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国防生三级军事训练培养体系的思考


   摘 要:在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中,地方院校学习期间的日常军事训练、基层部队实践锻炼以及军事院校训练这三级培养体系已初见雏形,本文结合实践分析,探讨了三级训练体系构建的必要,区分了三级培训的内容和目标,提出加强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国防生 军事素质 三级军事训练培养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实践,依托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已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军事素质培养是国防生培养的中心任务。当前,地方院校学习期间的日常军事训练、基层部队实践锻炼以及军事院校训练这三级培养体系已初见雏形,卓有成效。着眼未来战争,如何进一步完善国防生军事训练体系,增强培养的针对性、连贯性和整体性,提升军事素质培养质量,是国防生培养面临的又一课题。
   1.当前国防生军事素质存在的问题
   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训练教育培养国防生的军事理论、军事体育、军事技能等方面素质,帮助国防生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具备一定的体能储备、适应严格的军事生活、学会必备的军事常识。当前,已有数万名毕业国防生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中多数都能适应岗位需要,胜任本职工作,涌现出不少先进代表。但从部队反映的情况来看,国防生总体上在思维层次、知识储备和政治素养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而军事素质的欠缺则比较明显,成为影响部分国防生成长的短板。这主要反映在军事指挥能力缺欠,军事技能不熟练,体能储备不足,军事纪律观念较弱;对部队特别是基层的情况不熟悉,对战士缺少了解;军人气质不足,作风养成不够,尚武精神和团队意识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不够。
   科学的培养机制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有效解决国防生军事素质薄弱的问题首先要在培养机制上寻求完善。要充分尊重军事人才培养规律和高校教育规律,将高校、军队、军校三个培养领域,军事技能培养、军事知识素养培养、部队环境认知三个方面,多层次内容有机融合一体,形成科学培养体系,才能有效提高培养机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整体性。
   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培养可在原来三个领域(高校、基层部队、军事院校)各自培养的基础上,区分为初级、二级、三级三个层次,并整合为一个军事素质培养体系,相互延续,相互反馈,通过正规、连贯、系统的训练生活,逐步提高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在校内可以通过大学生日常训练完成国防生的初级军事训练任务,掌握最基本的军事技能,如军姿、内务、队列、单兵战术、实弹射击等,养成一定的军事素养;二级训练在部队中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武器装备的使用和初级指挥方面的训练,熟悉部队情况。三级培训利用军事院校进行训练,其内容不仅是任期前的岗位培训,也有对军事技能的巩固提升和对军事规律的深层次理解思考。
   2.构建三级训练体系的必要性
   2.1三级训练体系是适应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目标的需要。
   依据2010年国家教育部、解放军四总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国防生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时期依托普通高校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必须以部队需求为牵引,以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为目标,遵循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和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突出解决军政素质偏弱、第一任职偏低、适应部队周期长的问题。以科学的制度体系为手段协调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的组织行为,是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三级训练体系是在长期培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依据国防战略形势发展、军事人才培养规划、高校教育改革、部队建设反馈等前瞻性政策机制发展演变而来,既为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未来。它遵循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符合辩证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国防生了解部队,熟悉军事。对国防生而言,经过三级训练体系,从军报国不仅仅是志向爱好,更将成为一种理想信念,一种责任使命。
   2.2三级训练体系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国防生的军事训练层级体系已初见雏形。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颁布,标志着依托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工作正式启动。当前,国防生签约高校已达117所,不少院校成立了专门培养国防生的学院,拥有了比较成熟的制度机构、管理人员以及模拟营连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国防生在校培养经验。国防生到部队锻炼一直得到很好坚持,并伴随国防生培养体系的成熟而不断发展,承训部队都把国防生锻炼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充分予以统筹保障,确保了锻炼效果。一些军区级单位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比如,广州军区自2006年开始,统一组织三年级国防生到部队进行20天实践锻炼,2007年开始统一组织一年级国防生集中进行一个月暑期基地化军政训练,2010年起统一组织四年级国防生到部队进行2个月当兵锻炼,这些举措较大幅度提高了国防生的军事素质。2009年,总部选定17所军校(军事训练机构)作为签约高校国防生暑期军政集训基地,利用第一个暑期进行基地化军政训练。4至10个月的任职培训制度也日趋完善,使国防生在军事院校得到全面充分的培养锻炼。当前,无论是部队承训单位还是高校国防生管理机构都对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有较为详细的制度规定,方法措施得力,在各自领域取得良好效果,从全局将三个领域的培训融合为一个整体、优化为一个链条,将更好地发挥出综合效应。
   2.3三级训练体系职责明确分工具体。
   国防生的培养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职责,必须建立长效综合、齐抓共管的培育机制,军事素质培养更需要以制度机制来规范,共同执行实施。地方院校学习期间的日常军事训练、基层部队实践锻炼以及军事院校军事训练这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校内的初级训练,国防生可掌握最基本的军事技能,如军姿、单兵战术、实弹射击、队列等,养成一定的军事素养;二级培训主要在部队中接受锻炼,熟悉部队,了解基层,体验兵的生活,增加对军队的感情,找到素质能力上的差距;三级军事院校训练主要强化国防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学习军事理论、军事指挥、岗前培训等。三个阶段的培养任务区分明确,目标统一,具备构成统一体系的基础条件。一方面能使军地培养机制纳入统一筹划,互通有无,互补长短,另一方面能有效进行各个阶段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形成跟踪培养机制,发挥承上启下作用,促进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更加连贯、有效。
   3.科学构建三级训练体系,实现国防生培养规范化
   总体来讲,三级培养体系是以部队需求为牵引,以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为目标,遵循普通高等教育规律和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军事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突出解决军事素质偏弱、军事指挥能力偏低、适应部队周期偏长等问题,不断提高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的质量效益。
   3.1初级:依托高校培养基本军事技能,掌握军事知识。
   初级的时间划分主要是新生入校到毕业前。包括组织国防生新生入学前军政基础训练和在校日常军政教育训练。其中入学前军政基础训练,主要进行军事基础知识、军队优良传统以及军人体能、队列训练。在校日常军政教育训练,主要利用早操和双休日等课余时间进行,有条件的可以成立模拟连或专门的学院组织实施。军事理论学习,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以及军事思想、国家安全形势、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军事高科技概述、军兵种知识、军事领导科学与方法、军人心理学等课程学习,由高校纳入教学计划,采取课堂讲授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理论性、专业性强的课程,可邀请军校教员、部队领导授课,也可以大军区为单位,统一在部队聘请部分干部为国防生军事理论兼职教员,相对固定赋予授课任务,组织备课试教和到签约高校讲课,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含军量”。在校日常训练,以共同条令、军人体能、队列训练为主,高年级国防生增加相应教学法训练、武器装备操作训练等。

推荐访问:军事训练 构建 国防生 培养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