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中的基督教聚会点


  〔摘要〕文章以北京某大学校园中的基督教聚会点为例,通过长时间的参与观察,发现校园聚会点是大学生基督徒过宗教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基督教在大学传播的重要基地,建议有关部门在尊重信教大学生信仰自由的基础上,依法加强对高校宗教事务的管理,满足大学生在文化层面上对宗教的了解,增设相关课程,帮助他们明了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基督教;聚会点
  〔中图分类号〕 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09)01-0006-04
  
  一、调查的背景和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群众中的宗教热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仅表现为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数在增长,更重要的是宗教涉及的社会层面也在扩展,开始对于知识阶层,包括大学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在大学校园中,不仅出现了大批“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而且已有个别大学生皈依了宗教,成为了信徒。以北京地区为例,1998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显示,北京市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占13.4%,其中信仰基督教的最多,占5.2%;[1](108]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李志英副教授对北京地区10所高校2820名大学生调查发现,信奉各种宗教的占9.2%。[2]同年,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对本校16个院系的大学生调查发现,明确表示信仰基督教的大约占3.6%,同时还有大约61.5%的学生表示“不信仰基督教、但对基督教有兴趣”。[3]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学生对宗教感兴趣,甚至皈依?皈依之后,他们参加了哪些宗教活动?心理、行为发生了何种变化?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我们试图对信仰基督教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多不愿意把这种个人信仰方面的事情向学校和社会公开,这就使得调查者不可能直接以研究者的身份进入现场,而是选择了北京Y大学中的某基督教聚会点为重点调查对象,以慕道者的身份深入其中,参与那里的活动,感受那里的场景和氛围,与那里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于大学生宗教心理、宗教活动和宗教组织的基本认识。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一)聚会点的基本情况
  基督教聚会点在大学校园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事情。据一位经常在大学聚会点证道的北京某大学教师介绍,聚会点几乎遍布北京的各所大学,只不过有的多些,有的少些,多的可达十个左右,少的也有两三个。不同聚会点经常会聚的人数不尽相同,大的30人左右,小的七八人,一般都是十几人。按照这位教师的说法,一个聚会点会聚的人数不可能太多,太多了起不到交流作用,而且大部分聚会点都在某个基督徒家中,人数过多往往容纳不下,显得很乱。所以,一个大的聚会点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分成两个或多个小的聚会点,由此保证聚会的人数不致过多。在我们重点调查的Y大学,共有两个规模稍大的聚会点,每次聚会都有十几人,另外还有四个规模稍小的聚会点,每次聚会都不超过十人,而且这四个小的聚会点都是由那两个大的聚会点分化出来的。各个聚会点之间并非相互隔绝,除了带领者之间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合作外,每逢重大节日,它们还会联合到一起组织较大的活动。
  (二)聚会点的带领者
  每个聚会点都有一个或两个相对固定的带领者,由他组织协调聚会点的各项活动,包括吸纳慕道者和信徒参加聚会,确定聚会时间,安排传道人或信徒讲道、作见证,带领聚会者查经、唱诗,为聚会者提供茶水、甜点等。一般而言,带领者即为聚会场所的提供者,多数聚会点就是带领者的家。调查发现,能够在大学校园中辟出专门场所,组织并带领基督徒聚会的,多数为租住在校园的留学生或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比如在Y大学两个规模稍大的聚会点,一个是由两名H国留学生带领的,一个是由一名在华工作的D国工程师和一名中国人带领的。
  为什么这些留学生或在华工作的外国人能够在大学校园中组织起聚会点?调查发现,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近年来来华留学或工作的外国人日益增多,其中不少都是基督徒。作为基督徒,除了自己要参加聚会活动、与上帝沟通外,还要听从上帝的旨意去传播福音,以结出更多的“果子”,拯救更多的人。但是根据中国现行的宗教法规,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这就使得他们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去传教,而家庭聚会既是基督徒过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又相对隐秘,不太招人耳目。所以,利用家庭聚会传播福音,就成为了一些外籍基督徒践履上帝使命、求得个人荣耀的主要形式。其二,这些外籍基督徒,尤其是其中的留学生,大多居住在大学校园内或其周边,最有机会接触在校大学生。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有激情和活力的一部分,一方面对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充满好奇,另一方面对学外语、交朋友等与外国人的直面互动真情渴望。所以,当一些有基督教信仰的留学生或其他外国人邀请中国大学生作语言辅导、朋友交往或家庭派对时,他们不少人都能欣然接受。先是在不知底细中进入聚会点,继而以一种猎奇的心态参加那里的活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福音,相信了基督。
  (三)聚会点的参加者
  经常在校园聚会点过宗教生活的大多是已经受洗的基督徒。他们以本校学生为主,也有个别教师或其家属,以及其他学校学生、公司职员、外国人等。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基督徒更愿意在校园聚会点过宗教生活,而不愿到距离未必遥远的基督教堂。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参加校园聚会点的基督徒不少就是经由聚会点而最初接触基督教,并逐步认识教义,受洗入教的,他们对聚会点以外的宗教活动有着天然的不接受。第二,聚会点就在校园里边,而且活动大多安排在晚上,这同去教堂相比,自然便捷很多。第三,聚会点的参加者大多是年龄、文化层次、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相对一致的同校大学生,他们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加之每个聚会点的人数都不是很多,相互之间更容易熟悉,更便于沟通和学习。第四,聚会点的带领者非常善于组织灵活多样的宗教活动,营造特别温馨的聚会氛围,满足每个聚会者个性化的情感需求,这是在校园以外的基督教堂很难做到的。
  除了已经受洗的基督徒,聚会点的参加者还经常包括一些初次观瞻的望教者和参加了几次聚会,对基督教感兴趣但尚未完全接受的慕道者。他们大多是由该聚会点的带领者或其他基督徒邀请而至的,或是出于好奇,或是盛情难却,参加了聚会点的活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福音传播的对象。这样,每个聚会点实际上就是一个辐射点。一个基督徒或慕道者参加以后,往往会非常热情地把这个聚会点介绍给自己的同学、朋友。所以,在同一聚会点经常可以看到同一班级、同一宿舍的同学。在调查中,我们就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最先是一个同学因参加聚会点的活动而信教,最后整个宿舍的同学都参加该聚会点的活动并全部信教。正是这样由点到面地传播,近年来基督教在大学校园的发展既是悄然的,更是惊人的。
  (四)聚会点的活动
  因带领者不同,各个聚会点活动的具体形式不尽相同,但本质内容是一样的,无外乎祷告、唱诗、证道、查经、见证、交通等几个环节。
  祷告是基督徒独自与心爱的神对话,同神保持亲密关系的基本途径。聚会点的活动,一般以祷告为开端。到了约定时间,带领者会提醒所有参加聚会的人先做个祷告,于是大家紧闭双目,紧握双手,带领者口诵祷告词,其他基督徒不断地口念“阿门”。直至带领者的祷告词诵读完毕,大家集体说“阿门”,第一阶段的祷告结束。而至聚会行将结束时,带领者会让每个聚会者说出自己在未来一周内的主要心愿,然后大家一起为他祷告,或者相约回去以后为他“代祷”。正是这种针对每个基督徒的个性化的祷告,强烈地吸引着参加聚会活动的每个大学生。

推荐访问:基督教 大学校园 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