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道德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摘 要】德即道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从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道德作用;道德困境现象;新型思想道德体系
  一、思想道德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法律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德治天下,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智慧。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两千年的儒家思想,形成了一套庞大而严密的道德文化体系,设定了中国人的道德理想、价值原则、人伦秩序和心理导向功能,在中国漫长的法制极不健全的封建社会中,为社会的稳定延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调整和约束作用。
  德與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国家、任何制度和法律都是在其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制定的,它们是辩证统一,而不是互相对立。法所不及的德可及之,德所不能的法可为之。德与法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都是为了达到社会稳定和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德相对于法更有其独特的积极意义。道德在个人言行上的表现是思想觉悟,是深藏个人心中支配人行为的思想动机,个人行为的好恶是由其道德品质、思想觉悟,俗称“个人素质”决定的,行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它总是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思想道德优良的人,其行为动机都是朝向“好”和“善”的方向努力。
  “头顶三尺”是法律,脚下支撑是道德。德管行,法管果,无行即无果,所以加强道德建设更有积极意义。
  二、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道德困境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标准呈现多层状,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人们禁锢的思想得到解放,许多陈腐的观念受到强烈冲击,许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逐步树立。也要看到,错误价值观念也在蔓延,道德出现了新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道德评价失范。道德评价即道德主体对自身行为合理性、正义性、崇高性的理解,是人们对高尚的道德行为、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理想因产生“敬意”而作出肯定;卑下的行为、庸俗的品质、低级的趣味因产生“耻感”而作出否定。人们能根据内心伦理心境毫不费力地作出符合多数人普遍接受和认可的道德准则的价值判断。而在新形势下,在道德转型的过渡时期,人们受到双重标准或多元标准的影响,似乎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法性”,而任何一种标准的背后,又都可找到反向标准,它同时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这种情境,使得当今道德评价变得模棱两可,人们在道德评价上不再相信有一个适合于一切人的恒定标准,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
  价值取向紊乱。在双重或多元标准的社会评价系统中,任何一种活动,一种行为,一种现象,都会因价值标准不同而得到不同评价。而评价失范必然导致道德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任何一种选择,似乎都可以获得一种价值观的文化支援,受到一种价值标准的肯定和赞扬,而同时又会受到另一种价值标准的否定和批评。这种道德选择的矛盾冲突,今天渗透到社会的职业选择、婚姻选择、人际关系选择、行为方式选择、理想人格选择,总难以找到一种最具充足理由的方向。选择失衡,使人们普遍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丧失信心和诚心,职业道德失去了昔日的稳定性。
  非道德主义泛滥。非道德主义即反对任何道德约束,主张放任自流,用虚无主义来对待社会提倡的道德理想和行为规范,非道德主义的实质是极端个人主义和颓废主义的结合体。一般说来,历史上的非道德主义往往出现在社会结构大动荡的时代,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人的伦理精神正在发生历史性嬗变,人们的传统道德约束相对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抬头和泛滥。社会越轨和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表现在社会道德生活的许多方面。例如职业道德削弱、行业不正之风泛滥、以权谋私、以职图利、收受贿赂、生活腐化,已成为败坏党风政纪的社会公害;商业活动中见利忘义、为富不仁,以坑、蒙、拐、骗等不法手段谋取暴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家庭婚姻方面的“第三者现象”等失范行为往往受到社会舆论某种程度的宽容,甚至许多在新中国绝迹的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沉滓泛起,一再给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道德评价和舆论监督是实施道德控制的重要手段。一个社会要形成稳定的道德秩序,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保证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高能有效的道德控制机制。社会道德控制,一是要有强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二是要有每个社会成员的“良知自律”。然而,由于我们面临着道德价值观上的新旧交替,执行着双重的或多元的价值标准,缺乏统一的权威性的道德理想。必然造成社会舆论监督的混乱和道德良知的淡化,使社会道德控制系统无法发挥其职能。结果竟是:人们做了正义的牺牲和奉献,却得不到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出现了所谓“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
  道德教育缺乏一致性。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而不是人的先天之本。使人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离不开有效的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道德教育。在道德价值整合极高的传统社会中,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个人自我教育,在道德理想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这保证了传统社会道德教育的成功。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由于双重或多重价值标准的并存,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缺乏一致性和相对稳定性,有时出现把相互对立的东西一起向受教育者灌输的现象,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思想道德体系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建立的新型的经济体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有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计划经济时期的道德规范显得陈旧,资本主义的道德规范又与之对立。重建新道德文化的任务迫在眉睫,需要尽快摆脱道德困境,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朝着共同的理想目标奋进。

推荐访问:浅谈 经济社会发展 思想道德建设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