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深开发的对策探讨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yyj/lyyj200903/lyyj20090307-1-l.jpg
  [摘要] 红色旅游日益成为旅游产品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开发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和西部大开发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国内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打好“六张牌”(体制牌、联合牌、特色牌、融资牌、保护牌、时间牌),深度开发红色旅游的建议。
  [关键词] 红色旅游;革命教育;深开发;对策
  
  一、红色旅游及其界定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
  
  二、国内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
  
  20世纪前半叶中国人民的斗争史是一部红色的史书,记载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而奋勇抗争的壮举。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股精神和动力大大地鼓舞着我们。在旅游业的发展大潮中,红色旅游也日益成熟,在一些革命纪念地成为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如2008 年江西吉安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 亿元,占全市GDP 的12.1%,井冈山市的旅游收入已占当地GDP 的50%以上[2]。2008年湖南做好了全省红色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了区域红色旅游精品建设,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2205万人次,同比增长22.5%,实现红色旅游收入62.15亿元,同比增长13%[3]。通过整理,国内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见表1):
  不光在国内,从境外旅游市场来看,红色之旅也具有独特的魅力。美国出版的《人类1000年》在排列上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个人物和100件事件之中,中国被列入最具影响的人物是毛泽东,事件是红军长征。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托尔兹伯里在其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2002年10月,英国的两位青年,就从江西于都的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出发,开始他们“重走长征路”的旅程,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毛泽东思想和长征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三、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红色旅游在较早就已经出现,但由于缺少足够的认识和正确的引导,在其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缺陷。
  (一)条块分割,体制不顺
  如在江西瑞金,负责管理苏维埃旧址诸多景点的是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这是个由江西省文化厅直管的正处级单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管理体制也一样。这两个省属市管的文保单位,编制、经费、事业费归省文化厅管,人事由地方政府协调决定,基本上属于条管单位。据了解,全国不少红色景点尤其是重点红色旅游景区都是类似的管理体制。这就造成了旅游部门热情万丈却没有经营权,文化部门资源在手但经营乏术;红色景点落在地方但却不归地方所管,上级部门直管但开发无力。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部门之间、基层和上级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尤其是主管革命旧址、旧居、革命纪念地等红色景点的文化部门与主管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部门一直存在职能上的分割,对正在推进中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体制瓶颈。
  (二)概念泛化,“炒作”过度
  由于过去没有对红色旅游做出明确的界定,致使一些地方在发展时将其概念泛化。不少革命历史事件,权威部门早有定论,问题是一些旅游部门及其导游人员为了经营的目前,随意篡改、夸大历史事件,变更事件地点,造成了概念上的混淆。有地方把红色历史拉远,一直拉到秦始皇,把一些不相关的庙宇、史迹统统都当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纳入红色旅游线路,淡化了红色旅游的主题,显得不伦不类。又如,在红色旅游目的地的一些商业行为,胡乱贴上“红色”的标签,与周边氛围极不协调。
  (三)景点分散,整合不够
  中国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老区县,18995个乡(镇),分布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涉及人口3.7亿多,占全国总人口29.3%。许多地方在开发红色旅游时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全国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红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发展的大盘子中。
  (四)产品雷同,档次不高
  一些地方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市场定位不准,造成与邻近地区旅游产品雷同,难以应对市场竞争,也降低了整个市场的吸引力。一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较为肤浅,没能深入发掘红色旅游的内涵和精髓,与老区的历史文化脱节,政治色彩过重。在全国主要的旅游区当中,红色旅游景区(点)所占比例都很低,与其丰富的资源优势极不对称。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规模不大、特色不鲜明等现实。
  (五)资金匮乏,宣传不足
  由于红色旅游资源多处于边远落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比较差,可进入性不强;这些地区自行投资建设的能力比较弱,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电信等市政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大多数水平也比较低,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另外,当前的红色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许多以纪念观、博物馆等静态的形式出现,宣传、展示方式和手段比较陈旧,解说、宣传、展示不够形象生动,对革命历史意义的揭示、说明不够充分,难以深入人心,可以说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交通,三流的开发,四流的经营,五流的宣传促销。
  (六)管理不善,保护不力
  许多红色旅游资源逐渐淹没在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周围1.5平方公里内的近4万平方米民居,由于计划修建城市标志性休闲广场而被拆光。在国家文物局干预之后,当地政府不得不对有些历史建筑作了恢复性重建,但已失去其历史的“原真性”。许多地方在开发红色遗址时,更多的偏视于红色遗址的经济价值。与红色遗址不相协调的商业设施比比皆是,而与红色遗址相得益彰的文化设施极少见到。长此以往,这些曾经记载着中国20世纪百年历史的红色遗址,有濒临破坏怠尽的危险。
  
  四、红色旅游深度开发的对策
  
  红色旅游依托的旅游资源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在它崛起和发展过程中与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但它同时也是旅游经济的一部分,它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当前红色旅游开发红火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忧,因此有必要对红色旅游进行深度开发,笔者认为需打好以下六张牌。
  (一)理顺关系,打好体制牌
  要完善政府的管理与引导,尽快实现红色旅游体制转型。红色旅游景区(点)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一般隶属于民政、文化部门等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化管理。由于一些红色景区(点)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没有建立或理顺,运作机制尚待形成,制约了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事业化管理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培育红色旅游市场,由事业接待型向旅游产业型转变。可因地制宜,成立红色旅游集团公司,负责红色旅游市场的管理与营销,这样既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红色旅游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又能使当地机关部门从接待事务中解脱出来[5]。
  (二)资源重组,打好联合牌
  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全国一盘棋。2004 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全国红色旅游的总体布局、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做出了规划;2008 年9 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中央宣传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等14 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做好红色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方针政策。要以此为契机,全面调查现存的红色景点状况。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全国发展规划,给予政策支持和专门的资金援助。

推荐访问:对策 红色旅游 探讨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