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佤族地区基督教活动情况述论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耿马、双江及沧源等佤族、拉祜族地区基督教活动相继得到恢复,信教群众及教会场所大幅增加,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佤族地区基督教在这一时期的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逐步健全,倡导爱国爱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是注重培养、培训教牧人员;三是根据需要,扩大培训内容和对象范围;四是注意发展经济,解决自养。当前佤区基督教尚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沧源教牧人员中,群众自发认可的多,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缺乏系统的训练;二是耿马基督教福荣教会与耿马镇教会关系的协调问题。
  [关键词]佤区;基督教;宗教活动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1)06—0012—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建国以来西南民族地区基督宗教的调适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7XMZ002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秦和平,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史。四川 成都 610041
  
  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966余万(2000年),聚居云南省沧源、西盟、澜沧、耿马及双江等地。佤族是跨境民族,在缅甸东北部有分布,主要聚居在萨尔温江以东的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历史上,佤族群众中有信仰佛教、原始宗教或基督教者。其中信仰基督教的佤族群众多分布于沧源、双江、澜沧及耿马。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佤区基督教的活动、影响及其特点,笔者曾有研究,兹不赘述①[1-2]。本文主要阐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沧市佤族地区,即耿马、双江和沧源三县基督教的恢复及发展情况,认识其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的要求及努力。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佤区基督教活动概况
  20世纪80年代,临沧市佤族地区基督教能够恢复公开活动并持续发展,受益于党和政府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切实贯彻执行。在临沧市辖地区,佤族主要分布在耿马、双江及沧源三县,其中以沧源的佤族人数最多、比例最高。不过,就基督教会恢复公开活动的时间而言,耿马最早,双江其次,沧源最后。因而,本文以基督教恢复的时间为序,先从耿马谈起。不过,需要解释的是,虽说是佤区基督徒,当中也有拉祜、傈僳及彝等族信教群众。
  (一)耿马基督教的恢复及发展
  1979年下半年,拨乱反正,各项政策逐步恢复,环境趋于宽松。耿马县福荣区有个别村寨的信教群众恢复了宗教活动,但仍在暗中进行。不过,较之以前,宗教活动的规模扩大、次数频繁、人数增多。
  1980年,针对民族群众的信仰要求,耿马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开放了六个教堂,允许群众进堂祈祷,从事礼拜活动。于是,基督教告别“地下”,返回“地上”,重新正常开展活动。接着,贺派乡部分群众也重续信仰,更多的教堂得到开放,越来越多的信教群众参与其间。1984年4月,耿马基督教会分别在枯老河及贺回沟举办复活节,参加者超过1200人,规模较大,影响广泛。据1986年5月统计,该县已有基督教堂24个,信教群众1969人,其中受洗教徒769人,慕道友1200人,主要是佤族、拉祜族信徒;教牧人员100人,其中传道员4人,礼拜长26人,执事70人。当时,福荣等地教会由胡玉堂、披里管理;贺派等地教会则由李老大、扎起八负责[3](P838)。此后,耿马基督教快速发展,到1990年,全县已开放教堂37所,教牧人员约140人,信教群众4600余人。
  20世纪80年代,正值我国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打开国门,招商引资,促进发展之机,个别境外教会伺机渗透。耿马接壤缅甸,交往方便,个别人以做生意为名,来到这里,暗地传道,影响群众的视听。此外,历史上该县基督教曾有内地会、浸信会两派,它们的教规、教义有所不同,对教牧人员及教徒均有影响。为了规范宗教活动,适应社会,1983年6月,部分教牧人员通过协商,制定了以下活动守则:
