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犹太人【以犹太人历史和西方人学史解读夏洛克一角的悲剧代表性】

  摘要: 《威尼斯商人》是一出喜剧,但也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中最富悲剧性的。剧中的反面人物犹太商人夏洛克一般被认为是贪婪、狡诈、吝啬和残酷的综合体。然而从犹太人历史、西方人学史及大社会背景来看,夏洛克只是种族歧视和宗教迫害的牺牲品,他身上所承载的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还是民族和人性的悲剧,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具有极高的悲剧代表性。本文从犹太人历史和西方人学史角度试分析其悲剧代表性。
  关键词: 大流散 反犹主义 基督教 犹太教 文艺复兴
  
  一、引言
  
  自乔叟辞世一百五十多年以来,英国文学一直荒芜不毛[1]。莎士比亚的出现丰富了英国文学,对于英国乃至世界文坛影响之深无人能及。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现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十六世纪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可以说,作为世界文坛四大吝啬鬼之一的犹太商人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对社会、对人性、对受压迫民族的一种反思。他塑造这个角色的艺术成就之高,超越了历史与时代的极限。从今天看来,夏洛克从宗教、民族等方面对虚伪基督徒无情的控诉是当时夏洛克代表的整个犹太民族悲剧的呐喊,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和代表性。本文力图以史为轴,分析夏洛克一角的悲剧代表性。
  
  二、夏洛克悲剧的代表性
  
  历史上,犹太民族一直是受尽欺压、受尽侮辱的民族。早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公元前13至14世纪),希伯来人就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旧约》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回到迦南,反映的就是犹太人反抗种族压迫的实例[2]。并且,这种追求自由、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以后所有的犹太人。
  但真正提到犹太人史,必然要提及犹太人的“大流散”,那就要追溯到公元70年阿布月9日[2],罗马军团攻陷耶路撒冷,第二圣殿被夷为平地。从此,犹太人向外流散,犹太史上的“散居时代”由此开始。犹太人被迫迁往世界各地,开始了长达2000年的流散史。由于身后没有国家,犹太人就像没娘的孩子受尽世界各国欺凌,只能从事低等职业苟且偷生。
  就英国来说,公元691年已有犹太人,他们散布在英国各地,由国王直接管辖。因为犹太人不属于本国国民,即使他们长期生活在英国,为经济(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仍然受到了英国人的歧视和排挤。第四次拉特兰会议(公元1215年决议)就有一项提议:“在基督教各区的犹太人或伊斯兰教徒,无论男女,不管何时,若处在大庭广众之中,就应透过服饰的特征明示与其他民族有别。”16世纪以后,该命令成文,至法国大革命才完全取消。
  在漫长的中世纪,包括英、法在内的整个欧洲都参与了迫害犹太人的行为,针对犹太人的屠杀一个接一个,犹太人始终活在阴影之下。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动荡流离的生活永无停息,犹太人的信仰更加牢固了。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和事可以动摇这样的信仰。与此同时,基督教国家对他们的迫害也愈来愈重。因此,对犹太人来说,财产越是不安全,追求财富的愿望也越加热烈。在欧洲,犹太人除了有钱和会经商外,还是妓女、巫婆、吸血鬼、人贩子、守财奴的代名词。在《威尼斯商人》中,犹太教堂被描绘成妓院,认为这些背信弃义、好色贪婪、见利忘义的犹太人玷污了所有的贞洁。
  今天看来,夏洛克是具有代表性的,他代表了整个犹太民族,代表了欧洲反犹主义所产生的畸形性格,最终代表了不可挽回的人性的悲剧。夏洛克是可悲的,从他的言辞中反映了几个时代对犹太人的压迫。“拿来钓鱼也好,即使他的肉不中吃,至少也可以出出我这一口气。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我亏了本,挖苦我赚了钱,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敌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只以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那基督徒会忍耐吗?不。他怎样?报仇。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报仇呀。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教给我,我一定会照着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哩。”[3]
  从西方人学史来说,夏洛克的艺术形象也是可以追溯的。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尽管西方人学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理性,但是大部分欧洲国家仍然奉行基督教。虽然基督教原先是犹太教的一个宗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基督教歧视犹太教的现实。因此以宗教为基础的西方人学可以说是建立在迫害与屠杀异教徒的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西方人学的发展史就是宗教迫害的反思史。从西方人学家大多数也是神学家就可窥见一斑。比如德尔图良(约公元60年~约240年),基督教西方拉丁罗马教会的第一位神学家,教父学的创始人[4],所做的《反犹太人》气势汹汹地咒骂异教徒,并称不信仰上帝的人是一切罪恶的教唆者,妄图全部予以消灭。从《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的一段话可以得出:“你听,魔鬼也会引证《圣经》来替自己辩护哩。一个指着神圣的名字作证的恶人就像一个脸带笑容的奸徒,又像一只外观美好中心腐烂的苹果。唉,奸伪的表面是多么动人。”[3]
  然而,14―16世纪的西方文艺复兴,重新审视了对少数民族的迫害,开始反思对受压迫阶级的无情。比如说,但丁、彼特拉克、薄加丘、瓦拉和皮科、彭波那齐蒙台涅等[4],为世界人文主义奠定了基础。期间,莎士比亚的成就影响甚广。在《威尼斯商人》中,借剧中人的口表达了犹太人与基督教一样有五官四肢、有知觉、有骨肉之情、有血气,表达了莎士比亚对被歧视民族的同情。但遗憾的是由于时代的局限,莎士比亚的同情也是软弱的。这种软弱体现在了夏洛克皈依基督教的喜剧结尾。也由于这种软弱,虽然对人性进行了反思与自我意识,但屠杀、迫害犹太人的行为仍然没有停止。近代最大的一次屠杀时间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俄罗斯帝国。更令人发指的行为发生在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屠杀了六百多万犹太人,杀害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犹太人,几乎造成了犹太人的灭绝。
  但是,犹太人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快速地从伤痛中恢复过来,并且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仅以美国为例,他们在美国的人口不足3%,但他们占美国律师的1/4,名牌大学教授的近1/3,诺贝尔美国得主的半数左右,当代美国文学、戏剧、音乐等一流作家的60%。毫不夸张地说,犹太民族是人类智慧的宝库。
  
  三、结语
  
  在此以德国作家海涅的话做结束:“莎士比亚也许原来有意地为了大众的娱乐起见,创造出了一个野心的浪子,穷凶极恶的人物,结果折了女儿失了财,且博得大家的一场奚落。但这诗人的天才,诗人胸中的人道精神,却超出了他私人的意志;所以夏洛克虽然有他的丑态,而诗人却由夏洛克的角色中拥护了一个被压迫的民族,这民族不知为了什么神秘的缘故,却受着上下流社会的嫉恨――并不是永远以德报怨。”
  
  参考文献:
  [1]F.E.哈勒岱.莎士比亚[M].百家出版社,2001年6月.
  [2]大卫・托马斯.犹太人历史[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3]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M].译林出版社,2001年6月.
  [4]孙鼎国主编.世界人学史[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5]周青.《英语语言文学研究论集》之《莎士比亚与种族主义》[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推荐访问:犹太人 代表性 人学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