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人学思想


  摘 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是对人的理解。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也极为重视人的发展,从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人学思想的渊源、内容入手,进而阐述邓小平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人学思想贯彻的路向。
  关键词: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渊源;内容;路向
  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097-02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人自身当作研究对象,按照人的思想政治行为的形成、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进行教育,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思想是在深刻总结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深入研究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学思想,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人学思想的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思想
  1.人具有现实性,并在实践中存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出发点是人,但不是“那种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1]73,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提出“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1]73。去研究“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73而且,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从事实践的人,因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78-79。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它使人最终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自由,并在实践中生成了世界和生成了自身。
  2.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人的实践本质出发,提出了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第一个重要结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85。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视为“总体的人”的生成过程时,已经蕴涵了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是它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逐步推进并得以实现。二是人的需要和素质的全面发展,需要包括教育活动在内的实践过程。通过这种有目的的教育和培养实践活动,使人在社会关系和素质方面都具有全面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是什么”和“人应该如何存在”的科学回答,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人的过程中的运行轨迹,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思想
  1.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思想,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17年毛泽东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就在批判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造成青少年片面发展的基础上,第一次论证了体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提出了“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科学观点。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教育方针,在此毛泽东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提升到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毛泽东制定的这一教育方针,遵循了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容,提出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对以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思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自觉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的重要观点。这一观点实质上是毛泽东继承了古代的人定胜天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改造和发挥。毛泽东重视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创造者。并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1031。他非常重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邓小平在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理论与实践中,特别强调要重视和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我们要根据被教育者变化着的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人学思想的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邓小平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把着力点放在培养人、教育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并论述了人教育的重要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尤其提出培养“四有”的新人,从总体上解决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一)培养新时期的“四有”新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尽快发展生产力,关键在于努力提高人们的素质。这充分说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性。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的目标是‘四有’”,“‘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4]205。其中,理想是支柱,就是要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道德是规范,就是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人民,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化是关键,就是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领;纪律是保证,就是要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任务。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他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4]380。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学思想也是如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新的时代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在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中。强调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着重点放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关于人的发展他作了精辟的概括:1982年他在《在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使人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不同教育对象的要求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因此,邓小平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道德教育,倡导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工人强调爱厂如家的光荣传统,认识到自己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努力提高技术和文化水平;对科技人员注重动员他们以革命的精神,努力攻克科学堡垒,攀登科学的高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时代的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科学概念,并且强调必须要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当然,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会发生变化,但是,根据不同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对于现阶段仍具有指导作用。
  三、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人学思想贯彻的路向
  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的实际情况,邓小平依据国情、人情,确立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承认并尊重个体的差异,通过先进思想的导向性,提升和开发不同层次人们思想的巨大潜力和潜能,尽可能使每个人按自身的不同层次和起点都能经过努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5]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人学 理论 思想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