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政治思考及新时代启示


  摘要: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团结多数国家,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一思想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战略资源与战略空间,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影响深远。在世界迈向多极化格局的今天,国际局势更加瞬息万变、错综复杂,面对新情况,怎样妥善处理、实现合作共赢,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中蕴含的宝贵智慧,对中国在新时代开展外交实践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思考;启示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6-0063-06
  从1946年至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依据世界基本矛盾变化、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立足中国国情,进行了全局性战略谋划,先后形成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国际战略思想,包括:“中间地带”思想、“两个中间地带”思想以及“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这些思想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战略资源与战略空间,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影响深远,对中国在新时代开展外交实践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启示。
  一、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演变与实质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即“中间地带”思想—一“两个中间地带”思想——“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不同阶段的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对不同时期国际形势变化的积极反应。
  “中间地带”思想是1946年8月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提出的。这一思想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国内国际背景:二战结束后不久,毛泽东就已意识到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是其全球扩张的重要一步。美国欲称霸世界,渐渐与苏联走向对峙,并在全球掀起一股“反苏反共”浪潮。美国强大的实力使得“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势必爆发”的悲观论调开始流行。此时,中国共产党要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就必然要思考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主要矛盾,是否会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以及世界大战与革命的关系,核武器是否会被再次使用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毛泽东提出了“中间地带”思想。毛泽东认为:“美苏之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这里面隐含着四层意思:第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新的特征,即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成为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矛盾,这种主要矛盾的演变有可能通过剧烈的斗争形式来解决。第二,除美苏以外,国际上还存在着许多新型政治力量,即辽阔的“中间地带”。这些新型政治力量包括欧亚非的众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第三,美国与欧亚非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也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虽然不是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矛盾,但它同样也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影响。第四,美国想要操控和压迫处于“中间地带”的国家与人民,一定会遭致他们的反对。欧亚非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美国的斗争,很可能成为阻止美国发动对苏战争的关键力量。很显然,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发展,使毛泽东意识到,欧亚非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极有可能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力量;世界人民求和平求发展的愿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对美国渗透和控制的斗争,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殖反霸的民族解放斗争,使毛泽东坚信,受到美国侵略和压迫的所有国家和人民只要结成牢固的統一战线,就能阻止世界大战的爆发。毛泽东在“中间地带”思想中科学分析了战后国际形势的基本趋向,粉碎了美苏必战的论调,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信心。“中间地带”思想成为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洞察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制定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提供了基本理论内核。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美苏对抗逐渐演变成两大阵营的有组织对抗,冷战格局进一步发展。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壮大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使其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改变;1955年5月,苏联发起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以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样,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东西方形成了有组织的对抗局面,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以及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都说明了这一点。国际形势的变化,促使毛泽东重新阐发“中间地带”思想。1962年1月,毛泽东会见日本安井郁时强调,除了社会主义阵营和美国,其它都算“中间地带”。相较于1946年的“中间地带”思想,毛泽东把“社会主义阵营”而非苏联作为与美国相对立的“一极”,这是冷战发展和两个阵营对立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开始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并同美国展开激烈的核竞赛,整个世界笼罩着核战争的阴云。中国坚决抵制苏联的操纵与控制,两国关系恶化。同时,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中国的安全受到美国与苏联的双重威胁,在国际上处于孤立地位。对此,1963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把上述“中间地带”国家划分为“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算一个,欧洲算一个。1964年,他又强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是对“中间地带”思想的调整与发展:第一,斗争矛头既指美,又指苏,而原先是支持苏联,反对美国。第二,“两个中间地带”国家都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是中国团结和争取的对象。在阐发“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时,毛泽东依据各国在国际地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性,把美、苏划为“第一位”,欧、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划为“第二位”,弥补了之前“中间地带”思想对“中间地带”国家范围界定不清晰的缺陷,为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确立了努力方向。同时,“两个中间地带”思想将第一个“中间地带”划分出来,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推荐访问:及新 启示 思考 思想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