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醒来了》自评、抛问专家点评

  小班欣赏 《小熊醒来 了》 》

 自评 今天上午我进行的这样一个小班的音乐欣赏活动《小熊醒来吧》,这个活动是通过三方面的考虑来设计的。

 首先 , 第一个方面是富有情趣性和情境性的一个选材与设计。

 因为对象是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他们的注意比较分散,而且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也需要一定的支撑和帮助,所以我们在选材上,就利用了三只熊的这样一个主题背景来开展,牢牢抓住主题中有趣的熊宝宝的形象,和一个故事的背景来设计,把音乐的感受和表演,放入到一个生动的故事小熊睡懒觉当中,因为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所以经常他们也会碰到睡懒觉,不肯起床,不愿意上幼儿园的这样一个现象,所以通过这样一个选材和故事,容易给小班的孩子产生一个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就用小熊醒来吧作为这个活动的设计内容。

 第二点 , 是音乐欣赏的多元性和表达表现的多样性。

 。

 在这个音乐活动当中,我们选择了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分别代表小鸟、小猫和大象三种动物的形象,为了方便小班孩子的听辨和想象,所以这三段音乐的风格差异比较大,特征也比较明显,而且我们在音乐当中还加入了一些动物模仿的一些声效,比如说小鸟清脆的叫声,小猫的喵喵叫的声音,还有大象的沉重的脚步声,和大象发出的不同的声音,让小班的孩子可以通过这些声效来更加理解和感受这个音乐所表达的形象,也激发了他们听辨和欣赏的一个兴趣。

 在表达表现方面,孩子的选择也是多元的。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三种音乐对孩子表达表现的这样的一个方式他们也是比较开放和自己可以选择的。

 在第一个欣赏小鸟的这个音乐过程当中,我们重点是激发和观察孩子用肢体动作来表演小鸟的这样一个形象,在这一段肢体表演的过程当中,我比较关注的是孩子肢体表现得一种美感,比如说小班孩子让小鸟飞得高一点,脚尖可以怎么踮起来,下巴可以怎么抬高,然后小鸟在天上遇到了白云,看见了大树,可以转个圈快乐的来表现自己飞翔的这样一种情感,在这里重点突出的是肢体表现的一种美。

 在第二个小动物,就是小猫出现了之后,在这里的表达表现,孩子们就可以通过比较生动的、比较有趣的一种唱歌一种演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小猫和大猫的叫声是怎么样的,怎么样的发声,因为小班的孩子比较容易兴奋,所以他们在活动当中很难控制自己的声音,所以在这个小猫形象出现当中,我是也暗示和提示了小朋友,怎么样用肚子帮忙让他们发出大大的声音,小小的声音去把小熊叫醒,怎么样用美美的声音轻轻的把小熊唤醒,通过这样的一个情境,这样的一种情感,让孩子可以愿意有趣的更加大胆的来表现自己的声音。

 第三个部分就是大象出现,在这个环节当中,除了孩子用肢体的感受,听辨音乐,跟着音乐来学大象的脚步声,那么我这里还比较稍微强调了一点点的节奏,用了一只大鼓来帮助孩子很稳定的,稳稳地模仿这个大象的脚步,慢慢的往前走,这样也是帮助孩子理解这段音乐,这是一段慢节奏的,很沉重的这样一段音乐的感受。

 最后一点考虑的是,快乐和开放的想象空间。

 因为这毕竟是一节音乐欣赏课,所以在整个活动当中,我比较注重的是让孩子先听,先安静的有倾听的习惯,倾听了以后开放的想象,这个像什么,这个为什么是大大的动物,你觉得还可能是哪些动物出现了,这样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它不会就是比较束缚孩子的想象,不是一定要规定孩子这个动物必须是这样一个音乐的一个对应,所以这样一个比较开放的想象空间,也是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的,今天的这个音乐欣赏活动《小熊醒来吧》,我就是从以上三方面来考虑和设计的,谢谢大家。

  抛问:

 1.你觉得小班幼儿欣赏音乐的方法有哪些? 2.本活动选择了怎样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感受音乐? 3.你觉得本活动教师在情景的创设和运用上有何独特之处?

