象。
  过去,华文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居住在菲律宾的“炎黄子孙”或者寓居国外的华侨子弟。目前,华文教育的对象更加广泛,除华侨、华人外,还有少数其他语系的外国人,他们在语言、文化方面都有差异,学习目的和学习环境都各不相同,这就给华文教育带来了困难。
  (三)教材问题。
  菲华校一般采用中国台湾、内地和香港编写的课本和读物,有的还使用我国内地的中小学教材。基本没有适合菲律宾本国特点的教材。所以,应该编写一些“本土化”的教材与读物,使华文教育取得更大的收效。
  (四)语言环境。
  在菲律宾华校,华语已不是学校规定的交际语言,取而代之的是菲语与英语,华语被边缘化,可说华语的语言环境已被破坏殆尽。至于学生回到家中,第二、三代的华人家长也都以说菲语为主进行交流,华语语言环境不尽人意。
  
  三、结语
  
  华文教育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之一,是菲律宾华侨、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尤其中国和东盟关系的日益改善,必将推动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笔者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菲律宾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黄耀东.浅谈菲律宾华文教育[J].东南亚纵横,2006,(9):43.
  [2]唐燕儿.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的背景条件[J].比较教育研究,2000,(增刊):296.
  [3]吴端阳.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史演变以及振兴对策初探[A].见: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论文集[C],1996:275.
  [4]蒋尊国.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之比较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5,(8):37.
  [5]同[1],第44页.
  [6]颜长城,黄端铭.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演变[J].华文教育,1995,(9):3.
  [7]朱荣智.菲律宾华语课本的重编与审修[J].东南亚华人教育论文集,1995:77.
  [8]史学浩.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华文教育―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之道.http://www.省略/qw2index/2006dzkwlsfbq/200610100039.htm.
  [9]中国侨网.http://www.省略/news/200706/15/97607. shtml.

推荐访问:菲律宾 教育 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