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特色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研究:从面临的挑战角度


  摘要: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及其过程所持有的政治态度、情感、价值等方面的综合意识取向。政治文化研究是当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文化研究虽然历史久远,但是政治文化概念的提出却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相应地,与经济、社会密切联系的政治文化也处在转型期。文章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以期对当代政治文化建设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此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型期:政治文化;挑战:研究
  中图分类号:D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3-0110-03
  政治文化研究是当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文化研究虽然历史久远,但是政治文化概念的提出却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政治文化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提出来的。1956年。阿尔蒙德在美国《政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比较政治体系”,首次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被政治学家广泛使用。阿尔蒙德后来在《比较政治学》一书中对政治文化概念作了经典的阐释:“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所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虽然政治学家对政治文化有不同的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及其过程所持有的政治态度、情感、价值等方面的综合意识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开始对政治文化理论进行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笔者所接触到的材料中,专门从转型期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论文并不多。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这个角度对中国政治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以期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给主导政治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政治文化本身是一个系统或体系。它内部包含着很多政治文化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必有一种政治文化居于主导地位,其它政治文化处于从属地位。处于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我们称其为主导政治文化,处于从属地位的政治文化我们则称其为政治亚文化。主导政治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于其在整个社会的文化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能够影响到整个政治文化体系的总体面貌。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它有效维护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使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有较高的政治认同感。在中国特色政治文化这个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他们在社会整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特别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些变化给主导政治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主导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在不少人中间存在的“信仰危机”、“特权和官本位思想”、“拜金主义”和“理想淡化”等就是其主要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主流政治文化的指导地位,并以其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同时,还必须与时俱进,致力于研究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概括新经验,不断充实完善我国的主流政治文化”。
  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化,一般是指经济全球化,其中当然也包括政治全球化和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受到了全球化的冲击。当今的全球化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但是中国必须要积极参与全球化。
  首先,在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之间交流密切,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古代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中当然包括优秀的政治文化,而建国以来我们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政治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我们必须以平等、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各种文化进行对话,尊重各国家和民族政治文化的不同。同时,我们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中,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不是无条件接受对方的文化尤其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借鉴和吸收人类其他政治文明成果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以此来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其次,全球化对政治文化建设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全球化对国家主权观念的消解、全球化对民族认同感的消解”。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文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甚至影响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全球化也使得某些政治价值普遍化,特别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西方国家有时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帜,粗暴的干涉别国的主权。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的跨国界活动、国际组织的跨国活动、国内问题国际化等,这些都对传统国家的职能和国家的权力带来了挑战。发达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还带有政治目的,比如“政治制度移植”。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要与搏击西方政治文化同步,尤其是反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控制。全球化过程中,与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和渗透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球化对传统主权国家观念的挑战,直接促进了西方新的国家观和国家主权观的产生,最具代表性的新国家主权观有“民族国家终结论、国家主权过时论、国家主权弱化论、国家主权多元论、国家主权强化论、世界政府论、新帝国主义论、新帝国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西方国家最新的主权国家理论,结合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具体实践,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主权国家理论。全球化虽然对中国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不要害怕全球化,更不可闭关锁国,努力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我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
  三、传统政治文化的惯性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是有很大弊端的,要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必须要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必须要继承和发扬。比如,儒家思想特别强调德治、礼治和民本的重要性;孔

推荐访问:转型期 文化建设 中国 角度 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