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制”的设计教育探索


  摘要:“工作室制”是我国设计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能较好地切合设计专业学科特点,将课堂教学、实践内容、项目设计有机融为一体;通过“以项目为驱动”的全新教学模式,营造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工作环境;它更注重提升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达到“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标准。
  关键词:工作室制 设计教育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2-0084-02
  引言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欧洲,1919年魏玛包豪斯采用的“工作坊”是最早的工作室雏形,我国早期采用的師徒授艺也是工作室的另一种起源,西方艺术教育传入我国后,率先在美术院校兴起了画室制教学模式,1945年的国立艺专林风眠、吴大羽、关良等教授就开设了以教授负责、学生自选画室的教学模式。随着上世纪90年代我国设计教育的兴起,“工作室制”开始在设计各专业中崭露头角,成为各大院校推行教学改革的试验田。目前国内各大设计院校及专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努力探索设计教育的规律,从本质上解决设计教育的困境。本文就设计教育中“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改革推行,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作室制”完全区别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将教室转变为集教学、设计、工作为一体的工作室环境,以专业教学团队为主导,以项目为驱动,就业为导向,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训为手段,以专业知识及技术综合应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借鉴企业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及岗位素质要求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设计、项目评价,不断整合优化课程及项目,从职业领域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工作室以开放的教学空间为主,工作室负责人负责综合建设、课程组织、项目引入及管理、教学成效管理等工作,教学团队负责课程实施、项目开展等工作。以工作室为组织形态,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及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专业实践能力,通过这种多元开放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从教学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多方面对过去教学中固化落后的状况进行改革探索,从而建立起适合当下发展需要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实现对专业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实践教育与就业的自然衔接,达到实现专业整体优化的目的。
  二、“工作室制”的前期建设任务
  工作室的建设及启动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到教学平台架构,再到教学团组组建,教学组织开展,教学管理及制度保障等,均需做较周密的考量及规划。
  (一)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具体文本即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室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首先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着手,对其进行重新梳理、调整和改革。对方案中提出的培养目标定位要明确、清晰,培养任务及要求要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要有明确的年级培养目标(纵向)及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横向)。课程体系的建构要根据不断变化的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除了国家、学校所规定的公共教育课程体系外,对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群、专业选修课群、专业实践课群要有合理的划分,明确工作室所承担的实践课程任务及培养导向;工作室课程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如创意竞赛类、技能实训类、项目创新设计类等,同时要与其他课程体系合理融汇,要具有明确的课程任务和培养标准,学期学时布局合理,切实体现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效果。
  (二)教学平台建设
  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真正的“工、学一体化”,传统的实践实训主要依赖于设计类公司及企业,但设计类公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公司业务的专业化、针对性较强,无法承担项目全面的设计实践实训任务,同时人力成本、学生规模、距离、责任安全等诸多问题也影响了公司为学校提供实践实训的效果,这也是目前设计教育在实践实训课程上遇到的障碍。要切实实现工学结合的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必须从学校本身出发,搭建具有企业环境及相应条件的实践实训平台,引入实际项目案例进行针对性教学。平台的核心建设即将传统的教室升级为工作室,将教学内容、教学场地与项目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教室改造成适应各类研发、设计、制作、服务的实习工作场地,集教学、设计、展示陈列、商务交流于一体,营造出真实的企业氛围。进一步对原有实验室、训练中心等教学场地加以改造、升级,并针对各类设计项目配套相关设备及提供专人服务,为各类工作室提供实验、研发、基础加工等服务,提供实践教学保障。同时加强与各类企业、公司、工厂、车间、研发机构的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成品设计、加工、制作、输出等后期提供平台支持。
  (三)教学团队建设
  由多名教学人员组成课程教学团队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传统课堂是以课程为导向,一门课程由一名教师负责教学任务,教学完毕即课程也结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之间衔接时间较短,深度不够,形成以课程为中心的单一授课形式,同时受各种条件制约,教师较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项目设计能力,使设计教育与行业发展逐渐脱轨。工作室教学团队的建设能有效改善这一方式,工作室由有资深教学或行业工作经验的教师申报成立,成员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行业专家、设计师、行业人员组成较固定的团队,并根据不同的实践课程内容组建教学团队。工作室负责人全权负责各类建设、教学及管理工作。教学团队负责课程与项目的衔接、教学组织实施、项目设计、校企互动、教学成效及评价等具体工作。教师在这过程中除了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授课辅导外,还扮演着设计机构负责人和创意总监的角色,全程参与、介入设计项目的整个设计实施过程,使教师的责任感、业务能力、综合素质都将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项目需要,教师团队与企业、行业长期保持着密切联系,能对行业的发展变化和人才需求能及时掌握,在教学中对学生培养的侧重点能及时调整,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推荐访问:探索 工作室 设计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