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合国力评估及世界排名:理论、现实及测评公式


  摘要:综合国力曾经是中国国家发展的一个综合的目标、系统路径和自我评估的方式。作为中国新时期一个重要的执政理念和国家发展目标,它曾经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到现在也没有过时。但是,何为综合国力,它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评估中国的综合国力,却又是充满争议和分歧的。综合国力研究相当混乱。本文在总结此前综合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综合国力理论和测评公式,并对中国的综合国力进行尝试性的评估或测评。本文主张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在于文化与教育。而中国综合国力的短板恰恰在此。这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中国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测评;综合国力排行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2)05-0001-16
  曾几何时,综合国力概念和理论非常流行,曾经是理论界和媒体的时髦话题。不少涉及好几个学科领域的学者热衷于用综合国力概念和理论探讨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崛起,也喜欢对中国的综合国力进行评估并进行国际比较。总之,综合国力一度是衡量中国国际地位、发展和发达程度的一个度量衡或标尺,也是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和执政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直至今日,尽管在理论界和媒体已有了更为热门的话题和较新的核心概念,但综合国力概念并没有过时,探讨综合国力问题仍具有现实意义,对中国综合国力的测评并探索其国际排名仍是一个让人乐此不疲的学术工作。本人曾经对综合国力问题和理论有过一定的研究,也主张用综合国力理论和评估框架对中国的发展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评估。就当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水平而言,做出比较有说服力的评估或测评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如何评估并给出排名却是非常困难或复杂的事情,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可信或可靠的方法或公式可以凭借。这是因为现有的评估的公式和分析方法都是富有争议的,或者说不太可靠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分析框架和测评公式。
  中国综合国力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黄硕风说过,“综合国力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1]前言然而,在中国,综合国力学是否已经真正形成还是个问题;即便勉强说得上真的形成了,其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是否成熟、稳定也是个问题。在综合国力研究领域,当务之急和重点不是对某种对象进行量化测评或考察,甚至不是进行应用性理论(包括分析框架、测评方法或测评公式)的建构及用它得出某种数据,而是建立一种新的较为合理的理论框架(theoreticalframework)或范式(paradigm)。也就是说,基础理论的研究仍是综合国力研究的首要任务,因为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理想。我们需要理顺国内学界关于综合国力的理论体系。因此,本文将量化考核中国和其他大国的综合国力为主要任务,但更将构建考察综合国力的新的理论框架为主要任务。当然,本文也涉及到应用性理论,甚至也建立了某种综合国力的量化、测评公式。本文首先对基础理论涉及的问题和前人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整合,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关于综合国力量化测评的分析框架与公式,进而对中国的综合国力进行自己的粗略评估。由于篇幅的限制,西方的国力理论及量化测评的体系这里就不再介绍,以后另有专文论述。
  一、综合国力理论的发展及相关的测评公式
  综合国力概念和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外的学术贡献有关,可以认为其理论源头在国际学术界。然而,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综合国力理论,与西方的国力理论体系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基本成了两个不同的话语体系。现在国外学术在中国综合国力研究领域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可有可无。事实上,自邓小平同志大力提倡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注重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发展以来,综合国力已经成了我国意识形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和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的理论核心之一,发展综合国力或提升综合国力已经成了中国发展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或基本目标。可以说,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角度来说,从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到胡锦涛同志,对综合国力的重视和提倡是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而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如今,这一理论体系已经成了党和政府执政方针和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它一方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学者的学术贡献,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独特的聪明智慧和卓越的理论贡献。目前,这一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联系是全方位的,而介入这一学术领域的学科和研究人员也越来越多。这方面,西方学者或国际学者是无法与中国学术界相比的。而中国的综合国力理论也与国外的国力测评理论渐行渐远乃至分道扬镳,成了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不容否定的是,中国学界的综合国力概念和理论是现当代西方权力(power)概念(主要是国际关系学的权力概念)与理论嫁接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尤其是生产力理论)基础之上的产物。这种嫁接和改造不管是主动的,还是下意识的或无意识的,目前已经产生了这样一个现实或事实。中国的综合国力概念表达的基本上是一种实力,所谓实存的力量。它被认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也就是说是一种物质力量或物质力量的表现。所以,中国学者从受西方权力概念的影响到最终与这一概念和理论体系越来越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西方的权力概念及理论体系毕竟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着根本的对立,可谓圆凿方枘,难以契合。西方权力理论不是实力理论,而是权力理论。限于篇幅,中西综合国力或国力理论的关系和差异这里就不再涉及了,以后会有专论探讨。
  不过,目前国内关于综合国力理论的研究还谈不上发达、完善。目前,对于综合国力的研究似乎已经不算非常热门,原来一窝蜂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但这也算不上坏事。人多并不一定意味着研究水平的提高。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基本概念缺乏较为严格的界定,对国外相应学术概念的译介既不统一,也不太规范。更严重的是,综合国力没有被当作系统研究,研究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综合国力的源泉及文化在综合国力体系中的地位等重要问题无人问津。某种不规范、非专业或非学术的习惯严重影响了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互动,同时也阻碍了该领域中国学术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理论起源于西方的权力理论,然而,无论在中西国力理论之间,还是在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文化力理论之间,从基本概念到体系和方法,都存在极大的分歧和差异。这造成了我们综合国力与文化力理论体系的某种程度的混乱和研究方法的不一致。可以说,在综合国力研究的领域,从基本理论体系到研究方法都有一定的欠缺,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

推荐访问:综合国力 中国 测评 公式 世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