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普通高校班主任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


  近年来,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工作难题。班级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普通高校进行生活学习所处的基本集体环境。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了班主任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内地普通高校就读。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本民族的代表,除了完成成长成才的个人使命之外,还充当着民族与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思想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并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多重历史使命。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中国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政治修养状况直接关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近年来发生的局部少数民族负性事件更警示我们,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1,2]。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宗教信仰、家庭经济情况、生长环境、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学习基础、思维方式、人际交往等多方面与内地普通高校的汉族学生存在着较大差异[3,4]。因此,如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更好地进行教育管理,成为内地普通高校班主任在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内地普通高校班主任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前提是了解班级中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找准这类特殊学生身上的突出问题,并加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动员班级中其他学生共同营造体现民族团结、适合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的班级氛围。
  一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目前,国内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较为详尽而全面的阐述分析[2-3,5-6],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总结出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的六大特点。
  一是民族意识强烈。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较之于民族地区高校和内地民族类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因其所处环境氛围的影响,其民族意识更为强烈。具体表现为:民族情感真挚强烈,对于本民族的宗教习俗、民族习惯有强烈的维护意识,并希望汉族同学和老师理解并尊重他们各项宗教和民族习惯。对于汉族同学和老师无意识的冒犯或违反其民族习俗的言行十分敏感,并产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巨大波动。
  二是文化适应不易。文化适应就是一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特定文化中学到能力的过程[7]。由于受到原生环境和自身民族文化的影响,相对于内地汉族大学生性格中内敛、矜持和谨慎的特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格则更加热情、豪放、坦率。这种性格上的差异,加上在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难以融入到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活中,他们更愿意和自己本民族的学生交往,社会交往范围狭小,导致在正常社交活动中易产生自卑、封闭的心理,严重者还可能在本民族学生内部结成不利于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小团体。
  三是思想波动较大。绝大多数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是稳定而积极向上的。但是,来到内地普通高校学习,身处于一个崭新而陌生的环境中,加上他们年龄尚轻、阅历尚浅,在思想上很容易受到本民族内部他人的支配,也容易受到本民族以外的刺激。因此,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盲动性、从众性,有时会缺乏整体大局意识,对外界,特别是对来自汉族同学老师的言论和态度十分敏感,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巨大波动。
  四是生活习惯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普通高校的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民族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方面。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招收数量不是很大的内地普通高校而言,存在着是否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民族食堂或聘请民族厨师等问题。另外,少数民族学生很有可能在内地度过本民族特有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需要特殊的庆祝方式,或是对少数民族学生在节日当天有特殊的行为要求,但是学校做教学和课外活动安排时,很难兼顾所有少数民族的特定节日。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常常会给少数民族学生带来本民族的传统观念不被尊重的受挫感。
  五是学习基础薄弱。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域因素、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水平相对比较滞后,这就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都相对比较薄弱。少数民族学生和经过激烈竞争进入大学的汉族同学相比,存在着更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让少数民族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会让他们滋生畏难、厌学的情绪。
  六是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西部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经济的贫困使得他们来到生活成本高昂的内地求学时,需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和困难。另外,部分内地汉族同学由于家境优越而表现出的奢侈消费习惯,也会给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冲击。这些都将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的稳定性、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方法
  在总结分析了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的6大特点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历,总结了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6个方法。
  第一,了解背景。了解背景包括对少数民族学生民族背景的了解和个体背景的了解,不仅是班主任自身需要了解背景,同时也要动员班级中大部分的汉族学生一起对少数民族同学的背景进行了解。背景了解首先应从对民族背景的了解开始,应通过多种渠道熟悉班级中少数民族学生所在民族的历史沿革、宗教信仰、地域特征、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内容。只有做足功课,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知识要点”,才能在日常的教育和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所在民族的熟悉与尊重,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另外,由于个体差异的普遍存在,哪怕是来自同一少数民族的学生,也会有迥异的经历与性格。所以,班主任还需通过查阅学生档案,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体成长经历,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第二,尊重习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到本民族特殊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同于汉族学生的习惯,比如作息习惯、饮食习惯、语言习惯等。习惯是少数民族特定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在少数民族学生眼中,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等同于尊重他们的民族、尊重他们个人。因此,尊重习惯应体现为对于涉及民族精神实质部分的习惯的包容认可,并在班级中积极营造尊重少数民族习惯的氛围,同时也可在工作中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为少数民族学生保留必要的民族习惯创造宽松的环境。
  第三,关心生活。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从偏远的民族地区来到内地求学,面临的是与家乡相比巨大的气候差异、社会环境差异、意识形态差异、生活方式差异。正常的生活是学习成长的先决条件,所以班主任应在生活上尽力关心少数民族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差异带来的生活上的不适。对于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还应关心他们的经济状况,在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勤工俭学岗位的分配中,应在相同条件下给予少数民族学生优先权。在经济发达地区,班主任还需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看待发达的物质文明,树立健康的消费观。
  第四,因材施教。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其独特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向来是教育活动中备受推崇的理念,面对少数民族学生,更应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在学习中,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在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上存在学习困难,但在音乐、体育等课程中表现突出,所以班主任可以针对这种现象,有意识的用少数民族学生的长处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攻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第五,严格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在求学之路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与倾斜,使得部分学生习惯了“被照顾”,从而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这种现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不利。作为班主任,应当对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一视同仁。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班主任需要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其多一些关心和帮助,但这绝不等同于可以降低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实际工作证明,严格的要求会在少数民族学生心目中留下被重视、被尊重的印象,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激发他们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增值。
  第六,参与管理。少数民族学生虽在某些方面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但他们和汉族学生一样是班级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很好的融入班集体,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这将带给他们强烈的被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参与班级的管理是十分有效的融入班级的一种方式。绝大部分能进入内地普通高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当地都是佼佼者,加上少数民族学生在文体方面具有特长,十分适合在大学中以各项文体活动为切入口,参与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云.长三角地区高校辅导员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的方法谈[J].教育教学论坛, 2011(6): 87-88.
  [2]邸鹏.浅谈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致富向导, 2011(36): 141.
  [3]吐送尼沙·艾力.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 33 (6): 92-94.
  [4]董娜.关注少数民族学生背景因素.增强工作时效性[J].西藏教育, 2011(10): 9-11.
  [5]徐国英.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探讨[J].发展, 2011(10): 165-166.
  [6]袁宗虎.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 2011(3): 42-43.
  [7]曾维希,张进辅.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异域文化下的心理适应[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29-31.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 普通高校 班主任 如何做好 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