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着”的修行


  在绝大多数成功者的成功秘籍里,“心无旁骛”都是核心关键词。但是,我的成长之路却是迂回曲折的,颇有些“歪打正着”的意味。
   一、“歪歪扭扭”的专业发展之路
   从进师范学校读书开始,我的专业发展之路似乎就走“歪”了。很有幸,我当时的语文老师是鼎鼎大名的文学评论家汪政先生,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先生常常呼吁大家营造一个安静的教室,教导我们潜下心来阅读,为人生奠基。可我那时刚从初三一年的题海中穿越出来,正是“乐不思蜀”的年纪,哪里在意老师这些情真意切的教导?参加合唱队、器乐团、舞蹈队,痴迷练书法、画速写,还报名参加了某高校的国画函授班,样样都想学,样样有兴趣,最终落了个“杂而不精”的下场。那时家里不宽裕,有限的生活费十之八九用到了这些地方。汪老师每每走进教室,看着满屋子的二胡、琵琶,听着到处回荡的南腔北调的“乐”声,便会眉头紧皱,甚而“拂袖而去”,我们却一脸茫然,甚是费解。毕业以后,渐渐知道老师当时那些“要多读些书”的话的分量,但是,时光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毕业后去家乡的小学报到,刚跟校长说上两句话,门外有人大喊,家住学校里面的音乐教师临产了,正疼得满头大汗。校长拉住我一起飞奔,我们用临时自制的担架抬着那位音乐教师送到医院。拖着疲惫的身体重新回到学校,校长盯着我看了良久,憋出一句:“这学期就由你来教音乐吧!”于是,我干了一年专职音乐教师,接着教了两年数学,继续兼教音乐,还负责训练学校的民乐队。
   毕业3年后,我调到海安县实验小学,适逢当时学校唯一的自然课教师停薪留职在外创业。报到之日,校长找我谈话,主旨是学校希望我能担任专职的自然教师,并且帮我畫了一个天大的饼,希望我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自然学科的特级教师。那时“特级教师”还是个极稀罕的头衔儿,我听得脑袋一阵轰鸣,一脸懵懂。当然,若干年后,等我真的成了特级教师的时候,我把这称之为发生在我身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我的自然教师身份并没有一成不变,第二年就变成了数学教师,然后是数学教师兼自然教师,后来又兼教过体育、思品、劳技等等。直到差不多10年前,我才自己痛下决心,放弃了我的数学教师身份,真正成了一个纯粹的科学教师。
   从2007年开始,我担任学校的教科室主任,在其位,得谋其政,我不得不花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学校的“共生教育”课题研究,阅读重心都放在教育生态学、“共生教育”等方面的教育理论书籍上,写作的重心也都在“共生教育”研究方面,很少有时间顾及我自己的专业:科学课堂教学研究。这一度让我非常沮丧,觉得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极为不顺畅,总是充满曲折与艰难。我特别羡慕那些可以不管不顾、心无旁骛地走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的人,尤其是海安实小在我之前走出过10位特级教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并且围绕这样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华应龙的“化错”教育、许卫兵的简约数学、仲广群的“助学”课堂、贲友林的“学为中心”、徐金贵的“共生语文”、储冬生的“问题驱动”,都是我内心深处想要效仿和学习的成功之路。可是,我却总是一路朝三暮四,难以专心沉潜。
   从2012年往后,我的发展道路好像一下子顺了。2012年我被评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2016年又被评为据说是当时南通市的小学里最年轻的正高级教师。这些称号当然不代表专业水平本身,但是两年一个台阶的跨越在圈内也算难得。如今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来的路,依然觉得都是“歪门邪道”,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存在的总是合理的,凭我一个资质一般的人,历经磕磕碰碰,居然也能登堂入室,这种“歪打正着”的背后也会有些深层的原因。
   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惊喜
   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究“舍得”,有“舍”方有“得”。我既不聪明,亦算不上勤奋,老天能够如此眷顾于我,我究竟“舍”了什么,又“得”了什么呢?回首思量,无非几点:
   其一,失了深度钻研却多了广度涉猎。
   虽然最终走上了科学教学研究的道路,但我却是野路子出身,没有经过正规的科学类学历教育。中师时读的是普师专业,大专、本科都靠自考,专业分别是小学教育和教育管理,读在职教育硕士时的专业方向仍然是“万金油”式的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是以课堂观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见学历教育与科学以及科学教学都没有太大的关系。细细回忆,即使专门从事科学教学之后,也没有接受过多少科学类的专业培训。在很多人眼里,科学教师应该是个“博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问到哪里懂到哪里。我也觉得是这样,可我自己却做不到,常常汗颜。
   但是,从中师开始,我一直兴趣广泛,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历史、书法、播音,我样样都有涉猎,也样样都还玩得不赖。参加工作之后,无论多忙,我总还抽出时间关注我的这些兴趣爱好,甚至门类更多,见识也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广。说句玩笑话,在教师圈子当中,我是懂点音乐的人当中文学水平比较高的,懂点历史的人当中书法水平比较高的;与厉害的科学教师比,我对科学知识体系的把握可能不如他们,但是我在科学以外很多方面的造诣却超过了他们。
   这种状况为我当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首先,我对一切都好奇,对一切都感兴趣,这种对于未知的向往深深感染了学生,他们都喜欢跟我在一起,因为跟我在一起非常好玩,人人都成了“好奇宝宝”。其次,小学科学强调不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理念正适合我扬长避短,我了解很多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轻易可以找到帮助学生化解难题、思维发展的方向。第三,广泛的兴趣和知识面让我具备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清晰而幽默的表达、好听的嗓音、漂亮的粉笔字、随手画就的简笔画、跳脱的思维……这一切,让我的课轻松超越了很多同行。
   2000年,我参加江苏省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独立备课、上课比赛,抽到的课题是《月球探秘》,在全封闭的备课环境下,大家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限的教学资源上不出生动的课堂,我却靠着良好的师生互动引发了学生对月球这一“暗箱”无穷的科学猜想,大家忘情地争论,最终靠思辨与推理概括出月球的基本情况,我的课毫无争议地获得一等奖。2006年,我参加江苏省的教学基本功大赛,实验操作、演讲、粉笔字、课件制作、理论笔试、说课六大环节,虽然我的实验操作水平在所有选手中较为一般,但是我却没有其他明显弱项,并靠着演讲、写字和说课的强项一举制胜。

推荐访问:歪打正着 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