 专家点评 小班活动“小熊醒来吧”是主题《三只熊》背景下的一个故事,教师借助这个故事,将音乐欣赏、律动表现、情感体验、语言表达等学习内容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有效完成了音乐欣赏的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有以下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首先,活动设计富有情景性、情趣性。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注意比较分散,而且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也需要一定的支撑和帮助,教师在选材上,就利用了三只熊的这样一个主题背景来开展,牢牢抓住主题中有趣的熊宝宝的形象和故事背景来设计活动,把音乐的感受和表演,放入到一个生动的故事小熊睡懒觉中展开。教师利用课件设置了森林的情景,幼儿们一进活动室就能看见大大的树,绿绿的草,五颜六色的花,似乎真的来到了森林。小熊在呼呼的大睡,让幼儿们跟随着这一情景,和小鸟、小猫、大象这些小熊的朋友做起了游戏,这样的环境当中,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幼儿们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开放。

 其次,音乐欣赏方式的多元性和表达表现的多样性。

 根据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利用音乐伴奏下,通过模仿小鸟飞,小猫叫,大象走,小熊睡觉等活动的气氛,把这三段不同性质的音乐,通过这些动物的形象一一匹配,进行着音乐欣赏活动,使活动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教师选择了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分别代表小鸟、小猫和大象三种动物的形象,为了方便小班幼儿的听辨和想象,教师在音乐中加入了一些动物模仿的一些声效,如说小鸟清脆的叫声,小猫的喵喵叫的声音,还有大象的沉重的脚步声,和大象发出的不同的声音,让小班幼儿可以通过这些声效来更加理解和感受这个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激发幼儿听辨和欣赏的兴趣。

 在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中,教师能注意幼儿表达表现的多元性。第一个欣赏小鸟的音乐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演小鸟的形象,引导幼儿让小鸟飞得高一点,脚尖可以踮起来,下巴可以抬高……重点突出用肢体表现动物形象。

 第二个欣赏小猫音乐后,教师引导着幼儿用演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小猫和大猫的叫声是怎么样的,怎么样发声,引导幼儿用美美的声音、轻轻的把小熊唤醒。通过情境,让幼儿愿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声音。第三个大象出现了,在这个环节当中,除了幼儿用肢体的感受,听辨音乐,跟着音乐来学大象的脚步声,教师注重让幼儿进行节奏练习,并用一只大鼓来帮助幼儿模仿大象的脚步,慢慢的往前走,这也是在帮助幼儿理解这段节奏慢、很沉重的音乐形象。

 最后,注重情景性、开放性的提问,给予幼儿思维、想象的空间。

 整个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幼儿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让幼儿倾听音乐后,不是急着马上揭晓答案,而是注意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可能是什么动物来了”,“你怎么感觉是这个动物,还有可能是谁?”,“这个为什么是大大的动物?”在教师开放性设问与追问下,给予幼儿更加开放的想象空间,幼儿思维活跃、积极想象,感受不同音乐与不同动物形象之间的联系,也积累着这方面的经验。这更加增大了音乐欣赏活动的价值,也使本次活动更具集体活动的价值。

 建议:

 活动最后部分“大象走”,这是一段慢节奏音乐,为了让幼儿掌握这个节奏,教师借助鼓敲出节奏,帮助幼儿去理解感受。但是我们发现,幼儿并没有掌握这个二分节奏。这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小班幼儿更容易掌握的节奏是跑步、走步等四分、八分的节奏,而大象的走路是二分节奏,它需要幼儿去控制时值,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除了有声音的帮助,教师更需要有动作时值控制的方法,比如说自身动作的演示,或者引导幼儿借着鼻子甩一甩,走一步甩一下走一步再甩一下,也可以走一步吸一口水,再走一步,再吸一口水等方法,以帮助幼儿控制好时值,走稳、走准两分节奏。

推荐访问:小熊 自评 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