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储备布局对我军后方军械仓库布局优化的启示


  摘要:通过分析美军物资储备布局现状,深入探讨其发展趋势,针对我军后方军械仓库布局调整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议.为总部机关对仓库系统的调整决策提供了一种参考;为现有条件下充分挖掘后方军械仓库装备保障的潜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军械仓库;布局;优化
  中图分类号:E075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战争临战时间短,反应速度快;武器装备物资消耗量大,供应任务繁重。一旦战争打起来,装备物流将如何去适应这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些都是世界各国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后方军械仓库是担负战略战役通用军械装备物资储备供应任务的综合仓库和专业仓库。它的布局直接影响着整个装备物流供应链的运作绩效,甚至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负。
  
  1 美军物资储备布局现状分析
  
  美军的物资保障一直伴随战争形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实践、完善和发展,它引导世界各国物资保障的潮流。
  从战略角度上看,美军自20世纪末开始,在全球建立的军事物流基地可分为3个战略区、13个基地群。其中,欧洲、中东与北非战略区有4个基地群,以中欧基地群为主体,负责扼守欧洲的心脏地带;亚太与印度洋战略区有6个基地群,对美国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控制着具有战略意义的航道、海峡和海域;北美与拉美战略区有3个基地群,是美国的后院,其中,格陵兰与加拿大基地群主要担负战略预警和增援任务,巴拿马与加勒比海基地群则构成美国本土防御的南部屏障,也是控制加勒比海地区的桥头堡。
  
  对于战场上的部队,物资储备就是物流的源头,先有了储备才能组织有效的供应,保障战争中处于有利位置。近年来,美军军事基地经过大幅度删减、扩建、增加和调整,逐步形成了一个与美军战略方向相一致,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中间基地为桥梁,以战区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全球布控的军事物流网。美军的储备分为战略、战区、部队(军、师)三级。战略级储备主要在美国本土,通过对原有重点仓库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扩容,增加了一些先进设备,建设成为战略级物资管理中心。战役级储备分布在美军的前进方向,主要由前进方向的战役基地和大型海上预置船舰所构成,用于军队前进过程保障和前线作战补给。巨型船舰和航空母舰的产生使得美军的战役级仓库形成了巨大灵活的“海上移动仓库”。部队级储备在美军的作战区域周边基地.由若干个物资转运站所构成。物资转运站建于师后方地域,位于农村、牧场、商业建筑区等不需要加大投入进行建设的地域。它的布局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一般在战争的I-2年前开始修建,并进行完善。基于“三级储备”的物资保障如图1所示:
  针对战略、战役级仓库,美军充分借助了第三方物流,实施了供应商全程保障。战术级仓库着眼作战行动变化,采取机动伴随保障。即保障部队紧随作战部队其后挺进作战区域,从而使武器专家向作战部队提供最直接的支援。美军战时所需的大部分物资,都是由战略级仓库组织筹划利用空运或海运等手段来实施。战役级储备基地修建了大量保障设施作为中转仓库,利用其地理优势进行就近的前进过程补给。各个战区建立了物资预置制度、一线部队物流基地和技术保障中心,一旦发生战事,预置机制开始启用,在美军联合后勤指挥中心的统一调配下,部队就可以轻装前往预定的位置上领取通用物资和武器等,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战区进行战斗。
  
