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摘 要: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众多焦点研究问题之一。从早期比较分析学说到后来的中介语理论,研究者们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许多相似或相悖的假说,并从语言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角度对各自的学说进行论证。80年代,随着乔姆斯基“原则与参数理论”的诞生,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常人在母语习得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人们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却感到困难得多,并且所达到的最终水平也相差很大。文章旨在探讨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互关系,以促进第二语有效学习。
  关键词:母语 第二语习得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除年龄、心理态势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变量外,母语的作用也一直是该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从早期“行为主义”(behaviorism)语言学习论到后来语言学界的“心灵主义”(mentalism)学说,从片面分析学习者运用第二语言时所出现的语言和语用错误到“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的提出,有关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关系的各类相似或相悖的学说层出不穷。但是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母语的确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影响。本文在参考以往众多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拟对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二、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
  
  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到语言学习的先天论,从普遍语法的提出到认知论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母语习得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解释了幼儿习得母语过程中行为主义“习惯形成”观点不能解释的现象,对解释儿童“电报语言”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告诉人们:儿童掌握的母语知识并不完全是从他们听到的语言中学到的,创造性是语言学习的固有特性。语言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工具之一。在当今世界,由于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日趋一体化,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掌握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然而,要掌握一门外语或第二语言,并非像母语习得那样轻松自然,学习者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同时,母语知识又对第二语言习得发挥着某种影响。要了解此影响,我们首先要对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模式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概念。
  2.1 母语习得
  许多语言学家都认为语言是人的一种天赋,是一种物种属性。事实上,和鸟类天生会唱歌一样,任何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几乎不需要做任何努力都能在不知不觉中自然习得母语。然而,如果把一个幼儿放置到其母语之外的其它语言环境中,那么此幼儿就会习得该环境中的主流语言并按照母语习得的方式去发展该语言。但如果把一个幼儿在出生后立刻与任何语言环境长时间地隔离,即切断其接受任何语言信息的通道,那么他/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发展与其母语相关的“语言知识”(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linguistic performance)。
  母语习得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生理发育早期的某一时段。在此时段,人对语言信号的刺激颇为敏感并能轻易获得所接触的语言。然而在这之后,人的语言学习能力则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关于这一时段的界限,研究者所持的观点不同,但他们都肯定关键期内语言输入的重要作用。然而多大的量以及何种类型的语言输入能够促进母语习得?行为主义认为语言就是行为,语言习得依赖“刺激―反应”(stimulus-response)模式[3]。事实上,儿童一般在5―6岁时就基本掌握了其母语的语言体系。虽然他们在这5―6年间所接受的母语语言信号是有限的,但他们却能理解和表达从未听到过的句子。这一现象促成了乔姆斯基的“刺激贫乏论”(argument of the poverty of stimulus)学说的诞生。此假说认为人大脑中存在一个“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输入的作用激活该机制。此外,亦有人认为儿童之所以能轻易获得母语,是因为在其成长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语法正确的句子,同时家长或保姆以及其他人对儿童“语言输出”中的语法错误予以纠正。但是,如果对大多数成年人的话语进行语篇分析,就会发现他们的一些表达方式并非符合书面语的语法规则。事实上,父母或保姆在与儿童进行交流时,往往采用一种语法简练或不符合常规语法的话语,即“母亲话语”(motherese)和“保姆话语”(care-taker speech)。虽然他们也对儿童语言输出中的错误进行纠正,但主要针对语意错误。换言之,他们虽为儿童提供一些“正面证据”,也就是语法正确的句子,却很少为他们提供“负面证据”,即指出儿童话语中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
  2.2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有别于母语习得。的确母语习得轻松自然,而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却很漫长。尽管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付出了大量而又艰苦的努力,但研究发现,95%的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水平永远无法赶上目标语本族语者运用该语的水平[1]。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在生理关键期结束后才开始学习母语之外的另一语言。此时人大脑中固有的语言习得机制的灵活性开始衰退。另外,第二语言习得和母语习得还有一点相似之处,即学习者都在积极构建自身的语法体系。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儿童的语法发展呈现阶段性前进趋势。中介语理论展示了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也在积极构建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有别于目标语的语法体系。该体系的典型特点就是“过渡性”,即中介语语法体系在不断地向目标语语法靠拢,但只有很小一部分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完全掌握目标语的语言和语用知识。此外,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处理目标语的过程中亦受到许多其它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除年龄外还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态度、个性特点、认知方式等因素;外界因素则是指学习环境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
  
  三、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3.1 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较为常见。大多学者的研究充分证实了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母语思维的依赖;80%的学生都用母语构思文章内容和结构,有的还先用母语写提纲,有的学生甚至先用母语思维,用母语写,然后再翻译成二语文章。那么,母语思维对二语习惯有什么影响?普遍的看法是母语思维阻碍了二语习得。其理论依据是对比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主要障碍是本族语言的干扰,通过对比两种语言,语言学家就能预测学习者的困难,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克服母语的影响。根据心理学理论,人类总是试图利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新事物,利用先前的经验和认知结构通过观察、判断和思维来解决问题。在外语学习中,当二者存在差异时,母语就会对外语学习产生干扰,或者说产生负迁移,由于该理论流行甚广,因此,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起阻碍作用已经广为人们所接受。但是所谓的“母语负面影响说”或“母语干扰论”虽然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却有失偏颇。应该说,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或教学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正面影响。基于语言所具有的共性,任何民族的人在学习和掌握母语的过程中对语言共性即“普遍语法”都有一定的了解,他在学习外语时,就会把通过学习母语而获得的对语言共性的认识,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外语学习中去,从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并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如掌握了汉语内涵和写作技巧对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无疑大有裨益。由此观之,人类语言的共性对外语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据调查,中国人学习英语和汉语成绩的相关系数呈正相关系,这说明了学生的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法帮助人们形成和解释语言中词句的构成规则,而二语习得调查研究的是人们怎样习得母语以外的其他语言。这样,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调查母语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状况。这方面的调查从5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了。80年代,在乔姆斯基提出他的原则和参数理论之后,很多学者应用乔姆斯基的理论进行二语习得的研究,由此把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乔姆斯基与其他同属生成语法学派的语言学家在深入研究个体语言的基础上,力图总结出普适原则以涵盖其他具体规则。其结果导致了普适语法(Universal Grammar)的诞生。乔姆斯基还认为普适语法包含有许多原则和参数,并提出其相应的“原则与参数理论”:某些语法原则为一切语言所共有;同时,语言间存在的语法差异也导致不同参数的产生。因此,研究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应解决两个大问题:1. 母语语法能影响二语学习者习得二语的语法原则;2.母语语法是怎样影响二语学习者设定二语参数的。
  
  四、结论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母语的作用一直是该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上个世纪50年代初,Winreich就在他的著作《语言的联系》中讨论了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干扰”概念。Lado的“对比研究”也对母语和目标语在音位、语法、拼写和文化等层次逐一进行比较。中介语假说在某种意义上也揭示了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这些理论基础上所进行的众多研究结果都表明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合理利用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互关系促进第二语有效学习将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Ellis,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 Jay,Timothy B.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彭宁红.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现象[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115-117.
  [7]曾辉.母语语法对二语语法原则与参数习得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2001.1,78-81.

推荐访问:习得 母语 浅析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