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先导,信息融合


  教科书中有些内容离学生生活很远,但其中的知识又必须要学生掌握,对于这样的课,我们需要密切与社会现实相联系,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利于学生接受的图片和视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组织各种活动以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例如我在教授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活动板块的《远离毒品》一课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明确目标,贴近生活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策略和媒体使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是贯穿整堂课的主线,也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的“标杆尺”。所以在教学前,要制定好本课的教学目标。
  《远离毒品》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吸毒对个人身体健康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并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应远离毒品,了解我国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和国际社会采取的一些禁毒措施,并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能采取各种形式宣传毒品的危害。
  要想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有效渗透德育于无形中,老师的教学设计就要与社会现实相联系,贴近学生生活,比如采用明星吸毒的时事新闻引入课题,组织“小队争优”“微课检验”“讲故事比赛”“情景剧表演”“开火车抢答”“签名宣传”等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毒品的危害就在我们身边,要时刻保持警惕并提高禁毒宣传的意识。
  二、多种形式,激发兴趣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本课,我在课前先提供5-8分钟的微视频和自主学习单,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究及对学生的微课检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上分成三个活动部分,分组检验微课。活动一:由当前明星吸毒的新闻引入课题,由情入境,激发学生探究有关毒品内容的兴趣,初步了解毒品的危害。活动二:学生自主分小队进行微课检验,进一步了解毒品的种类、危害、禁毒措施及行动。先锋队是对于毒品的种类、历史演变的学习;精英队通过图片展示、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贴近学生生活,从身边的事例谈到发现与毒品有关的可疑人员应如何做的方法,其中学生的情境小品表演使课堂达到高潮,通过学生放学后有可能遇到的坏人兜售像糖豆一样的摇头丸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提高警惕,这也是发生在广州的真实案例;神龙队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来抢答有关禁毒的法律、标志、戒毒所等知识性的内容;突击队通过介绍“中国禁毒志愿者汽车万里行”活动,了解志愿者对于禁毒所做的贡献,从而使学生从小有禁毒宣传的意识。活动三:通过各界志愿者的禁毒宣传行动,讨论我们应如何为宣传禁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在横幅上签字宣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信息技术,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课前,我运用超级录屏软件,录制微视频,供学生学习,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课件中的学生学习任务单采用录音的形式,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课堂形式还更多样化;运用动画工具,制作滚动的信封,学生分组的兴趣更高涨;在检验学生微课学习中,学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连线和写数字;检验学生罂粟花传入中国的朝代及功能变化的环节,学生边介绍边点击屏幕出示朝代及功能的图片;在“禁毒万里行”地图环节,用自定义动画的形式呈现禁毒小国旗和箭头,一目了然;将图片连成电影放映的效果,对于感情的升华起到了助推的作用;音乐配图的效果也渲染了课堂氛围;运用超链接,随时应对课堂上学生回答顺序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方式,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发挥了最佳的教学效用。
  以活动先导,信息融合的方式,更能高效地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模式,对于可怕的毒品这样的课堂内容,学生也能从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如何远离它和如何宣传禁毒,生活态度更积极、乐观、向上,这也正是品德与社会课老师德育渗透于无形的巧妙之法宝。

推荐访问:先导 融合 活动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