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


  摘要:文章介绍了建筑节能的概念与发展概况,阐述了什么是建筑节能的科学内涵。从社会学原则、行政学原则、地域学原则、行政学原则几个方面,剖析了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原则。结合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危害,就建筑节能科学观的实际应用,探讨了建筑节能的途径和方法,以适应当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节能;科学内涵;构建原则;应用分析
  1.建筑节能的概念与发展
  建筑节能的物力载体是建筑物,建筑能耗的分类也是以建筑分类为基础的。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民用、工业和农业建筑;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商业性、政府性建筑;根据建筑运行使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全天连续运行、间断运行建筑。在《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对于建筑节能有着明确的定义,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建筑节能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不仅取决于建筑的特殊性,更受到了建筑能耗特殊性的影响。建筑节能有着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与范畴,需要从其基本性质和结构着手,来完成建筑节能科学观认识体系的构建过程。
  2.建筑节能的科学内涵
  科学定义的建筑节能,才能够从本质属性和特征上来对其揭示,以此为基础更加科学的认识什么是建筑节能。首先,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建筑节能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有着其固定的社会属性,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居住环境。其次,建筑节能贯穿于建筑物的整个寿命周期,属于一种系统节能,依赖于建筑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再次,建筑节能有助于建筑系统能源消耗的减少,在建筑内部不同子系统之间,以及建筑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实现一种协调的发展。同时,在建筑能源发展战略目标下,不仅要重视提高用能效率,还应加强节约建筑用能,避免出现能源需求过度的情况,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3.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原则
  3.1社会学原则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独具特色的智慧通过建筑载体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影响下,追求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从而形成强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传统的居住方式和生活习惯中,无一不强调着建筑节能。以空调使用为例,尽管家用空调的数量逐年增长,但大多数家庭都懂得适度控制开启时间来节约电能。
  3.2行政学原则
  由于建筑节能属于社会活动的范畴,需要国家从政治动员和经济干预方面着手,通过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来保证建筑节能的落实到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作为党和国家的基本国策,需要对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动员,充分发挥政治体制优势来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实现建筑节能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倡导,采用科学的建筑节能管理模式,达到最佳的建筑节能综合效益。
  3.3地域学原则
  建筑的构造布局,需要充分考虑采光、遮阳、保温、隔热、通风、蓄水、排水等内容,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科学理念,同时也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特征。遵循地域学原则,实现对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窑洞是主要的居住建筑,更是节能建筑的典型杰作。窑洞通常都是依山而凿、向南开窗,可以利用土壤来保温蓄热,并且最大限度的吸收阳光,使得居住的环境冬暖夏凉。
  3.4經济学原则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人均居住面积稳步增长。同时,在照明、采暖、空调、以及家用电器等方面,用能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数量有了较大的增加,更对能源服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带来了建筑能耗的急剧增长,建筑节能也因而显得至关重要。必须认清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充分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发展建筑节能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建筑节能科学观的应用
  在建筑节能科学观体系中,地域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节能系统,可以视为一个整体,不仅要研究系统与外部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要兼顾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建筑节能地域理论的建立,以及从基础理论上考虑建筑节能适宜技术观的建立,都是建筑节能科学观的应用体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建与已建成的建筑物数量急剧增加,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从其来源来看,一方面是开挖土地和道路的过程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则来源于破旧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按照建筑节能科学观的要求,必须要解决建筑垃圾占用土地过多的现象,避免使用土地出现紧张。同时,改变传统的填埋式的垃圾处理方式,以及建筑垃圾焚烧的方式,防止其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
  首先,要从思想认识方面提高对建筑科学节能观的重视程度。建筑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属于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对各种专项方案逐步建立健全,坚决反对奢侈浪费的现象,尽可能避免因施工质量原因而导致的建筑材料浪费与建筑垃圾的产生。其次,在体制机制方面大力创新,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理手段,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不断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水平。再次,大力倡导采用新型建材,在能够确保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对于建筑垃圾新型建材要优先考虑。并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将建筑节能与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垃圾处理产业。积极推进分类收集建筑垃圾的制度,逐步增加专业建筑垃圾处理机构的数量,鼓励倡导修旧利废,不断提高建筑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水平。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标。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地方建筑有限公司)

推荐访问:建筑节能 构建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