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程名词解释【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情况的思考】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从课程理念的更新入手,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本文就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作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教育改革 体育课程 建设情况
  
  随着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从课程理念的更新入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本文就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作了初步的论述。
  
  1 体育课程的新理念
  
  体育课程的新理念,从手段与目标的界定出发,提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主要目标”的基本思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1.1 课程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核心,强化体育项目为我所用的选择性,淡化体育项目的系统性。
  1.2 课程的性质: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3 课程的定位: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设置必修体育课程(十四年)。除在国家课程中设制体育课程外,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也可选择增设体育课程内容。
  
  2 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教师与学生都有一个明晰的课程目标,不仅需要一个明确课程的总目标,还要使学习目标具体化,由课程的原则要求变成学生的行为表征,由隐性目标变为显性目标,这就需要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
  2.1 课程总目标――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
  2.2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等五个领域目标。
  2.2.1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2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2.2.3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2.2.4 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2.5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体育课程结构的改变
  
  课程是指根据培养目标选择的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和。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其他教学活动。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体育课程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强调课内与课外的一体化。课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必须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锻炼、活动、竞赛才能实现。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项目太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体现课程的活动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4 体育课程的功能的改变
  
  原有体育课程过于强调传授知识与技能,体育课程改革后强调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达到下述功能的实现:
  4.1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4.2 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课程强调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不断增强体能。
  4.3 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对自身身体和健康的认知水平,坚持锻炼,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发展自身对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
  4.4 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课程教学中形成的生动、活泼、和谐、友善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通过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经历挫折了解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的营养、卫生、安全防范等方面的知识及其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最终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4.5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树立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以积极的态度关心家庭和全体的健康。
  
  5 对体育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
  
  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对体育课程价值的认识也有所更新,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5.1 学会学习――终身体育。对每个学生的个体而言,随着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变化,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走出校门以后是否能继续选择学习适宜的体育活动内容,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显得更为重要。学会如何学习体育是体育课程的首要功能。
  5.2 学会生存――强身健体。从了解和掌握营养、健康知识(包括常见疾病的预防、远离毒品等)、科学锻炼的知识与技能到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会在各种环境下如何生存,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功能。
  5.3 学会做人――社会适应。体育课程学习的环境、氛围对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团队精神、沟通与协
  作、谦虚谨慎、胜不骄、败不馁)具有独特的功能。
  
  6 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拓展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选择性(根据增进学生健康的需要):竞技运动类项目;余暇与户外体育项目;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①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②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③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④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⑤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组织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教学方法多样化设计。课程教学应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实行教学俱乐部,开设选项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推行探究性学习和讨论式学习,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7 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
  
  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①对学生的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体能与技能水平以及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②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业务素养(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可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③课程建设的评价应注重对其实效性、可行性、发展性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方法应多样化、综合性进行,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客观测试和主观考查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继庆.高校体育课改革应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
  [2]姚蕾等.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
  [3]纪建国.对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认识与探索,辽宁体育科技,2004,(6).

推荐访问:课程建设 思考 情况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