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精神探索散杂居民族工作新路


  曲靖地处滇东北红土高原,全市有彝、回、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40.33万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7.2%,主要分布在8个民族乡,95个民族聚居村委会,619个民族村民小组,属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地区。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曲靖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针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散,人口比例小,民族工作容易被忽视;有些地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经济文化发展差异不大,少数民族特点容易被忽视;民族地方多年来较稳定,民族团结工作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容易被忽视”问题,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积极探索民族散杂居工作新路,积累了新的经验。
  
  ——加强党委、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一是成立了市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顾问,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和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统战、组织、民宗、教育、财政等28个部门为成员;二是出台了《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三是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每年听取汇报和专题研究民族工作1—2次的工作制度;四是各县(市)区都成立了民族工作领导小组,8个民族乡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107个乡(镇)明确了分管领导,配备了专(兼)职民族工作助理员108名。市、县委书记、市、县长还不定期地召开现场办公会,帮助研究解决民族“热点”、“难点”问题;五是市民族工作部门机构得到加强,市民宗委的编制由原来的22人增加至27人。
  
  ——不断强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
  
  一是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思想教育,从1999年以来共编发《曲靖民族宗教信息》61期,每期分送全市160多个单位和领导参阅,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期,培训人员6万多人,组织参加民族知识竞赛活动12万余人,普及了民族知识,宣传了民族政策,宣传了民族工作,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市、县、乡、村层层负责的民族团结稳定责任制,形成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良性管理机制,并规范建立影响民族团结矛盾纠纷调处机制。9个县(市)区和41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民族工作量较大的乡(镇)成立影响民族团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很好地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按照“民族关系好、经济发展好、领导班子好、社会治安好、科普教育好、村容村貌好”六好标准,创建了1个市级、10个县级“民族团结示范村”,树立了一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典型示范村。1999年以来各县(市)区相继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市共表彰奖励了210个先进集体和318名先进个人。
  
  ——管理使用好专项扶持资金,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自1999年以来,省、市民族专项资金扶持民族地区的项目共751项,2654.4万元。除民委系统外,全市各级各部门投入民族地区的项目达1634项,共1.34亿元。同时,积极落实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优惠政策,“九五”期间至“十五”以来,为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正常流动资金贷款贴息1887.65万元,技改贷款贴息272.96万元。
  ——努力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
  在民族教育方面,曲靖市委、市政府在先后制定的5个文件中对发展民族教育都作出了特殊规定。从1994年至2000年,连续7年开办民族中师班,共培养从事民族教育的人才800余人;成立了曲靖市民族中学,通过几年的努力,已把市民族中学建成了曲靖市一所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学,形成了市、县、乡、村民族教育体系。1999年以来配合市农函大培养了2万余人“留得住、用得着”的少数民族实用技术人才。从2001年开始每年安排15万元对民族乡的特困生实行“三免费”教育。同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省教育厅和省民委召开的全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总结表彰会上,曲靖市有10个先进集体、11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为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曲靖在全市七种世居少数民族中开展“五个一”(一歌、一舞、一曲、一个民族故事、一句民族问候语或祝福语)活动,并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成功举办了两届曲靖市少数民族歌舞乐展演,挖掘和发展一些民族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在民族体育方面,1999年、2003年分别成功举办了曲靖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03年10月的市第二届民运会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创下了市级运动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纪录,在全市上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曲靖市制定了“十五”期间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目标,加强了对民族干部的培养,努力提高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大胆提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从1999年起,共向组织部门积极推荐少数民族正科级干部78名,其中31名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至2003年末,全市有少数民族厅级干部6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6.7%,处级干部63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0.7%,正科级干部363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9.4%。在2003年曲靖市公开选拔副县(处)级后备干部中,对少数民族干部在任职上、学历上、比例上都放宽了条件,通过考试、推荐、考察等程序,全市有35名少数民族干部进入副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占全市后备干部总数的11%左右。
  进入2005年,曲靖市民宗委以求实创新的精神明确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散杂居民族工作的思路,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10月2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讨论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几个问题时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讲话精神为指导,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打牢一个基础、抓好一个根本、突出六个重点、搞好一个建设,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打牢宣传基础
  
  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观点影响政策,支配行动。正确的观点指导人们走向光明,夺取胜利;错误的观点也会使人误入歧途,导致政策上的失误和工作上的被动”。多年的实践证明,凡是地方党政领导熟悉民族政策,了解民族工作,那么这个地方的民族工作就会得到重视,反之,这个地方的民族工作就会被削弱。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作为各级党校对干部培训教育的重点;二是要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三是利用民族团结日、民族团结周、民族团结月和各民族传统节日进行宣传;四是在广大群众中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活动。
  
  ——抓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民族问题的实质还是发展的差距问题,有差距存在,就有矛盾的存在,因此,切实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民族工作部门的根本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帮助民族地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分类指导民族地区以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活动为主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实施产业项目为主建设产业示范项目和科技示范园,以外引内联为主培养壮大民族经济龙头企业,以推行标准化生产为主培育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知名品牌,以搞活市场流通为主组织少数民族农产品营销队伍,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用工业理念组织农业生产,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推荐访问:杂居 创新精神 新路 探索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