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现阶段重大历史任务之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加强和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引导农民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引领农村社会发展、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等作用。当前,应当更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把解决农民实际问题作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大力提高农民素质,运用现代化媒体手段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现阶段重大历史任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之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因此,针对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意义重大。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引导农民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从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和行动上认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中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共同理想信念,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坚实的基础。在农村倡导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共同目标、新的道德风尚、民主法制和纪律观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引领农村社会发展
  当前,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扫除精神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具体地说,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促进人们全面地辨证地看待经济进步问题,使人们的眼光从片面的狭隘的纯经济增长的旧框框里解放出来,代之以全面系统的科学的发展观念。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认识环境,有利于经济进步的道德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进步的社会心理环境。[1](P.70-83)
  (三)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不仅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一方面,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广大农民,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在农村文化中的阵地,同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选择功能,批判性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坚决剔除落后和糟粕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有生命力的文化,营造农村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四)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既要充分调动其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又要把取得的成果惠及农民,实现“人人共建,人人共享”。一方面,要把党“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与农民自身的发展和提高结合起来,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又会反过来促进农民在更大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农民除旧纳新、接受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社会进步相协调的思想观念,从长期禁锢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封建意识中解放出来,为农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2]
  (五)为农村的稳定提供有效的政治保障
  保持农村稳定是有组织有秩序地推进改革的前提,只有保持农村稳定,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才能妥善地应对和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一方面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将其化为农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积极反馈来自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农民群众的呼声,使之成为领导制定政策的依据。从而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有效的政治保证。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更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
  观念的创新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先导。加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其摆在突出位置;教育者要积极适应新形势,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对新农村的必要的物质基础要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面貌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它们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决定了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因此,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不仅要重视经济建设,而且要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突出位置。[3]
  (二)把解决农民实际问题作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胡锦涛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实际工作一道做,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过去简单的灌输和空洞乏味的说教上,而是要着眼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努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发挥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要把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要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教育农民正确理解这些政策。要针对不同农民群体的不同需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从办实事上着力,切准他们的思想脉搏。要重点通过开展扶贫攻坚工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帮助农民化解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等工作,切实关心农村弱势群体,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寓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于实际工作之中。要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维护和提高农民利益的实践活动中去,时刻关注农民的实际利益,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经济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农村资源优势,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4]
  (三)大力提高农民素质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应紧紧围绕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致富这个中心,突出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为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要针对农村技术人才较少的状况,帮助农民培养技术人才。培养新型农民应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办好农村教育,真正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要做到持之以恒,不能只注重形式而不讲究实效。没有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就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主体作用,也就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首先需要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而这一切依赖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一个重要课题。必须对培育的方法、师资、内容等明确定位,贯彻以农民为本的新理念。要注意研究和利用几十年来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各项成果,确定培育计划。应注重方法的多样化,针对农民分散劳作、流动较大的现状,采用适合农民口味的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自身解放。[5]
  (四)以人为本、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

推荐访问:新农村 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