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美术欣赏课前实践活动策略研究


   摘 要:在现行的美术教材中欣赏教学占据较多份量。欣赏教学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关切着学生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长期对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观测,发现小学中段学生在课堂欣赏学习中表现出了对欣赏内容理解较浅,学习角度与方法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内化课中知识及学习目标。很多美术老师在此领域的教学也深感困惑,导致教学无法有新的突破和提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将课前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途径、工具、指导、现状等系列相关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对2000余名小学生进行调研,发现美术欣赏课前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学生课堂中对于欣赏知识内化的效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依据《美术新课标》,旨在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利用多种课前实践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欣赏学习途径、工具、场所、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独立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们养成美术欣赏课前自主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丰富学科特色的美术教学形式,并形成学而有益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前实践活动;策略
  一、研究背景
  《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審美品味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强化美育教育的职能和作用,国办发的〔2015〕71号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要求“探索构建美术协同育人机制”,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等都体现出了美术对现代公民素养的提升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对于欣赏评述的学习,更是发挥着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的奠基性重要作用。
  当今经济发展带动文化的不断发展,在美、英、德、意、日等多个发达国家中,学校开发、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的审美教育功能提升学生对艺术鉴赏能力的做法已相当普遍,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机制和模式(美术协同育人机制),包括社会公共资源审美教育功能的活动策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极大丰富了学生课前审美体验。俄亥俄州教育委员会的艺术督学、美术教学大纲的制定者杰瑞·托里福森先生有一个很独特的看法,即强调学生对艺术品的反应。他认为艺术灵感就是对外界反应的产物。他主张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对文化遗产、生活中的艺术反应要给予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通过艺术活动了解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发现会使艺术品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他把这一思想编写到大纲之中。
  在我国,随着教改的深入,美术校内课程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长足发展。小学生对美术课中大多数学习领域都是喜欢和主动接受的。作为提升公民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的主要培养途径,欣赏领域学习在现行课程设置上占很大比重,几乎每节课都存在对相关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这就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其中包括“相关知识储备、丰富的审美体验、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意冲动等”,才能充分达成《美术新课标》中“欣赏·评述”基本学习目标。
  二、研究问题
  学生对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可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但是笔者长期在一线美术教学工作中发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往往因为学生在课前学习方式上、课前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上、课前相关知识的储备及审美体验上,没有得到系统的学习方法指导,从而出现了学生在课中审美体验上层次较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相对简单。欣赏学习方法单一,“听”的多,回应不多;课堂学习延展性不足,“看”的多,质疑不多;个性化鉴赏不足,“观察”的多,评述不多;深层面的思考较少,“独享”的多,探讨不多;对审美知识的掌握较慢,基于美术学科特征的表达能力欠缺(口语表示和实践表现),评述不理想,甚至部分实践作业出现偏差等问题。课后出现迅速遗忘知识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内化欣赏体验以及在生活中灵活应用。这一现象在小学中段学生中尤为突出,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必将影响学生为对“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兴趣,审美能力的提升也会比较缓慢,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构成阻碍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很多美术老师在此领域的教学中也深感困惑,教学无法有新的突破和提高,无法更好地发挥美术学科作为学校美育重要作用。而在《美术新课标》中关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中指出:“该领域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教材中也有许多内容明确要求学生做课前学习活动的准备,这也正是本课题所寻求的研究成效。
  三、研究的对象与团队
  (一)研究对象
  对小学4000余名师生进行实地调研并开展研究工作。
  (二)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结构:研修团队包括“两级四类”教师团队建设形式。两级团队分别是:一是聘请美术学科教学指导专家工作团队;二是建成工作站研修团队。四类研修团队即“教研员、学科专家引领团队,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教研核心团队,省教学能手教学互助团队,青年教师骨干团队”。
  四、调查分析
  就学生对全科课前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方式、现状、工具和场所以及教师在学生课前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对参研学校三、四年级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呈现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中段学生有课前实践的意识与行动,以语、数两科较多,美术居中。
  第二,大多数的同学还未养成进行课前实践活动的学习习惯。
  第三,“美术欣赏课前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所需。
  第四,数据还显示现有的课前实践活动缺乏老师充分的参与和指导。

推荐访问:实践活动 课前 美术 策略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