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摘要]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上虽然存在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本质的一致性。但这种继承性不是自然而然的延续,而是伟大的飞跃,这种飞跃既有否定、正本清源,也有创新,创新是最重要的,是飞跃的核心;尊重历史,更应珍视现在,面向未来,要正确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的成就与贡献、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的历史地位与贡献、改革开放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关键词]两个历史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13)04-0005-08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既是重要的理论和历史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和现实问题。对此是否有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直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两个历史时期内在的继承性和本质的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这种探索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上虽然存在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本质的一致性。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许多正确主张。当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正确的主张有些未能实现,改革开放后却得到了贯彻落实。这些正确的主张我们将来也要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改革开放前,以1957年为界,实际上分为两个差别很大的阶段。1957年以前的探索基本上是正确和成功的,而1957年之后直至“文化大革命”,党在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上都犯了“左”的错误。改革开放后的探索对改革开放前的继承和发展着重在1957年之前,而对于1957年之后这一历史阶段主要是从反面吸取教训。但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党的宝贵财富。这一历史时期的探索和实践,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以后的探索是对上述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束缚,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文化大革命”和我们党所犯的“左”的错误进行深刻反思和大胆拨乱反正,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这是改革开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可靠保障。没有这一思想指南,就不会有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毛泽东思想在思想路线上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发表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强调实践的第一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国以后,毛泽东也是坚持这一思想路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此而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思想路线,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确立,并不是创新,而是正本清源,使党重新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想路线上来。在改革的进程中,邓小平所讲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以及“摸着石头过河”等生动的科学论断,显然也是毛泽东《实践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针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引以为戒,并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要防止领导机关的官僚化和特殊化。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加速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在上述方针的指导下,党内外都出现了“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而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认识,都是对上述思想认识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这一时期方针政策、实际工作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党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邓小平说,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但其中最重要一条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过探索与实践,邓小平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和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新移民和社会新阶层迅速增加,致使城乡差距、分配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和冲突激化。针对这些问题,党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
  第三,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经济发展战略。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对此进行了科学论证和全面阐释。他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注意发展轻工业和手工业,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发展;逐步缩小“剪刀差”,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多种经营;试行生产责任制,反对平均主义;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极改善民生;促进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要坚持计划经济体制,也要承认和遵守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在上述思想及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践证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所探索并开始实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成功之路。

推荐访问:正确认识 历史时期 中国改革开放 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