  一、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教内主要事务要通过宗教管理小组向区(镇)报告,也可直接向县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二、遵守政府的政策法令,不干涉行政、教育、婚姻和家庭,不搞赶鬼治病,诈骗财物及滥用圣经章节,(不)含沙射影地攻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三、遵守三自爱国制度的爱国守法公约,发现有非法、违法活动时,及时检举揭发。
  四、必须在教堂和定点进行宗教活动(礼拜),不接受外来游徒参加宗教活动。
  五、不在教堂以外的地方宣传宗教,不吸收18岁以下青少年入教。
  六、宗教活动要服从生产,在农忙季节,根据实际情况暂停活动,搞好生产,支持四化建设。
  七、未经区(镇)宗教管理小组研究许可,任何人不得发展教徒,不得任意给教徒授职和搞其他宗教方面的事务。
  八、坚持(决)反对恢复已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制度。
  九、提高警惕,严防坏人利用宗教进行破坏活动,协助政府打击披着宗教外衣的阶级敌人,反对国外宗教渗透。
  在这些守则的指导下,当地教牧人员对待境外人员的渗透活动予以抵制,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比如1985年复活节期间,缅甸传教士到福荣,低价兜售圣经、赞美诗等,企图影响信教群众。教牧人员披里等人挺身而出,明确反对,强调“外国人不许干预插手中国的宗教活动,你经济上有困难,教会可以帮助你解决”,制止了境外人员的不当言行。
  1991年12月,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耿马基督教召开代表会,成立县三自爱委会,选举亚比斯任主席,管理全县基督教事务[4]。接着,亚比斯、余汝荣被云南省基督教三自会按立为牧师,授予了主持宗教活动的职权。
  1993年11月2日,临沧地区统战部在福荣乡姑老河教堂举办全区基督教教职人员培训班,来自8个县的100余名教职人员参加培训。培训期间,省三自爱国会副主席龙约翰牧师、常委张泽民牧师亲临培训班,给予指导,考核并按立了牧师1人,任命教师2人、长老10人、传道员36人、会计49人。②
  这次培训为耿马教会按立了部分传道员,缓解了教牧人员青黄不接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耿马教会通过帮办培训班等事宜,提高了教牧人员的宗教知识水平,传授了正确的教规教义,有助于“两会”的管理工作。其后,按照相关规定,耿马县有关部门开展了宗教活动场所的登记工作,办理了场所登记证和法人登记证,建立了管理小组,制定了管理规章,并规定根据形势的发展,针对宗教活动的状况等,适时地调整教会的章程,适应新形势,增加新内容,表现新要求。
  在“两会”成立后,亚比斯等教牧人员接受省“两会”的领导,采取措施,利用教堂等场所开办培训班,培养教牧人员及教徒骨干,提高对教规教义的认识;学习及执行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带领信徒群众积极努力,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亚比斯等还利用培训班开展教书识字,从事扫盲;传授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种田;发展专业生产,搞活流通等。
  从1980年恢复活动以来,耿马县基督教持续发展,受洗者明显增加。如1990年信教群众有4613人,教堂(含聚会处)37所③。1998年,耿马基督徒增至9956人,其中受洗教徒8756人;有教堂50处,已登记36处,暂缓登记16处。到2006年,全县基督徒增至10303人,其中受洗者9803人,教堂58处。当然,这些只是教会的统计数,俗称登记在册者,教徒的实际人数可能还更多。
  基督教之所以在耿马得到迅速发展,除得益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并贯彻执行外,还与当地教会的分布及活动的特点有关。首先,从教会的分布看,耿马县基督徒集中于以下两个区域:一是福荣乡及孟定镇;二是贺派乡及县城(耿马镇)。前者曾是内地会的活动区,信教群众是傈僳族、拉祜族民众;后者曾是浸信会的传教区,信教群众主要是拉祜族、佤族群众。20世纪90年代前期,福荣等地基督教发展较快,比较活跃;之后,贺派及县城等地基督教后来居上,其影响迅速扩大至四排山乡,并影响到沧源县勐省及双江等地。于是,反映在近年来该县信教群众的族群构成上,佤族及拉祜族教徒持续增加,傈僳族信徒基本稳定(参见表1)。

推荐访问:佤族 基督教 年代 情况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