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创新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株洲市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突出公交优先,普及城市公共自行车等,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株洲市要通过编制完善公共交通规划、调控公共交通出行结构、规范公共交通管理等措施来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创新发展。
  【论文关键词】株洲市 城市公共交通 创新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与现有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城市交通拥堵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私人交通的推广。因此,加快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构筑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缓解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对株洲市交通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成功经验,本文就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创新发展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株洲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株洲市着力优化了公共交通线网,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形成以公共电动汽车为主,公共自行车、出租车为辅,航运、步行、在建轨道交通为补充的多方式立体性公共交通体系。
  1.突出公交优先发展
  近年来,株洲市突出了“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大力扶持公交发展,以“廉价、方便、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来惠及民生。
  株洲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诞生于1958年,公司发展至今,已实现营运收入2亿多元,安全运送乘客近2亿人次,现有运营线路66条,运营车辆近1000辆,日客运量50余万人,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23%。株洲市政府十分重视公交的发展,近年来投资了近千万资金用于站台、调度室、电子站牌等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提升硬件水平。另一方面,要求公交公司修炼内功,坚持科技公交、公益公交、智慧公交、绿色公交的发展特色,公交公司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公交优先最终落实在惠及民生上,体现在人气聚集上。株洲公交突出民生优先,强调惠及百姓,将城市公交的公益性落实到票价上。2011年2月1日,实行新的公交票价政策,株洲城区各线路空调车不分单线、跨线,票价一律下调至1元/人次,且不分IC卡、现金投币乘客,学生持卡为0.8元/人次。而65岁以上老人和持证残疾人,依旧享受免票政策。近两年,政府每年拿出3500万元作为株洲公交“一元票价”的运营补助,政府的补贴给株洲市民带来了最直观的幸福感。另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方便老百姓出行,株洲市让老百姓参与公交路网设置,根据老百姓的出行需求设置公交密度,开通了园区公交车、小区班车等专线,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2009年株洲市政府出台《株洲市公交车电动化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09-2011年)》,要求在三年内将株洲城区现有的627辆公交车全部换成电动环保公交车。2011年9月,南车时代向株洲公交总公司交付了最后60辆新能源大巴,标志着市区运营的627辆公交车全部实现新能源大巴的替换,株洲市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公交车电动化的城市。
  2.公共自行车特色独具
  株洲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开通于2011年4月25日,是继杭州、广州之后的第3个进行运营投入的城市。截至2011年底,全市公共自行车使用量超过1800万人次,单日使用量突破20万人次,市民办卡超过10万张,骑行总里程达3600万公里。
  株洲公共自行车的运营,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鼓励老百姓低碳出行。株洲公共自行车的运营特色主要有:一是费用低,在3小时以内免费,第4个小时加收1元,之后每增加1小时收费3元。二是站点广,现已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500多个,基本上可以达到每隔300米到500米就有一个租赁点。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全建成后,可以将公交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构建全面立体的公共交通网络。目前,株洲公共自行车已延伸到下面的县市和周边的乡镇,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三是政府、市场和企业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前期由政府全额投资,后期市场化运营管理。
  黄绿相间的公共自行车,绿色的自行车道,已成为株洲市大街小巷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论是上下班、休闲娱乐,还是身体锻炼,都可以骑公共自行车。公共自行车的推广,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免费、便捷、绿色的出行工具,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优化了城区交通成分,改善了城区交通秩序和生态环境。
  二、株洲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株洲城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认可与广泛赞誉,但从总体上看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交通供需空间上不均衡
  随着株洲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供给与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公交网络在城市区域的分布上很不均衡,方便快捷的大容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公交线网覆盖不均衡。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区道路骨架已经成形,原有的公交线路布局显得有些不合理,线网覆盖面不均衡,线路重叠路段多,存在着“冷线车不去,热线抢着跑”的现象。比如在天元区营运的23条公交线路中,有14条主要集中在长江路、黄河路和珠江路这三条繁华线路上,这些线路的重复路段偏多【1】。
  二是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严重。城市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条城市主干道,中心城区的车辆分流不畅,车辆行驶速度偏低。株洲市中心城区平均车速不足30公里/小时,特别是中心广场、红旗广场路段,交通拥堵较为严重。
  三是部分路网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株洲市是“一五”、“二五”时期依靠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而大中型企业的组团式发展造成了城市区域的分块布局,导致了城区路网布局的结构性缺陷,大大削弱了路网系统功能的发挥。株洲市河东地区是老工业区,也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所在地,由于受大中型企业的布局分割和铁路线路分隔的影响,城区路网布局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形成了诸多的交通瓶颈。由于交通路网布局受到限制,使得车辆运行效率偏低,运力与运量之间的矛盾突显。

推荐访问:株洲市 公共交通 体系 创新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