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油危机,新在何处?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icf/xicf201502/xicf20150214-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icf/xicf201502/xicf20150214-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icf/xicf201502/xicf20150214-3-l.jpg
  2015年1月初,原油价格数次跌破每桶50美元的大关,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引发道琼斯指数在1月5日当天暴跌331.34点。遥想1年之前,油价还在每桶90美元上下徘徊,并且此后持续上涨。当2014年6月油价涨到107美元/桶的高峰时,人们还纷纷预测油价会再创新高。哪知两个事件相继触发和加剧了油价的急转直下。首先是美国开始放宽原油出口禁令,虽然这次出口的数量不大,但其战略意义非同小可,标志着新技术和页岩油已经让美国政府对石油危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了重新的评估。其次,在美国放宽禁令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利比亚重启两条石油出口线。供应量增加了,油价开始回跌。
  2014年11月,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和俄罗斯三国就减产以稳定石油价格进行讨论,内外交困、急需外汇的俄罗斯不同意减产,会议不欢而散。11月27日,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牙还牙,决定保持石油日产量3000万桶以维护市场份额的消息传出,原油的收盘价暴跌至每桶72.84美元,跌幅达6.74%。自此以后,油价一路下滑,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石油危机”。从2014年6月的峰值起,油价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缩水50%,让世界政治领袖、企业家、投资家和分析师大跌眼镜。
  油价的急跌让市场措手不及,不少久经沙场的老将都在这次新危机中伤筋动骨。因次贷危机而收获巨大财富的对冲基金大佬保尔森(John Paulson)因为豪赌一批小型石油企业损失惨重。金融大鳄卡尔·伊坎(Carl Icahn)因押宝加拿大石油公司Talisman Energy,财富一度缩水高达5.4亿美元,最后因为该公司被并购,总算以2.9亿美元的亏损画上句号。
  “新石油危机”对世界政治和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消费者的影响虽然才刚刚开始,但是它的特点却如此鲜明地凸现出来,那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和“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对照。经历了全球化大潮洗礼和网络革命后的世界,并没有像许多学者所预言的那样变“平”了和“没有国界”了。恰恰相反,世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坎坷不平,国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
  国家面面观:几家欢喜几家愁
  俄罗斯毫无疑问是2014年“新石油危机”最大的输家。本来俄罗斯因为入侵乌克兰正受到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制裁,一向不服软的普京仗着手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恃无恐。乌克兰和欧洲都需要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普京不缺钱。因为强硬对抗西方,普京在俄罗斯国内的人气甚高。
  然而,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是一把双刃剑。就在普京最需要以石油和天然气换取美元时,石油价格骤跌,断了普京的财源。卢布在2014年12月15日大跌11%,尽管俄罗斯央行一周内两度大幅加息,利率从10.5%飙升至17%,却仍难阻止其下跌势头。消费者抢购和抢兑的浪潮,孕育着一场危机。油价的暴跌实质上帮助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起到了雪上加霜、落井下石的作用。
  美国则是“新石油危机”的大赢家。与前三次危机时美国经济都由于油价暴涨而遭重挫不同,这次美国坐收渔利。美国消费者的支出占国民总值的70%,“行”的费用省下来,会花钱的美国人立马会把它花到衣、食、住上。一个简单的算法是,汽车用油每降1美分/加仑,美国消费者一年就节省10亿美元,按照全美汽车用油价格6个月内的变化,这次油价下跌已经让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20亿美元。虽然经济学家在具体数字上仍有分歧,但都一致同意这是一次巨大幅度的“减税”,起着刺激消费的功能。
  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信心开始回升。美联储2014年9月会议到12月会议期间的3个月间,油价跌去30%多,与此同时美元坚挺上升5.3%(与一揽子货币相对均比),80多万美国人加入就业大军,美国股市更是屡创新高,让世界各国羡慕不已。简单地下个反比结论的话,就是石油价格跌,美国经济升;石油价格升,美国经济跌。至于2015年美国经济的走势,自然还得看石油的(表1)。然而预测石油价格却如同到拉斯维加斯赌城一样,不可预测的因素往往是决定因素。
  成立于1960年的欧佩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当年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可是后来却演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垄断组织。垄断催生了人们开发新能源和用新技术开采石油的热情。由于这一次的石油危机是以产能过剩、价格暴跌为标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分析家预测欧佩克正在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解体只是早晚的问题。“大虫虽死,百足未僵”,笔者认为欧佩克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关键是看它们是继续利用石油“作”下去,还是改变思维,尊重市场规律。不过欧佩克已经是一盘散沙,其成员的境况也在过去40多年中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由于过度依赖石油收入,欧佩克的众多成员国都是“荷兰病”患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20世纪60年代,当时已成为制造业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于是政府全力支持发展天然气行业,经济一片繁荣,但最终导致了荷兰经济的畸形和失衡:传统的制造业优势不再,农业优势受到挫伤,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大幅上升,“荷兰病”因此得名。经济学家用“资源诅咒(The Resource Curse)”来解释资源丰富和经济萎靡不振这对尴尬的组合。看看“荷兰病”重患者利比亚、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内外交困的窘境,就能很好地理解石油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其实中国人对这种矛盾的认知早在老子时代就得到总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与利比亚、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世界最富的国家卡塔尔。卡塔尔也是一个人少油多的国家,2010年人均GDP高达90149美元,名列全球第一,2013年仍保持全球第二。不仅如此,它还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卡塔尔的经济奇迹得益于当地人的忧患意识。虽然被石油和天然气改变了命运,但是他们不忘居安思危。在充分挖掘石油和天然气这一国家优势的同时,卡塔尔也开始逐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多元经济,从而降低对资源的依赖,并大力鼓励私人和海外机构对非能源产业如金融、教育、商业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投入。虽然石油依然占GDP的50%、出口的85%和政府收入的70%,但是卡塔尔通过集中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形成了可持续的国家竞争力。笔者有一次在香港机场转机偶遇一位卡塔尔银行家,他在解释卡塔尔的成功时引用了沙特阿拉伯已故石油部长亚马尼的一句名言“石器时代之所以结束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显然,“石油时代之所以结束不是因为石油用完了。”

推荐访问:石油危机 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