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性引论


  摘要:管理理性是人们管理实践思维与方法的内核,是在处理同管理有关事务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合理化能力。管理理性凸显管理的本质,表征着管理的特色。梳理管理学与管理思想史可以发现,普遍共识中能代表管理理性的主要元素有效率、协调、决策、秩序、目标。同时,管理理性自有其衍生逻辑,即管理理性是有界理性、内隐着未竟的人性假设、是一个历史文化范畴。
  关键词:管理;理性;管理理性
  现代管理科学肇始于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问世,到20世纪80年代,孔茨就指出管理学已经入“丛林”阶段。伴随管理理论的推陈出新,时髦的名词和概念纷至沓来,但耳濡目染中、甚至精心钻研后,仍有很多管理者被管理事务困扰得痛苦不堪。面对浩如烟海的管理知识,多如牛毛的管理技艺,我们需要掌握管理的基本的能力和方法,更需要形成一种管理思维模式、练就一种管理理性,能集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于一体,达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之功效。
  一、 管理理性的内涵分析
  管理理性由“管理”和“理性”二词偏正而成,欲知管理理性之内涵,则需先辨明理性之本质。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理性源于希腊语中的Logos(逻各斯)基本含义为客观规律。在《东西方哲学大辞典》中,理性有如下释义:“人的一种认识能力、精神机能,可分广狭二义:就狭义说,即专门作为一个认识论的范畴,理性指人的高级认识能力或阶段,同‘感性’认识能力或阶段相对待。就广义说,理性泛指人的健全的理智、健全的思想和知识,与迷信、愚昧无知相对立。”概而言之,理性是指世界的规律性以及随之引发的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追求现实趋向合理化目标的能力。
  在学术探讨中,理性的内涵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从理性的特征上说,柏拉图把理性视为人类理智的创造性,洛克将其视为发现和应用规则的能力,霍布斯与边沁则将理性视为功利的计算。从理性的类型上看,有康德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分、斯密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分、韦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分、霍克海默的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之分,等等。从理性的应用领域上看,可分为经济理性、军事理性、运动理性,等等。随着近代西方科学的空前发展,理性作为方法论意义得以空前推崇,理性成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动力量,成了自我论证、自我完善、自主自律的始源,“理性给予被认为是‘存有者’的东西,即一切事物、价值和目的以最终意义。”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绝对理性主义者直接认为理性意味着绝对和无限的推理能力、全备的知识、明确的价值取向。理性人能够在市场行为中,全知全能地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推理和算计,能从众多方案中选择出收益最大化的方案。
  理性一旦运用到管理活动之中,就会形成管理理性。何谓“管理理性”?管理理性是人们管理实践中思维与方法的内核,是在处理管理事务中所表现出来的合理化能力。理性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过程中充当解释、导向、选择功能,其内含的认知理性能发挥手段性、工具性作用,内含的价值理性能发挥引导性、目的性作用。管理理性则是管理学、管理哲学的核心问题,彰显着管理者的问题认知、价值定位、工具选择等方面权衡与取舍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在此需要明确一点,管理理性不等于理性(化)管理,因为管理理性是管理的始源,与之类似的有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教育理性等。而理性(化)管理特指合乎管理内在规律性的管理,只是管理的一种具体方法,在理性管理中,着重强调管理活动的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竭力把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环节数字化和逻辑化。此时的管理活动更依赖规章制度、推崇量化评价,具有权威性、统一性、服从性的特点。以古典管理学为例,在泰勒、法约尔创立之初,就从“机器”、“精确的钟表”等理性隐喻出发,精心构造了一种有效的“管理学范式”。即规定事物发展是确定性的,具有时间可逆性。确定初始条件就可以推算出后继状态和推演出先前的状态,提高了管理学的预测功能。但须知管理方法并不局限于此,与理性管理同列的有标杆管理、目标管理、文化管理、无为而治、价值链管理等。
  二、 管理理性的具体呈现
  如前文所述,本文中的管理理性是指在管理中集中展现的理性,能代表管理独特性质的理性特征。如言及公共理性,需突出公正、自由、平等、正义等理性理念,论及经济理性要突出“资源稀缺”、“人的自利性”、 “极大化原则”、行为一致性假设等理性原则。梳理与归纳管理学与管理思想史,本文认为管理理性集中体现为以下五点。
  第一,效率。效率是管理的本体论承诺,向管理要效率是任何管理活动必须坚守的首要原则。管理理性内涵着行为的理性选择,即每位管理者都是理性的战略计算者,“理性”地计算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西方众多思想家认为:“在当代哲学中,效率主要用做衡量社会条件的福利标准。”近代管理哲学的首创者霍金森指出:“在管理与组织生活里,高于一切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用。”西蒙在《管理行为》中指出,效率是在给定可用资源的条件下,选择能产生最大效益的备选方案。现代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因为管理者处理的是稀缺的输入,包括像人员、资金和设备这样稀缺的资源,所以他们必须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能够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这些需要包括社会进步、大多数人幸福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
  当然,随着时间演进,效率并不表现为一次性的投入和产出的比值关系,“手段”和“目的”的多样化要求综合效率观的实现。在此,既要聚焦组织自身发展,又要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既要注重人的物质需要,又要遵循人的精神发展规律。于是效率逐渐成为管理实践的综合目标,成为检验经济政策、政治主张及伦理道德是否正确的标准。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本分就是追求效率,“追求效率”(To Effect)和“管理”(To Execute)是同义词。管理的第一任务是规定组织的绩效,对管理人员的第一个要求是要有高绩效,而且必须根据绩效给予奖励。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大学或医院等组织形式,管理存在的目的是帮助其取得成效。组织管理的出发点是预期的成效,责任是协调组织资源取得这些成效。以成果(绩效)为导向,以实践变化为依据,现在的管理“需要建立一个最终的全新的管理范式”,德鲁克把这个范式概括为:“只要能影响组织绩效和成效的,就是管理的中心和责任,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无论是组织能控制的,还是不能控制的。”

推荐访问:引论 理性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