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公灵归故乡园


  深秋时节,廖仲恺在广州的部分亲属廖承怡、廖德森、廖德琚等一行10余人自费组织了一次故乡行。我应邀随行采风。其中,瞻仰了新建成不久的安置廖承志同志灵骨的“故乡园”,令人耳目一新。感受良多。
  2008年11月5日上午,在惠阳淡水棕榈岛高尔夫球场会所早餐后,中巴向红花湖进发。红花湖地处惠州市区红花湖公园内。这里气势恢宏,青山绿水。10多公里依山傍水的水泥公路两边,长满着松树、紫荆、筋杜鹃和大红花。一路上廖承志的侄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廖德檾教授,充当高级导游,向亲属们讲述了廖公灵归故里的经过。
  2008年9月25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召开了纪念廖承志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规格高,规模小,各方代表仅219人。名单全由北京方面审定,并逐一安排座次。廖公生前工作面很宽,很多老部下、生前友好都无法安排。广东是廖公的故乡,也只去了几个人:省长黄华华,以及惠州市、区、镇代表。广州亲属,只安排廖承慧和廖德躲。而廖承慧年高体弱,无法成行。
  座谈会仅开了一个多小时。中共中央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讲话,高度评价廖承志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一生和历史贡献。随后,鲁平、黄华华等几位发言,深切缅怀廖公高风亮节的革命情操和充满魅力的人格风范。
  座谈会结束后的当天傍晚,从八宝山革命公墓移出的廖承志同志灵骨已经安放在北京西站的专列上。廖承志长子、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廖晖率亲属40余人随专列护送。一般专列有6节车厢,这一次,由于人数较少,只挂了3节。一节是由卫兵把守,乘载廖承志同志灵骨和廖晖及其嫡亲的公务车,另外两节是乘载其他亲属的软卧车和餐车。专列挂靠京深特快列车,于客运开车时间风驰电掣地驶向南方。
  次日下午6时许,这一特殊的专列停靠在廖氏故乡惠阳站。当地政府和广东省港澳办相关人员早已迎候在站台,招呼来者有序地上了几辆中巴。警车开路直奔红花湖“故乡园”。
  当时暮色苍茫,又下着细细秋雨,大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感。当车队抵达“故乡园”,天空变得黑沉沉,雨也变得越来越大。人们打着雨伞,跟随嫡亲捧着的用楠木骨灰盒装着的廖承志同志灵骨,迈着沉重的步伐,经过曲折的路径和石级,终于抵达安放灵骨的位置。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工程人员冒着淋漓的秋雨,把廖承志同志灵骨安置好,并封上预制的平台石块,大功告成。就在此时,突然闪电划破夜空,响起罕见的秋天雷!“隆隆”的雷声传向远方,仿佛向人们报告一个信息:廖公灵归故里了……
  “这也许是自然现象的一个巧合!”在廖德躲教授滔滔不绝的叙述中,我们的中巴已经在“故乡园”入口处停下。惠州市党史办副主任彭长明等人已经在此迎候,和廖家亲属——握手之后,瞻仰便开始了。
  这时,天空晴朗,秋高气爽,随同廖家亲属,我注意这里的每个细节。这是一处风水宝地,三面依山,一面临水——那就是红花湖。入口处贴地一块1米多长斜竖的黑色花岗岩石,镌刻着三个大字“故乡园”。没有落款署名。据说是廖晖的笔迹。
  再往前走,是纪念广场区。在一个花圈中敬立着一尊廖承志半身铜像。像高约90公分,重现廖公慈祥的音容笑貌。约1.5米高的黑色花岗岩石基座中间镌刻着“廖承志”三个大字。基座下沿,刻着几个印刷体字:“铜像题词江泽民”。
  我们漫步曲径、鱼池、石桥,在距铜像几十米处有一个面积约100平方米的悼诗碑区。两块高2米余,宽1米多的黑色花岗岩石碑,镌刻着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两首悼诗。一首是1983年6Y]11日写的《廖承志副委员长挽诗》;另一首是同年6月17日写的《怀承志同志》:
  廖公血性人 为民救焦稿
  一门聚忠烈 革命致身早
  平生饱忧患 轻视缧绒扰
  豪情似火燃 力行直到老
  友朋遍中外 至诚肝胆照
  惟其直立高 建树真正好
  不期三日别 遽见泰山倒
  千古怀斯人 江流无尽了
  赵朴初先生的诗、书均为一流。反复吟诵之余,对廖公倍增敬仰之情。
  穿过诗碑区,只见景石叠壁、错落有致。顺坡而上,是纪念林区,33株香樟树尤为引人注目。据廖教授说,是经分配由廖家四代亲属各自出资栽种的。他也分配了一株。香樟是名贵树种,四季常绿。若干年后,势必枝繁叶茂,芳香飘逸。纪念林区以及整个故乡园内还有木棉、南洋杉、桂花、凤凰木、黄槐、含笑、鸡蛋花、大叶仙茅、尖叶杜英、筋杜鹃等10多种花木,构成生态骨架,冬去春来,必然万紫千红,春意盎然。
  走过纪念林区,是石级和平台,如此再三,直至顶层平台。面积数百平方米。正中,一块黑得发亮而不规则但很有特色的天然巨石,重约10余吨。巨石镌刻着“廖承志同志灵骨”几个大字。
  巨石的背后是护坡墙,墙上灰色的花岗岩镌刻着314字的无题碑文:
  廖公承志广东惠阳人一九零八年九月二十五日生于日本东京一九八三年六月十日卒于北京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优秀领导人公生逢革命方兴之际童龄受双亲廖仲恺何香凝思想教化幸得孙中山宋庆龄风范濡染报国之志遂立公为革命东奔西驰虽逆境频仍饱罹忧患马列信仰弥坚更七系缧绁被镣长征堪称壮举或组织学运海员青年或致力统一战线新闻宣传或从事外交外事港澳侨务皆审时度势殚精竭虑才略尽展功绩卓著公晚年期期于祖国统一切切陈词蒋经国声动当时遗响后世公之为人格调高雅豪迈磊落推诚相待从善如流识者敬之公之才学文采雄蔚吐属幽默工诗词书画长散文戏剧通多国语言知者重之公辞世前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令灵归故里当莞尔九泉矣
  读罢碑文,不禁想起了1982年8月30日、1983年1月14日廖公两次到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我两
  次与他近距离接触的情景他“吐属幽默”的音容笑貌y,--次浮现在我的眼前。跟随廖家亲属的拜祭,我和太太也深深地向“廖承志同志灵骨”三鞠躬。
  廖公灵骨归故里之后,曾于2008年9月27日上午举行过一次拜祭。但廖晖为人处事低调,只组织亲属为主的一百几十人。省市地方官员只有3人。拜祭仪式简朴而庄重。100多束鲜花在秋光映照下格外鲜艳。
  我们在“故乡园”流连徘徊一个多小时,领略它的风情与特色。“故乡园”实际就是廖承志墓园,但不叫墓园;安放灵骨的地方实际就是廖承志之墓,但不叫“墓”;无题碑文实际是墓志铭,但不叫“墓志铭”,总之避开一个“墓”字。这也许算是一大特色我想,“故乡园”必将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更成为人们怀念廖公承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推荐访问:故乡 廖公灵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