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后中国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探讨


  摘 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经济外交政策的和行为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拓展。加强和巩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战略之一。因此,东南亚作为中国的周边地区,在中国的经济外交战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东南亚;经济外交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1-0079-02
  1 中国对东南亚经济外交的整体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已由地域的全方位开放走向产业的全方位开放,中国的法律、法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是与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共同发展的。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不断得到纵向与横向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同东南亚的经济交往经历了从曲折、反复的非正常发展,到正常健康发展以致快速、全方位发展的过程。中国与东南亚间的经济外交也在经济区域化过程中不断得到深化。经济外交作为一种新型外交模式,其可以概括为:由主权国家或者国家间的经济组织或代表其政府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及专门的外交机构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为本国经济利益服务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或者一国政府或代表其政府的机构或官员以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或维护本国国家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围绕经济问题展开的访问、谈判、签订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双边和多边的活动。中国同东南亚的经济外交基本上也是围绕着国际经济合作外交、经济援助、能源外交、金融外交和经济制裁等方面展开。双方对经济外交的理解和运用的意识不断增强。
  2 中国对东南亚经济外交的现状
  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道路。1967年东盟成立时,受冷战影响,东盟各国纷纷视中国为共产主义威胁,而当时唯一与中国建交的印度尼西亚也在加入东盟后宣布与中国断交。东盟各国之后对中国纷纷实行贸易禁令。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以及冷战结束,中国与东盟国家逐渐得到改善,到1991年,东盟十国全部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96年,东盟将中国从“磋商伙伴”升级为“全面对话伙伴”;1997年,中国与东盟发表了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声明。此后,每年深秋,中国与东盟十国都有一次最高级别的对话会议,商讨经济、政治、安全合作事宜,开始了“10+1”对话模式。
  在世界经济区域化浪潮迅猛发展以及“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阻碍重重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着手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2001年在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峰会上,双方达成十年组建自贸区的共识。在相继签订《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及《服务与贸易》等一系列协定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终于在2010年正式启动。
  2.2 中国与东盟未来经贸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与东盟的在经贸领域已经收有成效,首先体现在双方贸易不断扩大和深化中。从双方的贸易额来看,1991年只有80亿美元左右,到了2007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却达到了2025亿美元,贸易额迅速增长,提前三年实现了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从贸易结构来看,1991年,双方的贸易产品以初级产品、轻纺产品为主,目前则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又以机电产品为主。第二,这种成效还体现在双向投资稳步增长,东盟对华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华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饭店酒店业和房地产业,以小项目为主,1993-1995年东盟对华投资达到高峰,虽然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后有所减少,但是之后又有了明显的回升,达到了39亿多美元。第三,中国在东盟国家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不断发展,截止2005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承包的劳务合同金额达350亿元。此外,中国与东盟在其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由早期的农业、水利等少数领域逐渐扩大到金融、旅游、交通、通信等许多方面。
  虽然前景可观,但是中国与东盟间的经贸合作任然要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在内部,双方的相互贸易和投资虽然有较快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东盟十国内部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等差异,而且东盟国家内部矛盾较多,政局稳定性不足;受“中国威胁论”以及领海争端等问题影响,东盟仍对我国心存戒心。在外部,世界经济增长存在的诸多不稳定因素导致这种合作未来的前景出现不确定性,例如金融危机、美元不断贬值等事件的影响;此外,日本和美国等发展国家的干预也是重大的问题,例如美国主导的TPP对亚洲的渗透。
  为深化中国与东盟间的合作,除了致力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外,也要拓展我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其他重点领域,加强双方在农业、能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双方在工业、承包工程等领域的合作,神话双方在物流、服务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合作。
  3 中国对东南亚经济外交的方式
  3.1 经济援助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出于经济发展动机、人道主义动机、贸易动机和政治动机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发展援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外交形式。中国的对外援助形式主要有赠款、无息贷款、低息贷款、免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向国际多边援助组织提供资金等形式,包括资金和实物援助。中国对东南亚的早期援助主要集中在半岛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美关系改善以及冷战结束后,发展援助才逐渐扩展到整个东南亚地区国家。
  中国对东南亚的经济援助主要包括人道援助,工程建设,科技、体育和教育支持,人才培训,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在人道主义援助中,中国积极对发生灾害的国家进行援助,例如,在2004年的印度尼西亚海啸中,中国向印尼捐助的物资现汇累积达到6.9亿美元;在2006年缅甸受到“榴莲”台风的肆虐后,中国立即向其捐赠了20万美元的救助款,而在其2008年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之后,中国又向缅甸捐赠了3000余万美元的物资。工程援助主要集中在道路修筑、能源修建以及民用设施建造中,中国向东南亚等国家进行了多次工程援助,例如援助缅甸修建吕松铁路和邦朗电站,又帮助老挝修建国家文化中心。在科技、体育和教育支持中,中国积极与东南亚国家展开科技、体育和教育方面的合作,例如在袁隆平培育出杂家水稻后,中国积极将该技术推广到东南亚国家,这也不失为东南亚国家的一场“绿色革命”。此外,作为体育大国,中国也积极地和东南亚国家展开体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多次接纳来自该地区的运动员前来我国进行体育训练和指导。在人才培训项目中,中国积极在国内开办各领域的培训研修班,接纳东南亚等地区的人员前来我国接受培训教育,而且中国还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高校开展教育合作项目,积极为该地区的人才培养做努力。在志愿者服务中,中国官方和民间也开展相应的活动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援助,服务领域涉及医疗、体育、计算机技术、以及英文教育等方面。

推荐访问:东南亚 中国 外交 探讨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