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杜迪的圣战观念和伊斯兰革命理论


  【内容提要】毛杜迪是20世纪重要的现代伊斯兰主义思想家。1927年,他在《伊斯兰圣战》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伊斯兰圣战的含义、目标、性质和形式。他的圣战观念对整个穆斯林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毛杜迪在阐述伊斯兰国家理论时,并没有使用圣战观念。他主张采取和平的革命方式。通过宣传伊斯兰教信仰,实现穆斯林社会的思想变革,从而取得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因此,只有对毛杜迪的圣战观念和伊斯兰革命理论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毛杜迪的现代伊斯兰主义思想。
  【关键词】毛杜迪 圣战观念 伊斯兰革命理论 现代伊斯兰主义
  艾布·艾阿拉·毛杜迪(Abul A‘la Maududi,1903~1979)是20世纪重要的现代伊斯兰主义思想家。在他的现代伊斯兰主义思想中,对穆斯林社会影响最大的是伊斯兰国家理论和伊斯兰圣战观念等。1927年,毛杜迪发表了著作《伊斯兰圣战》(al-Jihad fi al-Islam),全面阐述了伊斯兰圣战观念。毛杜迪的圣战观念同时具有自卫性和进攻性的两重性特点。他强调圣战是穆斯林为了捍卫伊斯兰教信仰而进行的自卫斗争。但同时,他又强调圣战的目标是推翻非伊斯兰教制度的统治并且建立伊斯兰教制度的统治。他的圣战观念对整个伊斯兰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然而,毛杜迪在此后阐述通过伊斯兰革命建立伊斯兰教国家的理论时,并没有使用圣战观念。他主张采取和平的伊斯兰革命方式,通过宣传伊斯兰教信仰,实现穆斯林社会的思想变革,从而取得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因此,综合研究与分析毛杜迪的圣战观念和伊斯兰革命理论,对于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毛杜迪的现代伊斯兰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伊斯兰圣战观念溯源
  伊斯兰教的“圣战”一词是阿拉伯语“吉哈德”(Jihad)一词的汉语意译。“圣战”最初是指“穆罕默德与麦加多神教徒进行的战争,后指在伊斯兰旗帜下为宗教而进行的战争”。但是“圣战”并不能完整地表达出“吉哈德”一词的准确含义。“吉哈德”一词本身通常和神圣的战争甚至战争没有任何关系。在阿拉伯语中,它的解释是“尽(一个人)最大的力量、努力或能力与反对的目标作斗争”。
  “吉哈德”表达的不仅仅是穆斯林为了伊斯兰教而战的含义。通常伊斯兰教法学家把“吉哈德”划分为四类。“第一类‘吉哈德’指的是与撒旦或邪恶的力量所进行的斗争,它是摆脱邪恶的诱惑的一种努力;第二类是指支持正义的努力,第三类是纠正错误的努力,第四类是为了真主的‘吉哈德’,即为了保卫和传播伊斯兰教而发动的战争。”在这四种“吉哈德”中,只有最后一类表达的才是现代社会所指的“圣战”概念。
  伊斯兰教法学家采用演变理论分析了圣战观念在《古兰经》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他们按照先知接受天启的时间顺序,把有关战争的经文分为四个阶段。然而,不同的教法学家对于《古兰经》中相关经文出现的原因、时间和目的存在争议,因此,他们对于演变过程无法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
  西方学者费尔斯通(Reuven Firestone)在总结传统的伊斯兰教演变理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圣战观念在《古兰经》中演变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非对抗,即主张以和平、忍让的态度对待异教徒;第二阶段是防御性作战,即只有在受到进攻的时候才能进行防御性作战;第三阶段允许主动发动进攻但必须遵守旧制;第四阶段则是允许不受限制地对异教徒进行主动进攻。
  伊斯兰教法学家阐述伊斯兰教圣战演变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从理论上证明,针对非穆斯林的战争其实是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从而为早期阿拉伯帝国发动对外扩张战争的政治目的服务。实际上,他们阐述的圣战观念已经不同于《古兰经》中所包含的圣战观念。尽管如此,根据演变理论所阐述的圣战观念在《古兰经》中的演变过程,是对早期穆斯林乌玛的政治状况的直接反映。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圣战观念在先知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内容,有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伊斯兰圣战观念的真正内涵。
  圣战观念在伊斯兰教历史中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到公元10世纪,随着伊斯兰教法体系的确立,圣战观念也基本定型。“圣战是早期穆斯林履行‘吉哈德’义务的主要形式。它在对外扩张和征服过程中起过重大的作用。理论上,发动圣战是哈里发的一项重要职责;事实上,早期穆斯林对外征服的高潮过去后,圣战在教法中的地位显著下降,始终未能成为伊斯兰教的一项宗教义务。”
  公元13世纪,随着蒙古军队的西征、十字军东征和阿巴斯帝国的灭亡,伊斯兰世界遭受沉重打击。为了抵御异教徒的侵略,圣战观念重新得到穆斯林社会的重视。在这一时期,著名的伊斯兰教法学家伊本·泰米叶(Ibn Taymiyah,1262~1328)唤醒了10世纪以来已经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的圣战观念。他重申了“宝剑的圣战”的义务。
  伊本·泰米叶把圣战分为两类,即主动的圣战和非主动的圣战。主动的圣战是指为了传播伊斯兰教而主动战斗,震慑敌人并获得胜利。但是伊本·泰米叶认为,当时伊斯兰教已经处于防御阶段,已经不再有发动主动圣战的机会,因此也就不存在主动圣战的问题。非主动的圣战是指,当“尚未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或“生活在无知中”的异教徒占领了“伊斯兰地区”时,穆斯林为了保护伊斯兰教、神圣的事物和生命而被迫进行的圣战。
  伊本·泰米叶主张,圣战的首要目标并不是针对“战争地区”(Dar al—Harb),而是针对“伊斯兰地区”(Dar al—Islam)内部,清除伊斯兰地区的异教徒。他重申圣战观念的目的,是为了要求所有健康的成年男性穆斯林都应该准备战斗,保卫伊斯兰的领土免受任何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军事威胁。
  伊本·泰米叶的圣战观念的核心,是强调当穆斯林的安全受到异教徒威胁的时候,穆斯林为了捍卫伊斯兰教而发动的正义的自卫战争。他反对使用杀戮手段强迫异教徒改宗的行为,认为这违背了《古兰经》的规定。伊本·泰米叶在中世纪复兴了圣战观念。他关于圣战观念的阐述成为近现代伊斯兰圣战观念的重要理论来源。
  18世纪,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锡克教徒和主要信仰印度教的马拉特人的独立势力在印度次大陆迅速崛起。他们夺取了莫卧儿帝国的大片土地,严重地威胁到穆斯林在印度的统治地位。拯救莫卧儿帝国的伊斯兰教统治成为当时印度穆斯林的主要斗争目标。

推荐访问:伊斯兰 圣战 观念 革命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