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评价,激发参与热情


   【摘要】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本文通过实例探讨,对初三思想品德课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学习自觉性差异十分明显作理性思考,从“态度、目标、层次”等方面对学困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在教学中寓理于情,以情激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感动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益,探索初三思想品德学科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学习 多元评价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編号】  1992-7711(2018)12-198-03
  0
  一、思想品德课学习困难的成因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业分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经历初一、初二持续的分化,到了初三已形成相当庞大的思想品德课学困生群体。当中有很多客观现实原因,如学科课时紧、知识变化的梯度较大等。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单一的学习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模式导致了教师片面追求中考的成绩,忽略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这与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相违背,不利于学校、学科的和谐发展。如何高效转化学困生,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所面临的一个课题。
  二、思想品德课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
  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一是为了教学而进行的评价,它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是要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意义和有效的信息反馈,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功能;三是强调关注课堂活动中师生的共同行为,把过程和结果有机的结合起来。四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是综合的循环的动态过程。
  但现行的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单一”上。
  1.评价内容单一
  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考核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过多侧重于学生对概念和术语的掌握、过多地倚重课本上的知识,往往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学习情绪的培养。
  2.评价形式单一
  思想品德课的考核方式单一,多以笔试形式考评学生对“知”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取决书面考试,忽视对学生“行”的能力考核。由于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脱离,因而测量的结果是学生“知晓”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做”什么,所测量的许多内容是被肢解的知识片断,难以评价学生创造力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由于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功能,单一的纸笔测验已经对思想品德教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评价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作为教学的另一主体——学生,扮演着被评价者的角色,处于次要或者隐性的位置,被动地接受着教师的评价。诚然,教师的评价很重要,也应该是课堂评价的主角,但如果每节课都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则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显然这与学生也是教学中的重要主体这一地位极不相称。由于评价主体单一,从而使教育评价活动始终处于消极状态,一方面造成了评价结果不科学、不准确,另一方面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的有效发挥
  三、思品课学习多元评价方法的探讨
  多元评价研究始于1999年,以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素质的养成为核心目标,至今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以多元评价理论为基础的多元评价模式能较好的激发学困生,使学困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教育的对自身的促进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多元评价法是高效的转化学困生的教学教育方法之一。多元评价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最终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高效的学习中去。
  这种多元评价模式如下:
  1.学习态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思想品德学科在中考采用“半闭卷、半开卷”的考核模式,许多学生觉得:不用复习,会抄书就能应对中考。致使思想品德学科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学生爱理不理。,甚至部分学生已经对中考不抱希望,对思想品德课就更不重视。
  为了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思想品德课采取对学生日常学习态度的评价。
  首先,唤醒主动参与意识。通过私下谈心、课堂上的授课细节,与学生一起分析他们身边的案例,谈谈他们的现状与理想,自觉参与学习,对参与有兴趣和动力,并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而是自身内在的一种需要。在此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个理念: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中考,学习知识是为自己今后走向社会而服务,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法律、道德等知识时,教师不断帮助学生确立一个理念:在当今的法制社会中,知识越丰富越能适应社会发展。
  其次,唤醒全程参与意识。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在强调思想品德知识重要性的同时,更要随时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做好,关注学生的学习精神面貌是否充足,是否有打瞌睡或睡觉现象,听课是否认真并按要求做好笔记,等等,并随时提醒他们,做好各项简要记录。在此过程中,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用赞赏的语言进行表扬,以促使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期末,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各项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汇总计算出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这样既解决了一些学生期末素质报告单上成绩较低的现象,还做到了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的双向联动反馈,起到约束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实施此项评价后,学生大部分都能关注自己在堂上和课后的表现,争取机会积极地表现自己,激发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兴趣与热情。

推荐访问:激发 构建 热情 参与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