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化学实验教学探析|目标教学与课程改革

  摘 要:深化实验改革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详细阐述了化学实验与仪器装置的改进与创新对化学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 实验 素质教育 有效途径
  
  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所以说,重视化学实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不断深化实验改革,尤其从化学实验方法、实验仪器装置的改进、创新角度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化学实验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美是化学美育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和研究化学有巨大动力作用。化学实验改革应加强实验美的创设,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浓厚的认识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展示化学仪器美、化学物质美,还要在展示实验操作美、实验装置的及谐美及实验现象美上狠下功夫,力求装置简单美观,操作简便安全,现象明显精彩。例如向CuSO4溶液中滴加较浓的烧碱溶液,产生的絮状沉淀恰似蓝色的钟乳石,使人惊奇万分;把喷泉装置上的胶头滴管取掉,在喷水导管口插一根细铁钉,产生花朵般的喷泉,令人赏心悦目;在两个平底烧瓶里注入等量的稀盐酸,将分别装有适量纯碱和小苏打粉末的两个气球扎在烧瓶口部,演示时将气球里的粉末同时抖入烧瓶里,彩色气球就像两朵先后盛开的马蹄莲花,美丽动人。
  
  二、借助典型实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化学实验教学加强德育,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借助典型实验,恰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借助葡萄糖跟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是化学变化的内因,而反应条件是外因。反应条件不同,有机物表现的性质就不同。葡萄糖在常温下跟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是多羟基表现的性质。从而树立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观点。
  第二,借助典型实验,增强爱国意识。例如借助侯氏制碱法实验原理介绍侯德榜的感人事迹和我国纯碱工业的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第三,借助典型实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结合每一个演示实验的特点,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遵规守纪、不怕挫折、保护环境的教育。介绍化学家钻研实验要着重加强爱护公物、尊重他人、乐于协作、注意安全、整洁有序的品德教育,大力纠正学生在实验中浪费药品、乱放乱倒等不良实验习惯。
  
  三、提高实验成功率,促进形成健康心理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学生能够规范、成功地完成规定的实验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条件。但就目前来说,学生实验不规范、成功率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化学实验改革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一般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教师重视身教,做好示范。目前有一些教师怕做实验,演示实验的成功率不高,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应下苦功过好实验关,不仅要研究实验怎样做才能成功,还要总结出影响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样才能以自己精湛的实验操作技艺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是注意提高实验成功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教师精彩的示范并指导学生成功地完成规定的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实验成功率高是学生具有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例如,银镜反应是师生较难做好的实验之一,试管洁净,配制的银氨溶液刚好澄清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规范地示范每一步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很快做出光亮银镜,必然激发出强烈的感觉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实验完毕,及时引导学生讨论:洗净试管的最佳方案,药剂的适宜浓度和用量,最佳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和本质,防止发生事故和污染的措施,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的道理,再结合介绍银镜反应的应用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制造平面银镜?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演示制取平面银镜,当得到与日常使用的镜子相差无几的平面银镜并让学生欣赏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当学生在做银镜反应实验时,就会像老师那样操作,耐心观察,几乎都能做出光亮银镜。实验证明,这样教学不仅实验成功率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改进实验教学法,培养化学科学素质
  
  化学知识从实验中来,化学实验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改革应大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提高化学科学素质。应在以下两个环节上狠下功夫。
  1. 实验与观察
  实验是手段,观察是入门,两者都是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科学方法,关键在于怎么做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已成为众多化学教师的共识,但由于学生实验准备工作量大,且药品耗用过多,增加实验开支,与目前实验经费紧张很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应大力改革实验方法,创设一些节省药品、操作简便且现象明显的学生实验。例如,硝酸化学性质的教学可让学生完成如下实验:给盛有一滴浓硝酸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向两支试管中用铜丝绕成的螺旋上分别滴加几滴浓硝酸和稀硝酸,观察现象(待产生的气体将充满试管时取出铜丝以减少污染);将一根去膜铝丝一端浸入浓硫酸,1min后取出洗净,将两端均插入CuSO4溶液中,对比观察现象;将一块蚕豆大小的木炭烧至红热后放进小烧杯,向木炭上滴一滴浓硝酸,观察现象。上述几个仅用滴量硝酸的实验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实验现象,既节省了药品和时间,还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2. 探究与总结
  本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和处理化学实验所获得的信息,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定性、定量的角度找出内在联系,抽象归纳、逻辑地总结成规律,既得出正确的结论,又突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例如,引导学生运用辩证观点从化学键、化合价、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热、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同角度认识硝酸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概括出一些规律,如稀硝酸比浓硝酸稳定,浓硝酸比稀硝酸氧化性强,硝酸跟金属反应的定量关系、还原产物规律等。学方程式,介绍经磁化的铜能减缓被硝酸的腐蚀等化学科技新成果,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由此可见,深化实验改革,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推荐访问:探析 课程改革 实验教学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