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遇冷?抓住东盟供需双增小趋势


  2018年以来,中国的车市有点冷。
  从2009年生产1379.1万辆、销售1364.5万辆开始,中国便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并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消费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约为2780万辆,与2017年度的2880万辆相比少了100万辆,呈现了3%的下滑幅度。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年度销量出现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对此,界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寒冬期,或将遭遇30年未见之大变局。
  与此同时,放眼全球来看,依然能找到欣欣向荣的汽车市场,比如中国的近邻——东盟。2018年,东盟市场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汽车销量大约翻番至470万辆。对此,专家分析称,被称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市场的东盟,或将是中国车企的机遇所在。
  “寒冬中精彩绽放”——从吉利看东盟
  当不少企业在2018年经历严峻的销售考验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吉利的表现却颇为亮眼。在2018年中国汽车品牌年度销量排榜中,吉利汽车以150万辆的全年销售数据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在2018中国—东盟(南宁)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吉利汽车狂揽550台订单,创下历届车展新高,实现人气与终端销量的双赢;2018年12月12日,吉利入股马来西亚汽车品牌宝腾汽车后推出的首款新车宝腾X70正式上市。新车主要面向的市场除了马来西亚之外,还将包括印尼、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开创了吉利汽车开拓东盟市场的新纪元。
  宝腾曾是马来西亚销量最高的品牌之一,但自20世纪末,随着日系车的进入和马来西亚第二大汽车品牌百鹿大的崛起,宝腾开始走下坡路,市场份额逐渐萎缩。2017年6月23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签署协议,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在这一收购中,吉利方面承诺将旗下博越车型和技术平台引入到马来西亚的宝腾工厂投产。这是中国国内自主车企中首家采用此模式出海的企业,同时也意味着,吉利的出海战略从单纯的产品输出步入技术输出时代。
  事实证明,通过收购东南亚当地汽车企业,实现产品与技术输出的“出海路”是可取的。宝腾X70未上市即热销,预售超万台。这是市场对中国车企以知识产权、管理运营经验等作为投资,并成功实施海外并购的肯定,同时也是中国车企转型升级,走向东盟市场的成功写照。
  近年来,其实不仅是吉利,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中国汽车品牌也在以全产业链的方式走向东盟。当中国国内车市增速有所放缓时,这些汽车出口到东盟市场的势头却一路高歌,彰显着这个拥有6亿多人口的市场很有“钱”景。
  东盟:中国车企的机遇所在
  近期,中国国际商会汽车品牌竞争力调研课题组发布了《“一带一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竞争力”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对东盟国家汽车出口量为11.88万辆,出口额达到25.23亿美元,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与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1.16%和17.95%,东盟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区域性汽车出口市场之一。同时相较2013年,中国对东盟国家汽车出口量与出口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3.74%和9.65%,东盟市场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
  “随着东盟国家人口与收入的不断增长,以及各国政治及经濟形势较为稳定所创造的良好外部环境,东盟汽车市场正在逐渐回暖,总体销量未来有望达到500万辆/年。再加上中国与东盟国家普遍保持较为密切的经贸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车企可以积极布局当地市场。”《蓝皮书》编委会副主编邱凯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车企到东盟开拓市场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不过,目前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汽车主要集中在越南、缅甸、菲律宾,但这3个国家的市场容量并不是特别大。而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基本上都是百万级的市场,但中国汽车在这几个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未来可以重点关注并布局这3个国家的市场,一方面可以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出口至东盟其他国家或域外国家,提高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而且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客车、货车的需求也会增加,这对中企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机遇。”邱凯说。
  另外,他还表示,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有着较好的激励政策,而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又具备领先发展的优势,且涉足动力电池等各个零配件领域,有利于加强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因此,中国新能源车企可以抱团出海,带动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供销商一起走向东盟市场。
  具体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泰国政府提出到2036年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达120万的目标,并已出台各种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外国投资及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中心。例如,在发展纯电动汽车项目方面,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将减免企业税时间长达5~8年,每增加1个重要配件的本地生产,将企业税免征再延长1年。另外,所有电动车和电动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均可获得其他奖励,例如机械进口关税豁免,出口导向生产的原材料进口关税免税和非税收优惠。
  除此之外,印尼政府在2019年1月14日宣布,希望到2025年,该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能达到20%,并将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降至零。而马来西亚则对新能源汽车实行5年免税计划,以吸引投资。
  什么才是打开东盟市场的正确方式?
  近年来,中国汽车不断转型升级,在东盟市场占据了不少份额,并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不过,前景是广阔的,但风险也时刻相伴。例如,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美双方已将绝大部分汽车产品列入双方加征关税清单,进而增加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另外,中国汽车企业在东盟市场还会面临来自日韩车企的竞争压力。
  “从国家分布上看,中国汽车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与日韩车企重合度较高,全球化发展的轨迹也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由于日韩车企全球化布局的起步远远早于中国汽车企业,全球化发展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且日韩车企近年来在部分区域代表性国家仍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主要出口市场预计仍将面临来自日韩车企的竞争压力。”邱凯说。
  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企业就开始布局东南亚市场,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80%,给当地消费者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以印尼为例,印尼市场超过90%的份额都是日系车,丰田、大发、本田都是当地市场的主流。
  那么,机遇和挑战并存之下,什么才是打开东盟市场的正确方式?
  “中国汽车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不过,企业应根据不同东盟国家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出口相应的汽车类型,以适应不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比如,柬埔寨、缅甸这些国家就比较需要大客车。但中国小型客车对东盟市场来说竞争压力会更大一些,因为在当地市场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因此,中国车企还可以借助澜湄合作、中新自贸协定等机制,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积极‘走出去’。”中国国际商会综合业务部部长范培康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另外,他还建议,为提升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竞争力,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中国汽车技术标准与世界接轨;有效盘活海外资源,构建海外业务生态圈;加快汽车全产业链“走出去”步伐等,真正实现“造船出海”。
  ·联系编辑:78724815@qq.com

推荐访问:东盟 供需 车市 抓住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