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作业设计,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增添活力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外作业设计能够对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转变学习方式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呈现调查问卷、分层式作业和时政讲坛三种类型的作业,分析这三种类型作业的设计过程及意义,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外作业有效设计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词】课外作业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课
  课外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自然延伸,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巩固学生课堂知识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否优化课外作业,让学生快乐而高效地完成作业,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外作业设计的意义,研究者基本已达成共识:好的作业能激发学生“我想做”、“我能做”的期待,从而为学生带來学习的乐趣,体验生活的真谛,进一步理解思想品德学科的价值。
  对中小学生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独特的作业设计和课外作业类型,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培养和强化,让他们知道现在所学习的,就是将来社会上所需要的,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在“知、情、信、意、行”诸方面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为此,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结合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课外作业,并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
  一、调查问卷式课外作业:关注家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学科应始终关注学生灵魂的塑造、心灵的成长和精神的充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成长环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设计课外作业显得尤为重要。以六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第二框《建立真挚的同学友谊》为例,教师的课外作业主要通过设计名为“珍爱友谊——寻找我身边的友谊”的调查问卷,开展家庭成员之间关于友谊的大调查,以此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
  作业名称:珍爱友谊——寻找我身边的友谊
  年级:六年级
  目标:通过问卷访谈,了解真挚的同学友谊的珍贵,感悟同学友谊的珍贵,在实际生活中珍惜真挚的同学友谊,进一步建立同学之间的友谊。
  具体要求:
  1.采访自己的家人,记录采访内容;
  2.拍摄采访视频或照片;
  3.教师选取部分案例,课堂上开展讨论。
  (一)贴近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外作业布置的宗旨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在于量多,而是要保证质高;不在于比较分数等第,而是要鼓励人人参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能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但在一些非物质的交往中,往往以“我”为中心,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长处。当与同学之间、家人之间出现矛盾时,往往把错误归结于对方。通过此次课外调查作业,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友谊故事,对照自己的交友情况,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友谊。就学生发言而言,帮助他们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成为主动学习者,并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师面临更多的教学挑战,我们“以学生为本”,要及时洞察学生思想动态和兴趣点,能与学生感同身受,引导他们更多的体验,进一步去感悟人生,使情感在感悟中得到升华,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目的。
  在“珍爱友谊——寻找我身边的友谊”的作业最后一栏“学生感悟”里,有学生这样写道:“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发现每个人的交际圈十分广阔,并且拥有不少知心朋友。我也知道了父母、长辈们的友谊故事,让我进一步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这份作业不仅给予我锻炼交际能力的机会,而且也让我发现了友谊的珍贵,我很喜欢这样的课外作业。”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课外作业设计的意义,就教师而言,准确确认课外作业的立足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有效诊断学生认知问题,调整和完善课外作业的内容与方式,更好地实现以学定教,学主教从。
  二、分层式课外作业:关注学校生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上海市“二期课改”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将理论观点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在关注学生学校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同样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所谓分层作业,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有针对性的作业结构。笔者通过实践发现,通过分层式课外作业,能够使学生在体验学校生活的同时,获得思辨能力的不断提升。
  【案例】
  作业名称:制作普法小册子
  作业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查找资料等制作以“学校生活法律保护”为主题的普法小册子,了解学校生活受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了解公民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明确国家教育方针、明晰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和其他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思辨能力。
  作业内容:每个小组完成一本普法小册子的设计、编辑并打印成册。
  作业具体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4—6人组成一个小组,确定组长和组员分工;
  2.普法小册子不少于10页。其中封面1页,封底1页,法律知识普及至少7页,各组特色1页。法律知识普及可采用法律试题竞赛、案例分析、法律条文、漫画等形式,各组特色可采用公益广告、宣传语录、漫画、任务采访等多种形式,每页大小不能超过二分之一的A4纸;
  3.普法小册子主要普及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必须符合时代特征,版面美观,封底应标明组员具体分工;
  4.请于规定时间内将初稿发送至指定邮箱,教师将进一步修改并评价。
  (一)着眼分层,基于学生的学习差异的设计
  分层作业源于差异。学生的差异客观存在,学习目标过高,后进生望尘莫及;学习目标过低,优秀生又觉得没挑战性。因此,在此次课外作业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铺设一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阶梯。这份“普法小册子”正是基于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陌生和兴趣点低的特点而设计的,学校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相对比较枯燥。因此,本课作业设计着眼于一课进行单元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分别呈现出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电脑编辑、美术制作等多种任务的作业分工,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不对学生显性分层,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作业。

推荐访问:作业 课外 增添 思想品德 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