  2 美军物资储备布局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军开始大力推进军事转型,美国国防部在2003年4月公布的《转型规划指南》中指出:“转型战略的执行将把美军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与此同时,20世纪建立起来的规模型物流体系正在向高度敏捷、精确、可靠的方向转变。美军不仅为21世纪重新设计兵力结构,同时对作战起支撑作用的在军事物流领域大胆创新和改革,不断提出崭新的军事物流理论和概念,对21世纪初世界军事物流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04年5月6日,美国国防部网站发表了《适于作战的感知与响应后勤》一文,提出了美军最新的军事后勤理论——“感知与响应后勤”。2006年2月美国空军授权兰德公司研究并发表了《感知与响应后勤——将预测、响应与控制能力一体化》报告。进一步论证了感知与响应后勤理论提出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感知与响应后勤是美军后勤转型期的产物,其应用于作战保障如图2所示。
  感知与响应后勤以满足未来网络中心战为目的,以网络中心战原则为理论,以响应速度和实现指挥官意图的质量为衡量标准,将多军种、多组织和结构的各种后勤资源和能力整合在一个动态的高度智能化的保障网络中。促使美军的储备布局目标从“高度优化”转变为“高度灵活”。通过改变原有的线性布局.发展网络化布局,构建相互交错的供应链,形成柔性供需网。各个子系统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时掌握后勤资源的消耗和需求,跟踪任务的完成情况。高度灵活的储备布局,在动态调整、自动协调中,为指挥官提供满足作战需要的多种保障方案。
  感知是指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战略、战役、战术层的信息共享,使作战与指挥人员实时感知战场需求.保障能力和保障状态信息;响应是指对战场需求信息做出快速响应,包括需求信息的接收与反馈、保障行动的实施速度和效果等。感知与响应将大大加强储备布局的弹性,在应对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时,实时感知与响应军事需求,迅速调整,组织持续高效的物资保障。
  
  3 我军后方军械仓库布局调整的几点建议
  
  3.1充分利用地方物流资源。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物流设施,现有二级以上公路32万公里,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7.5万公里以上,建有190多个航空港,由政府或企业投资兴建了大量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涌现出一大批规模以上的物流企业,如南方航空、中外运、中储、中邮物流、中远洋、宝供物流、锦程物流、南方物流等,这些企业技术先进、规模较大、覆盖地域广,涉及陆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可以成为军队物流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对象。
  中国政府网日前发布国办关于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我国将加快西部交通网络建设,包括加快西部铁路客运专线、区际通道和“三西”煤运通道建设,加快干线公路网和水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等。后方军械仓库布局调整应该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同步。充分利用日益发展成熟的物流新环境。
  3.2 加强战略级军械仓库的建设。未来信息化战争,爆发突然,范围广阔,要求装备保障更多地实现直达保障,以提高保障时效性。日益强大的战略运输能力使得直达保障成为可能,战略支援保障任务空前繁重。这就要求进一步增大战略级后方军械仓库的比例,以便于统一指挥和集中管理,对未来主要作战方向实施快速支援,发挥装备保障最大效能。
  根据已有的仓库基础,打破军区界限,选取区域内最具有潜力的重点仓库进行扩建,发展成为综合型战略仓库:在交通便利,运力资源丰富的交通枢纽城市(比如上海、南京)新建综合型战略仓库。改变我军原有军械仓库大后方布局的局面。在战时,战略级仓库既分布在主战方向上,又占据交通咽喉位置,就能够以此为中心,紧密联系周边战役级仓库,形成“网络型”分布,并依托国民经济体系,实现全民保障。
  3.3 充实战术级军械仓库物资储备。伊拉克战争打响前,美英联军后勤部队已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此次战争的后勤保障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随着战线的拉长,保障容易中断,特别是当后方运输线被对方切断或受到干扰时.整个作战计划无法按计划实施。由此可见,片面强调经济成本最低的“即时后勤补给”带来了巨大的保障风险。因此,现代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仍然必须要以强大的战略投送和战略预置能力为依托。而我军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战术级军械仓库负责第一时间保障应急部队作战需求。只有通过合理调整战术级军械仓库的位置,充实物资储备,才能确保第一时间做好各项保障准备,实现敏捷机动的保障。
  3.4 装备供应保障模式转变。在后方军械仓库布局调整以后,应该加快军民一体化的步伐,打破建制界限,实现就地筹措、就地运输,改变传统保障模式,实施快速机动的区域化保障。平时日常保障主要采取公路、铁路运输以及海运方式.广泛引入第三方物流进行合作;战时紧急情况下,采用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动员全民力量进行立体直达保障。战术级军械仓库主要集聚在作战区域后方,由部队装备保障力量负责战争全程的伴随保障。具体保障模式如图3所示:
  这种保障模式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资流与信息流,将军工企业、部队用户、后方军械仓库连成一个整体。既能够减少保障环节,又有利于整个装备保障力量的隐蔽与生存。这种网络状布局结构既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动态调整,又有助于实现装备物流供应链管理,加快供应链上各要素的流通速度,提升整个装备物流供应链的运作绩效。

推荐访问:布局 军械 我军 美军 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