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试题 [一道政治试题的启示]

  刚刚结束的全市高三政治模拟试卷的第38题:某校高三(1)班同学非常关注党的十七大这次盛会,围绕胡锦涛同志报告中关于“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同学们展开探究学习活动。在探究中,同学们了解到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我国富有群体的社会财富约占个人全部财富的71%,其中,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而地区差异更加明显,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地区的10倍以上;2006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1759元和3587元。社会财富分配的悬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
  
  注: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结合上述材料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
  (1)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对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有什么异同?
  (2)更加关注和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有何意义?
  (3)请你就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4)你认为中学生参与此次探究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一、试题评价
  
  本题以刚刚召开完毕的十七大为背景。第一问,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有关收入对人们消费和价格变动对生活影响等经济生活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问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三问,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第四问,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具体说,本题的特色在于:
  1.试题立意有“三特点”:“突出热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是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课程坚持和倡导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以党的十七大的内容为背景,突出命题要体现社会热点,而且学生对党的十七大召开也比较关注,对此有所了解;材料中有关于目前人们生活必需品价格在上涨的情况,学生对此也有切身感受,本题以此为背景命题,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使试卷体现了时代性和生活性的特征。
  2.试题突出了对三维目标的考查。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题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考查。既考查了有关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恩格尔系数、效率与公平关系等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既考查了学生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又考查了对待公平正义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学科的德育功能。
  3.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题第一问与一般材料分析题比较,立意新颖,是一道比较型的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全面地总结、归纳材料现象对高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有何异同,而不能简单地从某一方面回答。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其特色。设问的第三问从探究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试题分析
  
  第一问,“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对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异同”,一般思路是: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这一现象对高收入、中低收入家庭有何影响,影响的异同等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两个方面:(1)全面分析这一经济现象对高、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的相同点,说明这一现象带来的共性。(2)辩证地分析这一经济现象对高、中低收入家庭的不同影响,说明这一现象带来的个性。
  第二问,“更加关注和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有何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根据材料中阐述的社会财富分配的悬殊情况带来的影响,为此要更加关注公平问题,理解和把握到这一点再结合书本知识,就不难回答了。
  第三问,“请你就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这是探究性题目,要结合背景材料,依据设问要求来确定答案。“请你就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提出的几条合理建议一定是针对实现公平正义而言的,是解决公平正义的措施,不能写成解决公平正义的意义。由于学生进行过研究性学习的或训练过类似的题目,所以在解答本小题时难度不大。
  第四问,“你认为中学生参与此次探究活动有何现实意义”,这一设问是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实际,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三、试题启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推进,新课程标准和新材料的使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在内容上必须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自身的现实生活;在学习方式上必须转变传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式学习,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
  附答案:(1)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因此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生活都必须付出更多的费用。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高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小,食品类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对其生活的影响小;但对中低收入家庭影响比较大。
  (2)解决好公平问题,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有利于协调好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3)①从根本上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 国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⑤ 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加大财政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
  ⑥ 增加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4)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合作能力。

推荐访问:启示 政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