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摘 要:自古以来,家支文化作为凉山彝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它真实地存在于凉山彝族社会并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它在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功能也进一步扩大并影响着彝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从家支的形成、特征、功能等方面来阐述家支文化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对凉山彝族社会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彝族,家支,习惯法
  作者简介:吉木友色,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5-0243-01
  一、彝族与家支
  彝族是祖国大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分布在今滇川黔桂一带及境外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地。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 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6种方言;彝族的节日很多,除火把节、彝族年等重大节日外,各地有不同的节日。彝族有自己的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里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缔结起来的社会组织,是凉山彝族社会独有的一种民间社会组织。它是以家支内部严禁通婚并以父子连名制作为核心贯穿发展起来的一个稳定的血缘体。它严格以父子连名制的形式环环相扣的向前发展。它的形成如同原始部落氏族,由一个大的氏族繁衍成若干个环节,各个环节又分出若干小支,直至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为止,从而构成庞大的倒立树形血缘体。家支,彝语称“次伟”,意为亲属。它与汉族的宗族有些相似。
  二、家支的特征
  ㈠ 同一家支同一谱系
  谱系是以祖先之名为家支的名称,每个家支都是同一祖先繁衍发展而来,不论发展到多少代都只有一个祖先。民主改革以前的凉山彝族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社会成员分为五个等级,即土司,诺伙,曲伙,阿甲,呷西。土司和诺伙属于统治阶级,曲伙属于自由成员,而阿甲和呷西则属于“娃子”。“娃子”是整个社会最底层的人士,是纯粹的奴隶,几乎没有自由可谈。所以,记诵家谱系是彝族男人人生的第一大课,而且是必上的。家谱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靠口传或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的耳濡目染。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残存至今的家谱,其教育及传承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如今有些家支把家支谱系编辑成书出版。
  ㈡同一家支使用相似的宗教习俗
  彝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即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等。因此,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观念及行为在彝族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彝族老人死后,儿孙都必须做超度祖灵的仪式,这是儿孙的义务,彝族有谚语“父欠子债是娶亲架桥,子欠父债为超度祖灵”。超度祖灵之意在于要给亡灵念《指路经》,让亡灵回归祖源地。在凉山,同一个家支同用一个祖箐洞,即安放祖灵牌的岩洞。祖箐洞的选择与本家支的分支和迁徙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一般外人不能接近。此外,同一个家支或分家支使用同一片墓地,同一家支日常祭祀活动在形式和内容都大体相似。因此,同一家支在宗教习俗的习用上,可能在习俗的形式上稍有差异,但在内容上是大体一致的。
  ㈢同一家支使用同一习惯法
  所谓习惯法是指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家支习惯法是指为了维护和调节家支利益而制定遵守的不成文的规定。家支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习惯法就是家支的“组织纪律”。所以,每一个家支都有一套相对独立及完整的习惯法。在彝族社会,通过家支和社会舆论自发性地监督习惯法的执行,维系彝族社会的安定有序。
  三、对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理性认识
  在凉山彝族社会,家支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世代传承并沿用至今,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文化,达尔文的进化论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它对彝族社会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㈠积极的影响
  首先,家支有互助共进的功能。这是家支文化的核心,是随家支诞生并沿用至今的文化。可以说它是家支文化得以传承并得以沿用的内核动力。彝语称其为“尔普”,它主要体现在家支成员婚丧嫁娶的行为中。当家支内部的家支成员和家庭遇到天灾人祸或困难时,其余的家支成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来帮助其渡过难关。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旧社会还是现在,在凉山彝族地区,很少出现到处乞讨的彝人乞丐。这是值得肯定和倡导传承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家支的教育功能。家支利用传统家支的权威性、尊重并服从家支和畏惧家支的文化心理教育家支成员,倡导好人好事,阻止伤天害理之行为。从而形成了以礼为先、以德服人、崇尚高尚的道德品质,鄙视偷盗、吸毒贩毒、奸淫妇女等为内容的家支文化伦理道德教育来提升家支成员的道德价值观。它是一种社会再教育,更是社会自治的重大举措。最后,约束功能。家支成员之家通过家支习惯法来约束人们之间的乱伦行为,及时解决和处理家支成员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对凉山彝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和社会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㈡消极的影响
  当然,彝族家支文化的影响不仅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说注重狭隘的家支团体的利益、有的家支以人多势众来以强欺弱,以大欺小、家支等级婚姻观,姑舅表优婚、利用家支势力影响司法审判基层民主选举等,这些消极的行为和观念意识是必须消除的。
  综上所述,凉山彝族家支真实的存在于凉山彝族社会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调节社会的作用。不能简单地认为凉山彝族家支是一种落后的,不进步的观念意识及行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家支文化传承至今,关键在于它在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功能作用。民主改革以前,它是一种保障生存的制度。在当时如果一个人没有家支就如同商品。民主改革以后,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它的功能和人们对家支的观念都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它的主要精神是没变的。笔者认为,家支,无论作为一种彝族传统文化,还是社会自治的民间组织。当代政府应当按照“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引导,不能人为地去消除它。
  
  参考文献:
  1、张学立《彝学研究》民族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2、贵州省彝学研究会 贵州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跨世纪的彝学探索》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9年11月第一版

推荐访问:彝族 浅析 作用 社会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