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警务人员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 要】 警务人员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优秀警务人才、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的基础工程。警察院校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心理课程及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练、战”心理行为训练一体化模式建设,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教育环境的营造。要避免将心理素质教育狭义化,高度重视警务人员整体心理素质的教育;更新和完善教学组织形式;完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实现心理素质教育与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关键词】 警察院校;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心理素质;战斗力;路径
  一、强化警务人员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警务人员肩负着稳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神圣使命,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还要时时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随时准备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摆在他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常态化的艰苦工作环境,还有非常态化的生死考验。警察无疑是一项高压力、高风险、高应激性的职业,其职业的压力和风险给警务人员带来的刺激和影响是重大的。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一名优秀的警务人员不仅仅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和现代化的知识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面对相同的压力源,个体所产生的对待压力的反应、承受和排解压力的能力却有极大差异。心理素质良好者,能够从容适应社会环境,正确对待工作和缓解压力,有效应对各类应激性事件,大大提高履职能力。
  警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的机动性、紧张性和危险性,因此,一名优秀的强战斗力的警务人员应具备耐力、观察力、修养、自控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力以及高度的敢为性和献身精神等心理品质。这一点对于处于新疆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中,兼负反民族分裂、打击非法极端宗教势力和反恐反暴重任的新疆警务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强化警务人员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有利于警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国家法律赋予警务人员较大的执法权力与执法空间,但在执行公务中,警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不高或心理有缺陷,可能会出现言行失当甚至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事件,影响到整个公安队伍的总体形象和执法水平。其次,有利于提高警务人员战斗力。在“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和战斗力”的战略目标定位下,警务人员战斗力提升之关键就在于强化心理素质教育,这是培养优秀警务人才的一项基础工程。最后,有利于保障警务人员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近年来,暴力恐怖案件的发案率呈上升趋势,且更具残酷性、狡诈性,警察职业的危险系数也呈现较高趋势。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之从容冷静、机智应对,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在维护一方稳定的同时也能保障自身的安全。
  二、从培养模式上入手强化警察院校警务人才心理素质的培养
  1、心理素质的内涵和警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在个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和品质。主要表现在智力是否正常、情绪是否稳定、意志是否坚强、社交是否合谐、个性是否优化以及能否适应环境等方面。综合起来看,人的心理素质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元认知能力、一般认知能力、社会智力和实践智力、人格心理素质和心理行为的适应水平。[1]而警务人员在具备一般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心理素质的要求亦具有相应的特殊性,就人格心理素质而言,这种特殊性表现的尤为突出,包括忠诚、正直、智勇、合作、奉献、责任以及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等具有明显职业化倾向的要素。[2]
  警察心理素质教育,就是遵循心理科学教育原理,根据警察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警务人员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水平提升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警察成熟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其在紧张、繁重、快节奏、多变化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穩健的心态。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职业认知的建立、职业能力和技能的有意培养、优秀人格心理素质的塑造与完善、心理健康的维护、坚强意志和心理控制能力的历练等。
  2、加强警察院校警务人才心理素质培养的路径探讨
  警察综合职业能力是构建警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本位,也是确定警察院校警务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的依据。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中包括两方面能力,即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与某专业相联系的能力,包括掌握警务技能、公安业务知识,能够把握公安工作目标、分析公安工作程序、执行公安工作任务,具有警察意识、执法意识和工作责任心,遵守人民警察工作纪律等。核心能力主要指与具体工作任务和专门技能或知识无关的,但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必不可少的,具有相通性和可转换性,是一种虽然与职业岗位关系密切,但可以迁移、泛化到其他不同领域的能力,并在从业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能力的总称,包括四种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而这四种能力恰恰都是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警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中之重。本文仅探讨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其具体路径可分为三个方面:
  (1)心理知识学习方面,科学设置心理课程及教学目标。目前,警察院校一般都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但这门学科是研究犯罪人特有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它不可能代替一般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普通心理学。警察院校学生今后要步入社会,成为警务人员,除了学习必要的专业心理学科,如犯罪心理学、侦查心理学等之外,还要学习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如《普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行为训练课程》等,做一个符合时代需要的现代意义上的警务人员。
  (2)心理行为训练方面,加强“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建设。作为改革教学方法特色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3],也可应用于心理素质培养的教育中。在向学生教授了心理素质培养的理论知识后,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包括情绪调控训练、心理应激训练、消除紧张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心理训练是一种以心理素质模型为基础,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以提高受训人员的基础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训练方法。在实习阶段,让学生的心理素质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经受各种心理锻炼,以提高实战心理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推荐访问:警务 心理素质 培养模式 思考 人员